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事件>> 義和團運動

義和團運動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以農民為主體的反帝愛國運動。義和團源自義和拳、梅花拳、大刀會等民間秘密結社以及秘密宗教白蓮教。義和拳、梅花拳最初流行於山東、直隸等地,以“保衛身家,防禦盜賊”相號召,設壇練拳,吸引民眾參加。大刀會屬白蓮教系統的八卦教分支。這些不同源流的秘密結社和秘密宗教,經過長期對立、滲透、分化、演變,到十九世紀末,在民族危機日益加深的形勢下,匯合成一支反帝愛國的洪流,爆發了義和團運動。參加義和團的主要是農民、手工業者、水手、腳伕、漁民和其他勞動民眾。義和團首先興起于山東、直隸。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山東冠縣人閻書勤與直隸威縣人趙三多領導冠縣蔣家莊(今屬河北省威縣)豎起了“助清滅洋”旗幟,舉行反教會起義,遭到清軍鎮壓,反帝怒火迅速蔓延,直隸威縣、曲周、棗強、衡水、南宮、開州、東明等州縣,山東平原、茌平、臨清、博平、高唐、恩縣、禹城的魯西北地區,以及直隸、山東交界地區,到處都在“扶清滅洋”的口號下進行著反侵略鬥爭。義和團沒有統一組織,統一領導,其組織按八卦(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劃分為八大系統,每個系統又分總壇、壇,壇的首領稱大師兄、二師兄等名目。婦女則有紅燈照、青燈照等組織。各壇獨立,互不統屬,有時以傳帖等方式,聚眾攻打教堂,臨時配合行動。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下半年,義和拳逐漸改稱義和團。1900年春,義和團在華北、東北各省迅猛發展,在京、津、保三角地帶形成強大聲勢,僅北京城內壇廠就多至八百餘所。義和團的迅猛發展和帝國主義的要挾恐嚇,使清政府在對義和團的“剿”與“撫”、對帝國主義的“戰”與“和”上搖擺不定,爭吵不休。6月16日(五月二十日)至6月19日(五月二十三日)慈禧太后經過四次御前會議激烈爭論,支持了載漪、剛毅等撫團剿洋的主張。20日(二十四日)下令圍攻東交民巷各國使館,次日公開對外宣戰,並發布上諭全面招撫義和團,派出團練大臣控制義和團。帝國主義在義和團興起之初,不斷向清政府施加壓力,迫使清政府撤去毓賢山東巡撫職,換上了袁世凱。繼而以護使為名,增兵四百餘名進駐北京。6月10日(五月十四日)英、法、日、俄、德、美、意、奧八國組成二千餘人的侵略軍,由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率領由天津出發,乘火車進犯北京,沿途受到義和團的阻擊。17日(二十一日)凌晨,集結在大沽口外的各國侵略軍襲陷大沾炮台,進而進攻天津。義和團與清軍展開了英勇的天津保衛戰。在清政府宣戰前後,英、美等國策動劉坤一、張之洞、李鴻章搞“東南互保”。在北方,八國聯軍於7月14日(六月十八日)攻陷天津, 8月14日(七月二十日)攻破北京城,次晨慈禧太后攜帶光緒皇帝和一批王公大臣倉皇出逃,逃奔西安,委任慶親王奕劻、直隸總督李鴻章為談判代表,向列強乞降議和,並於9月13日(八月二十日)下令鎮壓義和團。八國聯軍攻占京津後,在燒殺搶掠的同時,繼續增兵至十萬,進犯張家口、保定、山海關等地。沙俄出兵十七萬餘侵占東三省。在八國聯軍的鎮壓下,義和團運動失敗。經過列強之間的分贓爭吵,並與清方長期討價還價,各國公使於12月(十一月)向清政府提出《議和大綱》,次年9月7日(七月二十五日),清政府被迫與帝國主義國家簽訂了《辛丑條約》。從此,中國半殖民半封建秩序完全確立,清政府成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代理人。義和團並沒有屈服,面對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仍然堅持鬥爭。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直隸廣宗爆發了景廷賓起義,揭出了“掃清滅洋”的旗幟,把反帝和反封建鬥爭結合起來了。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雖然失敗了,但它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侵略野心,成為五十年後中國人民革命勝利的奠基石之一。

義和團運動字典分解

義和的解釋 語本《左傳·襄公九年》:“利,義之和也。”後以“義和”指講義氣,彼此和睦。 明 賈仲名 《對玉梳》第一折:“生著那義和的兄弟廝尋爭,孝順的兒子學生分。”

也學習下:義勝軍【歷史知識】

唐方鎮名。亦名威勝軍節度使。詳“浙江東道”。

義和團運動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