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官職>> 留守

留守

官名。隋朝陪都太原置,掌守宮闕,煬帝大業十三年(617)以李淵為之。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5)親征遼東,京城以房玄齡留守,其後皇帝不在京城則置; 東都(洛陽)亦置。玄宗開元十一年(723)北都太原以太原尹為之,總稱三都留守。分掌京城陪都軍政大事。五代皇帝不在京都皆置。宋朝沿置,以親王或大臣總其事,京都東京、西京河南、南京應天、北京大名諸府各置一員,以知府兼,管掌宮鑰及京城守衛、修葺、彈壓之事,畿內錢穀、兵民之政皆屬焉。南宋初,東京、北京、南京、西京先後復置,高宗紹興四年(1134)行宮亦置。遼金上京、北京、東京、南京、西京諸京留守司置為長官,各一員,金為止正品,掌本府尹兼本路兵馬都總管,管理轄區軍民之政。明朝中都、興都留守司置為長官,設一員,正二品。


官名。留守官有臨時性的,如皇帝巡幸或出征時所置留守;陪都行都等所置留守,則為長期性的。皇帝出征或巡幸,以親王或重臣鎮守京城,得以便宜行事,稱京城留守;其他陪都、行都有常設留守或間設留守,多以地方長官兼任。漢高祖巡幸關東時,呂后在京做留守,見《史記·呂太后本紀》;東漢和帝南巡時,以太尉張禹為京城留守,見《後漢書·張禹傳》。魏晉以前,雖有留守之名,但尚未正式命官;此後,才有正式命官的留守。北魏高祖南征,命太尉丕、廣陵王羽為京城留守,見《魏書·神元平文諸帝子孫傳》。唐代東都洛陽、北京太原皆有宮闕,均置留守;東都留守兼東都都畿汝州防禦使,多以將相大臣擔任,按時巡視宮殿,訓兵守境;中央官吏,多有分司東都者,儼然有陪都規模;北京太原為唐代建國基地,例以河東節度使兼太原尹充留守。五代時,或建都開封,或建都洛陽,建都開封則以洛陽為西京,建都洛陽,則以開封為東京,皇帝不在則置留守。宋沿其制,以洛陽為西京,大名為北京,應天(歸德)為南京;以西京留守最威重,有唐代之舊規模。遼、金兩代五京皆置留守,兼其地方行政長官。元代常設大都(今北京市)留守,掌守衛都城,供應皇室需求,修建宮室。明代中都鳳陽也置留守,但僅為防護皇陵。清代盛京(瀋陽)將軍也相當歷代留守。見《文獻通考·職官十七·留守》、《歷代職官簡釋》及各斷代史職官、百官部分。

留守字典分解

留守的解釋 [stay behind for garrison or liaison duty] 部隊、機關等離開時,部分人員在原駐地擔任守衛、聯繫等工作

留的解釋 留 liú 停止在某一個地方:停留。留學。留任。留級。留步。留守。留駐。 注意力放在上面:留心。留神。留意。 不忍捨棄,不忍離去:留連。留戀。 不使離開:留客。

守的解釋 守 shǒu 保持,衛護:守成(在事業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守御。守身(愛護自身,保持自己的品節)。守節。守恆。守望相助。墨守成規。 看管:看守。守護。 在一個地

也學習下:留仙裙【歷史典故】

漢.伶玄《飛燕外傳》:“婕妤接帝於太液池。作千人舟,號令宮之舟。……後(指趙飛燕)衣南越所貢雲英紫裙碧瓊輕綃。廣榭上,後歌舞歸風送遠之曲。帝以文犀簪擊玉甌,令後所愛侍郎馮元方吹笙以倚後歌。中流歌酣,風大起。後順風揚音,無方長噏細裊,與相屬。後裙髀,曰:‘顧我顧我!’後揚袖,曰:‘仙呼,仙乎!去故而就新,寧忘懷乎?’帝曰:‘無方為我持後!’元方舍吹持後裙。……他日,宮姝幸者,或襞裙為縐,號曰‘留仙裙

留守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