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役黃冊

賦役黃冊怎么寫好看

賦役黃冊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簡稱黃冊。亦稱籍。明清為征派賦稅而編造的賦役清冊。因上報的冊面為黃紙,故名。明洪武十三年(1380)定全國推行里甲編制,次年命各州縣每里編造黃冊。以戶為主,按丁糧多少為次,細開本戶所屬府州縣和所在里甲或都圖,所隸役籍、戶等和輪當里甲年份,詳細登記每戶之人丁和田地山塘、稅糧數目、車船房屋牛隻等事產的舊管、新收、開除、實在之數。每十年根據人丁事產的增減編造一次。一里彙編一冊。冊首總為一圖,以總戶口稅糧之數。十歲以下 * 和鰥寡孤獨等不服徭役者,附於百十戶之外,稱帶管畸零。一式四份,分送戶部、縣、府和布政使。因丁糧數額錯漏頗多,二十四年又定編制黃冊格式和程式。地方政府先將朝廷頒行的每戶填報黃冊之一定格式,謄刻印版,發給各坊、廂、里長和甲首,分發各戶依式填寫,經坊、廂、里長逐層彙編後,上交本縣。縣府州和布政使司以次總之,彙編總冊,連同里甲編造之冊,年終上報戶部,轉南京戶部,送後湖(今江蘇南京玄武湖)收貯核查。終明之世,此制一直未斷。後因弊端叢生,編制時大都抄謄舊底,成為例行虛文。清沿明制,但外藩所屬黃冊,其編審送存,均歸理藩院;各省黃冊每年十月造冊,次年八月上報戶部。雍正四年(1726)改為每五年編報一次。乾隆三十七年(1772)改行編審保甲,停編黃冊。

詞語分解

  • 賦役的解釋 .賦稅和徭役的合稱。 中國 古代,賦初指兵賦。 春秋 後期,各國逐漸從田畝征賦,賦和稅漸趨混合。 秦 漢 以後,賦指按戶口徵收的稅,徭役則另行徵發,賦和役始有明顯區別。 明 代以後,將按戶口徵發的徭
  • 黃冊的解釋 . 明 清 為征派賦役編造的戶口冊籍。男女始生為黃,一說戶口冊籍的封面為黃色,故名。 明 張萱 《疑耀》卷二:“今制,丁口稅糧,十歲一籍其數,曰黃冊,自 劉宋 時已有之。 齊高帝 即位,嘗敕 虞玩

歷史知識推薦:踏橛箭

見“箭”。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賦役黃冊歷史

相關歷史

賦役黃冊_賦役黃冊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