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官職>> 尚書

尚書

① 官署名。秦始置於宮禁中,西漢沿置。設令、僕射、丞、尚書吏,職掌收發文書,傳達記錄詔命章奏,隸少府。西漢中期以後,漸成為重要宮廷政治機構,參與國家機密,常以中朝大臣兼領、平、視,以左右曹諸吏平尚書奏事,參與議政決策,宣示詔命,責成丞相、列卿執行。百官奏事先呈尚書,皆為正、副二封,由領尚書者拆閱副封,加以裁決,可屏抑不奏。百官選舉任用考察詰責彈劾之責亦歸之。以其事務繁重,常以郎官供差遣,逐漸分曹治事。武帝信用宦官,設中書謁者令 (中書令)、僕射,掌出納機密詔命章奏,尚書奏事,須經中書轉呈皇帝。宣帝時欲收霍氏之權,因霍山領尚書事,遂令百官上書不送尚書,由中書令出取之,職權漸移中書。成帝罷中書宦官,復重尚書,雖三公九卿,希得見帝,中央郡國百官上奏,皆上尚書,始達帝所,百官之徵召詰對升調劾治,悉由其主管。於令、僕射外,定置尚書五員,分曹治事,領諸尚書郎。其常侍曹掌丞相御史公卿奏事,二千石曹掌州郡長官奏事,戶曹 (民曹) 掌吏民上書事,主客曹掌少數民族及外交事務,三公曹掌斷獄事。然仍以記錄管理文書檔案、傳達出納等秘書職能為主,並未主持政務。東漢置尚書台,魏、晉以來置尚書省,職權更為擴大。參見“尚書台”、“尚書省”。②官名。戰國秦、齊等國始置,亦稱掌書,又有主書,都是為諸侯國君管理文書的小吏。秦朝由少府遣吏四人,在宮中收發文書,稱尚書,地位甚輕。設令、僕射、丞以主之。西漢初因之。自武帝至成帝初,置四員分曹治事,領諸郎,掌管機要,職權漸重,為中朝重要宮官。博士選三科,高第者為尚書。又別置中書 (中尚書),以宦者充任。成帝建始四年 (前29)罷中書,增尚書為五員,分治常侍、二千石、戶 (民)、主客、三公諸曹,以保管文書檔案、傳達記錄詔命章奏為主,拆閱、裁決章奏之權歸領尚書事、尚書令、僕射。東漢尚書台分六曹,各置尚書,秩六百石,位在令、僕射下,丞、郎上。與令、僕射合稱“八座”,重大議案八人聯署,有不同意見可建異議。身兼宮官朝官雙重身分,既掌納奏擬詔出令,又可向公卿等行政機構直接下達政令,秩位雖輕,職權頗重。三國沿置,員數不等。魏晉南北朝納奏出令諫諍之權轉歸中書、門下省,尚書出為朝官,分掌尚書省諸曹,品秩提高,但不再直接向皇帝奏事,承受詔命,成為行政官員。魏、晉時尚可對詔書提出駁議,南北朝駁權移歸門下。魏、晉、南朝宋三品; 梁吏部十四班,列曹十三班;陳三品、中二千石;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定吏部從一品下,列曹二品中,二十三年改皆三品; 北齊三品。隋、唐為尚書省吏、戶、禮、兵、刑、工六部長官,分掌行政事務,正三品。歷代因之。唐高宗龍朔二年 (662) 改名太常伯,鹹亨元年 (670) 復舊。中唐以後,多由宰相兼任或成為外官所帶檢校官銜,不治部務,漸成虛銜,六部事務實由侍郎主持。五代因之。北宋初為三品寄祿官,神宗元豐 (1078—1085) 改制後始成為職事官,從二品。遼朝為南面朝官。西夏、金亦置為尚書省六部長官,金正三品。元朝廢尚書省,六部改隸中書省。初僅設左三部、右三部,各置尚書二員,世祖至元七年 (1270) 始分置六部,尚書員額不定,後定製各置三員,正三品。明太祖洪武元年 (1368) 於中書省置六部,各設尚書,正三品;六年諸部各設二員; 八年以戶、刑、工三部事繁,部下各增數科,亦設尚書為長官。十三年廢中書省,罷諸科,六部各置尚書一員,直接聽命於皇帝,成為國務大臣,地位、職權均較前重要,正二品。至內閣權重,職權稍移。清朝置為六部、理藩院長官,分掌政務,權任較明為輕。順治元年 (1644) 由承政改名,六部置滿、漢各一員,理藩院置滿一員,亦或任蒙古人。初滿員正一品,漢員正二品,順治十六年改皆正二品,康熙六年 (1677) 復舊,九年復改皆正二品,雍正八年 (1730) 皆升從一品。光緒 (1875—1908)中先後成立、改設外務部、民政部、度支部、學部、陸軍部、法部、農工商部、郵傳部等,均置尚書為長官,宣統三年 (1911) 改名大臣。太平天國亦置,為東、西、北、翼王殿屬下官。東王殿、西王殿每部各十二員,職同點檢,北王殿每部六員,翼王殿每部一員,皆職同指揮。以數字依次系銜,如東殿吏部十二尚書等。參見“尚書台”、“尚書省”、“中書省”。


