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事件>> 中法戰爭

中法戰爭

1883——1885年(光緒九年至十一年)中國人民反對法國侵略的戰爭。中法戰爭是由法國侵略越南、進而以越南為基地侵略中國引起的。中法戰爭經過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883年12月(光緒九年十一月)到1884年5月(光緒十年四月),戰爭局限在越南北部紅河三角洲;第二階段從1884年8月(光緒十年六月)到1885年4月(光緒十一年二月),戰爭在中國和越南兩個戰場進行。1883年12月法國侵略者以“和談”作煙幕,對應越南政府邀請協守越南山西的清軍和黑旗軍發動突然襲擊。中法戰爭正式爆發不到五個月,法軍就侵占了紅河三角洲。法國配合軍事進攻,對清政府展開誘降活動。1884年5月(光緒十年四月)清政府派北洋大臣李鴻章與法國代表福祿諾在天津簽訂了《中法會議簡明條款》,屈辱求和。但是,法國侵略者並未因此而滿足,繼續製造事端,再次挑起戰爭。8月(閏六月、七月初)法國艦隊先後攻毀台灣基隆炮台和停泊在馬尾的福建水師艦船。面對法國的侵略,清朝統治集團內部出現抵抗和妥協兩派。左宗棠、張之洞、曾紀澤等,從維護清朝封建統治出發,主張抗戰。李鴻章等主張妥協。而中國人民則同仇敵愾奮起抵抗。雲南、廣西、廣東、福建、浙江、貴州等地各族人民焚毀天主教堂,驅逐法國傳教士。遠戍甘肅的愛國將士要求開赴前線為國殺敵。旅居美國、日本、古巴及新加坡等地的華僑紛紛捐款,支援抗法鬥爭。香港工人不顧英國殖民者的威脅迫害,舉行罷工,拒絕修理法國軍艦。反侵略鬥爭的浩大聲勢,迫使清政府於8月26日(七月六日)下詔對法宣戰。10月(八月)法軍攻占台灣基隆,進犯淡水,被台灣軍民擊退。翌年3月(光緒十一年一月)法國艦隊侵擾浙江鎮海一帶,當地軍民迎頭痛擊。在中越邊界,1885年2月(光緒十一年一月)法軍占領鎮南關。新任兩廣總督張之洞薦舉起用老將馮子材為關外軍務幫辦,重行部署戰備。3月(二月)馮子材大敗法軍於鎮南關關前隘,並乘勝追擊,收復諒山。與此同時,西路劉永福和岑毓英也取得臨洮之戰的勝利。整個越北進入全線反攻階段。法國國內震駭,茹費理內閣因戰敗倒台。但是,清政府卻主張“乘勝即收”,向戰敗的法國乞降求和。4月4日(二月十九日)由中國海關駐倫敦辦事處稅務司英國人金登乾代表清政府,在巴黎與法國簽訂了《停戰協定》。6月(四月)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法國駐華公使巴德諾締結了正式結束中法戰爭的不平等條約——《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十款。清政府以軍事上的勝利,換取了不平等條約的簽訂,連法國政府都感到驚人的意外。時人評論說:中法戰爭, “法國不勝而勝,吾國不敗而敗”。

中法戰爭字典分解

中法的解釋 (1).合法。《商君書·君臣》:“故明主慎法制,言不中法者不聽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為也。”(2).犯法。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故一·難蔭異

戰爭的解釋 [war] 為政治目的而進行的武裝鬥爭戰爭罪行

不妨一看:中美天津條約續增條約【歷史事件】

見“蒲安臣條約”。

中法戰爭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