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官職>> 翰林學士承旨

翰林學士承旨

官名。唐玄宗始置翰林學士院,專掌內命,設翰林學士六員。肅宗至德宗(756—758)以後,從中擇年深德重者一人承旨,獨承密命。憲宗正式置翰林學士承旨,為學士院之長,職權尤重,多至宰相,然猶為職銜,例由他官兼任。五代後梁一度改稱翰林學士奉旨。宋朝以翰林學士中資深者為之,不常置。神宗元豐(1078—1085)改制,定為正員官,正三品。遼朝置於翰林院,為南面官,位在林牙下。金朝為翰林學士院長官,正三品,宣宗貞祐三年(1215)升從二品,應奉文字時加知制誥銜,掌撰擬詔命。元朝為翰林兼國史院長官,初置一員,正三品,屢有增減,後定置六員,從一品; 蒙古翰林院亦置為長官,初置一員,從二品,屢有增減,後升從一品,定置七員。明洪武二年(1369)置一員,正三品,為翰林院長官,十四年革。參見“翰林學士”、“翰林學士院”、“翰林院”。


官名。唐朝的翰林學士承旨,為翰林學士首領。《舊唐書·職官二·翰林院》:“翰林學士得充選者,文士為榮。亦如中書舍人,例置學士六人,內擇年深德重者一人為承旨,所以獨承密令故也。德宗好文,尤難其選。貞元已(以)後,為學士承旨者,多至宰相焉。”

宋朝的翰林學士承旨,為翰林學士院主官,掌制、誥、詔、令撰述之事。見《宋史·職官二·翰林學士院》。

遼金元三代都設翰林學士承旨。見《遼史·百官志三·翰林院》、《金史·百宮一·翰林學士院》、《元史·百官三·翰林兼國史院》。

明代時設時廢。明太祖洪武二年設翰林學士承旨,十四年又廢。明惠帝建文年間復置。見《明史·職官二·翰林院》。

清代不設翰林學士承旨,而設掌院學士。見《清史稿·職官二·翰林院》。

翰林學士承旨字典分解

翰林的解釋 [member of the Imperial Academy] 皇帝的文學侍從官,唐朝以後始設,明、清改從進士中選拔翰林天台陶先生。—&mdash

順便了解:翰林醫證【歷史知識】

宋代醫官階官名。政和三年(1113)增置,從八品。

翰林學士承旨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