官名。始於戰國,或稱掌書,尚即執掌之意。秦時為少府屬官,掌殿內文書;漢承秦制。尚書原來職位很低,漢武帝提高皇權,尚書在皇帝左右辦事,地位逐漸提高。漢成帝時設尚書五人,開始分曹辦事,群臣章奏都經尚書;到東漢,尚書成為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官員。《後漢書·百官志三·少府》:“尚書六人,六百石。本注曰:成帝初置尚書四人,分為四曹:常侍曹尚書主公卿事;二千石曹尚書主郡國二千石事;民曹尚書主凡吏上書事;客曹尚書主外國夷狄事。世祖承遵,後分二千石曹,又分客曹為南主客曹北主客曹,凡六曹。”魏晉以後,尚書事務更多,到隋朝,尚書無所不總,始分為吏、禮、兵、工、都官、度支六部;唐代定製為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其後歷代相沿,六部尚書分掌政務,等於國務大臣。參看《通志·職官三》、《續通志·職官四》、《通典·職官四》、《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後漢書·百官三》、《晉書·職官志》、《新唐書·百官一》、《宋史·職官三》、《元史·百官一》、《明史·職官一》、《清史稿·職官一》。

尚書字典分解

尚書的解釋 (1) [a high official in ancient China]∶中國古代官名。執掌文書奏章。作為官名,始置於戰國時,或稱“掌書&rdq

尚的解釋 尚 shàng 還(h俰 ),仍然:尚小。尚未。尚不可知。 尊崇,注重:尚武。尚賢(a.崇尚賢人;b.《墨子》篇名,內容闡述墨子的一種政治主張)。 社會上共同遵

書的解釋 書 (書) shū 成本的著作:書籍。書刊。書稿。書香。書卷氣(指在說話、作文、寫字、畫畫等方面表現出來的讀書人的風格)。書生氣(指讀書人脫離實際的習氣)。 信

順便了解:尚平畢娶【歷史典故】

借指出世隱遁 唐李德裕《思山居·憶種苽時》詩: “尚平方畢娶,疏廣念歸期。” ●三國魏嵇康《高士傳》: “尚長,字子平,河內人,隱避不士,為子嫁娶畢,敕家事斷之,勿復相關,當如我死矣。” 《後漢書·逸民傳·向長》: “向長字子平,河內朝歌人也,隱居不仕,性尚中和,好通《老》、《易》……男女娶嫁既畢,敕斷家事勿相關,當如我死也。於是遂肆意,與同好北海禽慶俱游五嶽名山,竟不知所終。”尚長: 即向長,

尚書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