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事件>> 吏部

吏部

官署名。西漢將尚書分為常侍、二千石、民、客等四曹,後擴至六曹。東漢始將尚書常侍曹改為吏曹,又稱選部,專掌選舉之事。魏、晉、南朝北魏北齊皆稱吏部北周稱為天官,隋、唐初亦稱吏部,武則天曾改稱天官,唐玄宗又改稱文部,後復舊稱。隋唐將吏部列為六部之首,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黜陟、調動之政務。其長官為吏部尚書(唐高宗、武則天時曾改稱司列太常伯、天官尚書),副職為吏部侍郎(唐高宗時曾改稱司列少常伯)。下轄吏部(一稱司列)、司封、司勳、考功(一稱司績)等四司。各司長官為郎中(一稱大夫),副官員外郎。清末將其職掌並於內閣,吏部遂廢。

吏部字典分解

吏的解釋 吏 lì 舊時代的大小官員:吏治。官吏。 舊指小公務員:吏員。胥吏(地方官府中辦理文書的人)。 筆畫數:6; 部首:口; 筆順編號:125134

部的解釋 部 bù 全體中的一份:部分(“分”讀輕聲)。外部。腹部。局部。全部。部件。部位(位置)。 機關企業按業務範圍分設的單位:外交部。編輯部。部隊(軍隊)。 具有統

看一看:吏部曹【歷史官職】

參見“吏部”。 官署名,東漢置,掌選舉和祠祀事。《晉書·職官志》:“後漢光武以三公曹主歲盡考課諸州郡事。改常侍曹為吏部曹,主選舉祠祀事(靈帝時又改稱選部)……魏改選部為吏部,主選部事……晉置吏部、三公……六曹。”曹長官為尚書,屬官為郎。其後,歷代多沿置。

吏部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