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陽宣慰司

歷史字典解釋

土司名。元置。在今重慶酉陽、秀山黔江縣境。宋置酉陽州,元因之。延祐元年(1314)改為酉陽宣慰司。至正二年(1342)明玉珍入川。次年稱帝,改酉陽為沿邊溪洞軍民宣慰。明洪武五年(1372)設酉陽州,並置酉陽宣慰司。八年降為宣撫司,直屬四川布政司。除直屬地十三里外,尚有平茶、邑梅、石耶(均在重慶秀山縣境)、麻兔(貴州松桃縣境)四長官司屬之。清順治十五年(1658)土司冉氏歸誠,授宣慰司職。雍正十三年(1735)因故改流。乾隆元年(1736)遷土司全家於浙江仁和縣,以土司轄地設酉陽直隸州。又析州境的一部,以及其當時改流的平茶、邑梅、石耶、地壩四長官司地置山縣。

詞語分解

  • 酉陽的解釋 古 荊州 山名。即 小酉山 ,在今 湖南省 沅陵縣 境西北。《太平御覽》卷四九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荊州記》:“ 小酉山 上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 秦 人於此而學,因留之。”後因以“酉陽”借指傳
  • 宣慰司的解釋 元 置宣慰使司,管理軍民事務,分道掌管郡縣,為行省和郡縣間的承轉機關。 明 清 時不設於內地,而獨存於土司。參閱《文獻通考》卷六十、 瞿蛻園 《歷代職官簡釋》。

歷史知識推薦:鳳陽府

明初朱元璋以鳳陽為帝鄉,欲都之,因建為中都。洪武六年改臨濠府為中立府,次年改為鳳陽府。治鳳陽縣今屬安徽,直隸南京。轄境相當今安徽天長、定遠、霍邱等市、縣以北及江蘇盱眙、泗洪等縣地。清初屬江南左布政使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酉陽宣慰司歷史

相關歷史

酉陽宣慰司_酉陽宣慰司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