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官職_中國歷史官職大全_歷史官職介紹_歷史字典
古代官職,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員的職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大體可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類。在這裡你可以查詢中國古代各朝代的官職解釋,讓你了解中國古代官場。

歷史官職(第11頁):

  • 軍人
  • (1)西魏大統年間府兵初建時府兵二十四軍兵士的名稱,亦稱軍士。(2) 南京臨時政府規定,凡軍隊中的官佐、士兵與各軍校中的學生均稱“軍人”。
  • 積分法
  • 宋代實行三舍法時累積分數以考核成績的一種方法。在三舍法中實行等第記分法,有所謂八分為優、六分為平、五分為否的規定。分數相差二三厘者,允許作整分計算,但不得過一名,且須報請批准。所謂八分與六分,指由累積而來的年終分數,並不是一次予以八分或六分。太學私試成績分為三...
  • 戶部
  • 官署名。①唐朝以後管理全國戶口、財賦之總機構,為中央行政機構六部之一。北周始設民部。隋初設度支部,尋改民部。唐高宗登基 (649) ,因避太宗諱,改民部為戶部,長官為戶部尚書。其後歷代相沿不變。唐至宋屬尚書省,元屬中書省,明、清為獨立機構,直接聽命於皇帝。唐朝...
  • 驛帥
  • 州分職吏名。北魏置於諸州,見“州市令”。
  • 山西道監察御史
  • 官名。明清都察院所屬山西道之主官。掌道事。明洪武十五年 (1382) 設,三至五人,後增至八人。洪熙元年(1425),南京都察院亦設二人。皆秩正七品。清順治元年 (1644) 沿設。乾隆十四年 (1749) 定製,設掌印御史滿、漢各一人,御史滿、漢各一人。先是...
  • 虞部員外郎
  • 官名。唐宋工部設虞部,其長官稱郎中,副長官稱員外郎,掌山澤苑囿、場冶薪炭等事。見《新唐書·百官一·工部》、《宋史·職官三·工部》,參看“虞部郎中”條。 官名。為虞部郎中的副職,參見“虞部郎中”。
  • 千騎將
  • 官名,即掌千人的騎兵將官,西漢和匈奴皆置。《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千騎將得王、王母各一人,王子以下四十一人。”
  • 選授
  • 清朝吏部之銓選制度。乃官缺補授方法之一。指依照月選之制補授官職之例。京官郎中以下,除題缺、調缺、揀選缺,考選缺外,皆依月選之法授官。外官道以下,除請旨缺、題缺、調缺、揀選缺、佐雜要缺外,亦皆依月選之法授官。凡月選之官皆由吏部依班定缺,經司議、堂議,定選日,公同...
  • 朔平司馬
  • 官名。東漢置,屬衛尉,領員吏五人,衛士百一十七人。職守宮掖北門。 官名。《後漢書·百官志二》:“宮掖門,每門司馬一人,比千石……朔平司馬,主北門。”註:“吏員五人,衛士一百一十七人。”參看“朔平署”條。
  • 行台尚書右丞
  • 官名。北魏置,東魏、西魏、北齊、隋、唐沿置。多省稱為行台右丞。在行台內職掌同“尚書右丞”。隋、唐時諸道行台只設一丞,左、右任置。唐高祖武德九年(626)省諸道行台時罷。隋視從四品,唐為四品。
  • 保官
  • 三國魏關押質任的機構。官亦作宮。《三國志·魏明帝紀》裴松之注引《魏略》:“保官空虛,初無(資)〔質〕任。”參見“質任”。
  • 理藩院則例館
  • 清代專修理藩院則例的機構。屬理藩院,不定期開設。《理藩院則例》編訂於康熙時,乾隆時作過修訂,但未專門設館。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四月始置則例館,設纂修官四人,校對官八人,翻譯官、譽錄官各十人,從理藩院司員、筆帖式中選派;供事二十人,由書吏、貼寫書吏內選派...
  • 侍中武衛將軍
  • 將軍名號,三國吳置,掌武衛,領中外諸軍事。《三國志·吳書·孫綝傳》:“綝始為偏將軍,及峻死,為侍中武衛將軍,領中外諸軍事,代知朝政。”
  • 八作左右院
  • 官署名。金朝置,掌收軍需、軍器等務。設使、副使等職。
  • 寶文
  • 宋朝寶文閣省稱。
  • 驗封司員外郎
  • 官名。即“驗封清吏司員外郎”。
  • 縣參軍
  • 縣特置屬吏。南朝時縣令亦常加將軍之號,惟不置軍府,特置參軍一職以佐理軍務。《宋書·朱齡石傳》記齡石“遷武康令,加寧遠將軍。……武康人姚系祖招聚亡命,專為刼盜……齡石至縣,偽與系祖親厚,召為參軍……斬之。”
  • 鼎羅
  • 西夏語官名。西夏置,職掌不詳。《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五六“慶曆五年閏五月”條記“夏國主曩霄遣鼎羅威明葉雲、呂則依張延壽來謝冊命。”鼎羅為威明葉雲的官稱。吳廣成《西夏書事》卷十八譯作“丁盧”。
  • 中部倉丞
  • 官名。南朝梁司農卿所屬中部倉長官。
  • 猛虎將軍
  • 見“十猛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