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兼國史院

歷史字典解釋

名。元中統初,世祖以王鶚為翰林學士承旨,未立官署。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始置翰林學士院。四年(公元1267年),改為翰林兼國史院。二十年(公元1283年)與集賢院合併,稱翰林國史集賢院;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集賢院分立,復舊稱。掌擬寫詔令、纂修國史及備諮詢。置翰林學士承旨、學士、侍讀學士、待講學士、直學士屬官待制、修撰應奉翰林文字編修官、檢閱、典籍經歷、都事、史、譯史、通事、知印、蒙古書寫、接手書寫、典吏、典書。下轄回回國子監。每逢夏季元帝巡幸上都,翰林國史院官員從,則置上都分院。

詞語分解

  • 翰林的解釋 皇帝的文學侍從官,唐朝以後始設,明、清改從進士中選拔翰林天台陶先生。;; 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詳細解釋.謂文翰薈萃之所,猶詞壇文苑。《晉書·陸雲傳》:“辭邁翰林,言敷其藻。”.指文士。 唐 杜
  • 史院的解釋 即史館。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 宋公垂 同在史院,每走廁必挾書以往。”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一:“《實錄》例載拜相麻,予在史院,欲刪此一聯,會去國,不果。”參見“ 史館 ”。

歷史官職推薦:右通進

官名。遼朝置,為南面官,屬門下省通進司,職掌不詳。似仿宋制。聖宗統和二十八年 ,蕭韓家奴為右通進,典南京栗園。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翰林兼國史院歷史

相關歷史

翰林兼國史院_翰林兼國史院介紹_歷史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