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纈

蠟纈怎么寫好看

蠟纈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古代染色法。今稱蠟染。起源於漢代,盛於唐代。系蘸蠟在布、帛上繪製幾何圖案或花鳥蟲魚等花紋,浸入染缸,然後水煮脫蠟,即現花紋圖案。宋後漸為其他印染技術取代,但仍流行於少數民族地區。

詞語分解

  • 蠟的字典解釋 蠟 (蠟) à 動物、植物或礦物所產生的油質,具有可塑性,易熔化,不溶於水,可溶於二硫化碳和苯:石蠟。蜂蠟。蠟版。蠟筆。蠟療。蠟染。蠟人。蠟紙。蠟燭。蠟黃(形容顏色黃得像蠟)。蠟丸。 筆畫數:; 部
  • 纈的字典解釋 纈 (纈) é 有花紋的紡織品。 眼花時所見的星星點點。 筆畫數:; 部首:糹; 筆順編號:

歷史知識推薦:格哷森札扎賚爾台吉

即“格列山只台吉”。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蠟纈歷史

相關歷史

蠟纈_蠟纈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