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官職_中國歷史官職大全_歷史官職介紹_歷史字典
古代官職,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員的職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大體可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類。在這裡你可以查詢中國古代各朝代的官職解釋,讓你了解中國古代官場。

歷史官職(第3頁):

  • 群牧司都監
  • 官名。宋置,為群牧司官員,掌每歲出諸州巡坊監,點印國馬之蕃息者。見《宋史·職官四·群牧司》。 官名。宋代群牧司以都監與判官為實際負責者,都監以武臣,判官以文臣充任。每年輪流檢查諸州各養馬坊與養馬監,點印蕃息的國馬。
  • 駕部郎中
  • 官名。魏晉南北朝與“駕部郎”互稱,為尚書省駕部曹長官。唐朝置為兵部駕部司長官,歷代因之。掌車乘、廄牧、驛傳之政令,從五品上。勢門子弟多不樂為之。高宗、玄宗時曾隨本司改名司輿大夫、司駕郎中,尋各復舊。中唐以後,其職權為使職侵奪。五代因之。北宋前期為五品寄祿官,不...
  • 令公
  • ① 尚書令的尊稱。《宋書·孔琳之傳》: 尚書令省事倪宗云: “中丞何得行兇,敢錄令公人。” ②中書令的尊稱。《魏書 ·高允傳》: 允為中書令,“高宗重允,常不名之,恆呼為‘令公’。”隋唐以來,遂為習稱。唐末期以後,武人多加中書令,此稱頗濫。③西夏官名。見“...
  • 上客
  • 北魏對歸附其政權者的最高待遇。主動降附或立有功勳者,初來時一般享受這種待遇,包括房屋,生活資料等。以後再酌情安排官職。見《魏書 ·房法壽傳》。
  • 都統司
  • 官署名。金朝置。統領一方軍馬進行征伐。收國二年(1116),太祖以征東京高永昌,置南路都統司。征奚部,又置奚路都統司,不久改為六部路都統司。後在鹹州、曷蘇館、上京、泰州等處置司。每司統軍五六萬人,長官為都統、副都統。
  • 左小宮伯下大夫
  • 官名。西魏、北周置,詳見“小宮伯下大夫”。
  • 典膳正
  • 官名。明朝於各王府長史司典膳所置,一人,初為正六品,後改正八品,掌王府祭祀、賓客及王、王妃膳食之事。
  • 應天府監
  • 監獄名。明置,拘禁陪都應天府地區案犯,由司獄主管。
  • 胄子律博士
  • 官名。南朝梁武帝天監四年(505)置,隸廷尉卿。三班。陳沿置,八品。別有“廷尉律博士”。 官名。梁天監四年(公元505年)置,位視員外郎,為由貴族子弟充任的律博士。
  • 掌關防參領
  • 官名。清朝八旗都統衙門所屬左、右司之職官。雍正七年(1729)設,每旗二人,左、右司各一人。負責掌管本旗印信。十三年省、改設印務參領。
  • 管勾太醫局
  • 官名。北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置,以選人充任,為太醫局次官。
  • 午門外直房
  • 午門為帝王宮城的正門。古時常於午門外置直房,作為大臣值宿時的住所。明朝六科衙署原在磚門內尚寶司西。永樂 (1403—1424) 中因火災移於東、西兩直房辦公,每夜以一科值宿,備隨時召應。
  • ① 副手,副職。《左傳·成公十三年》:“孟獻子從王以為介而重賄之。”《昭公元年》: “任舉為介。”②官名。使臣隨從官員。又稱“行介”。周朝置。《周禮·秋官·大行人》: “介五人”。《韓非子·八經》:“遣使約其行介。” 官名。春秋時楚國設定,即副使。《左...
  • 工部營部
  • 官署名。明洪武二十二年 (1389) 改工部總部而置。設郎中、員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掌經營造作之總務。二十九年 (1396) 改營繕清吏司。
  • 橫野
  • 將軍名,為橫野將軍的省稱,意思是能橫行於原野。凡將軍,皆主征伐。南朝梁吳均《邊城將之二》:“勛輕賞廢丘,名高拜橫野》。”
  • 陝西部
  • 官署名。① 明朝戶部十二屬部之一。洪武二十三年(1390)改原民部、度支部、金部、倉部四屬部而置十二屬部,分別以十二布政司為名。設郎中、員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領陝西布政司戶口、錢糧等事。下設四科: 民科、度支科、金科、倉科。並置照磨、檢校各一人,掌管文書出入...
  • 五等縣
  • 縣的等級之一。見“一等縣”。
  • 宣徽南院使
  • 官名。唐朝後期宣徽南院置,一人,武宗會昌七年(847)宦官劉遵禮曾由北院使改任南院使。五代迄宋,改用士人,或以檢校為之,或領節度及兩使留後,闕,則樞密副使一人兼領,亦有兼樞密副使、簽書樞密院者,其資望比北院使頗優,與參知政事、樞密副使、同知樞密院事以先後入敘位...
  • 禿魯華
  • 即“禿魯花”。
  • 麟趾學
  • 官署名。北周明帝即位後,集公卿已下有文學者八十餘人於麟趾殿,刊校經史,因立麟趾學,在朝有藝業者,不限貴賤,皆為學士。後以於翼之議,分其班次,以為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