笥怎么寫好看

笥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竹編盛物器。多作長方形,亦有圓形者,圓形者或稱簞。有蓋。《說文》:“笥,飯及衣之器也,從竹聲。”“簞,笥也,從竹單聲。”《禮記·曲禮上》:“凡以弓、劍、苞、苴、簞、笥問人者。”玄註:“簞、笥,盛飯食者,圜曰簞,方曰笥。”戰國時期楚墓中多有出土。江陵馬磚一號楚墓出土之長方形竹笥,有大、中、小三型,大型者長57厘米、寬32厘米、高17厘米,小型者長20厘米、寬4.5厘米、高4厘米,江陵雨台山楚墓中所出土竹笥更小,長14.1—17.6厘米、寬9.5—13.8厘米、高3—5.5厘米。竹笥一般蓋、身皆編織雙層,作人字形、十字形、回字形、菱形、矩形等紋飾,器四周與口沿處則用竹片夾住,以細篾纏緊。出土竹笥內多盛有肉食品及漆器、鞋、帽、銅鏡等日常生活用品。

詞語分解

  • 笥的字典解釋 笥 ì 盛飯或衣物的方形竹器。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歷史知識推薦:閤職

官名統稱。宋統稱知閤門事、引進使、四方館使、東上閤門使、西上閤門使、同知閤門事、閤門通事舍人宣贊舍人、閤門祗候、閤門舍人、帶御器械為閤職,為武臣清要之選。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笥歷史

相關歷史

笥_笥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