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守廟下大夫

歷史字典解釋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置,北周沿置。春官府次官,佐守廟中大夫掌宗廟的守和日常清掃,其下設小守廟上士、小守廟下士。武帝建德二年 (573),省六府諸司中大夫,遂成為守廟司長官,稱守廟下大夫。宣帝即位,六府諸司復置中大夫後,仍降為次官。正四命。隋文帝開皇元年(581) 罷。


官名。北周置,為春官府所屬,守廟中大夫的副職,正四命,任此職者見《周書·皇甫璠傳》: “踐阼,轉守廟下大夫。以選為東道大使,巡撫州防。”參見“守廟中大夫”。

詞語分解

  • 下大夫的解釋 古代的職官名。 周 王室及諸侯各國卿以下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左傳·哀公三年》:“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韓非子·外儲說左下》:“故 晉國 之法,上大夫二輿二乘,中大夫二輿一乘,下大

歷史官職推薦:直閣

官名。南朝及北魏置。為皇帝左右侍衛之官。北魏時,位在直閣將軍之下,為比視官,有罪不得免除。孝明帝時,胡太后從任城王元澄之議,直閣可依中正之例當刑。又,朱衣直閣和直閣將軍亦省稱直閣。隋文帝時,左右衛率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小守廟下大夫歷史

相關歷史

小守廟下大夫_小守廟下大夫介紹_歷史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