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頓遜國

頓遜國

古國名。又稱典孫、典遜、典游。故地通常以為在馬來半島北部,地跨東西兩岸,中心在今緬甸丹那沙林。崇信佛教。有五小王,並羈屬扶南。東通中國,西通印度和西亞,其市東西交會,日有萬餘人,珍物寶貨,無所不有。為古代東西海上交通的重要商埠和各國商人的居留地。南朝梁以後不見有關該國的記載。

頓遜國字典分解

頓遜的解釋 古代南海國名。故地或以為在今 緬甸 丹那沙林 (Tenasserim)一帶,或以為在今 泰國 那空是貪瑪玏 附近。一說泛指 馬來半島 北部,其主要港口在今

國國語字典 國 (國) guó 有土地、人民、主權的政體(古代指諸侯所受封的地域):國家。國土。國體(a.國家的性質;b.國家的體面)。國號。國度(指國家)。國策。國情。國

也學習下:【歷史地名】

西周封國。姬姓。國都原在今河南商水縣東南,後迫於陳而南遷,在今河南項城市西南南頓鎮,為楚附庸。《左傳》: 僖公二十三年 (前637),“秋,楚成得臣帥師伐陳,遂取焦夷,城頓而還”。杜註:“頓國,今汝陰南頓縣。” 又僖公二十五年 (前635),“秋,楚人圍陳,納頓子於頓”。公元前496年滅於楚。 古國名。春秋小國。子爵,姬姓。為楚所滅。即今河南省項城市西南南頓。《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前637年):

頓遜國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