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陽山

博陽山怎么寫好看

博陽山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博亦作傅或敷。《漢書·地理志》豫章郡歷陵縣:“傅陽山、傅陽川在南,古文以為敷淺原。”《通典》謂江州潯陽縣塘驛,即漢歷陵也。“驛前有敷淺,原西數十里有傅陽山。”唐蒲塘驛即今江西安縣,故一般皆認為山在德安縣境。但據《太平寰宇記》饒州沈《書集傳》引晁以道說歷陵今地在饒州鄱陽縣(今波陽縣)境內,故德安說尚不能視為定論。所指何山,更無確說。《書》偽孔傳謂博陽山即敷淺原,《史記》裴駰集解同;而《通典》則謂山在原西數十里;《太平寰宇記》江州又謂博陽山在德安縣南,別有敷淺水即敷淺原。

詞語分解

  • 山的字典解釋 山 ā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屋兩側的牆壁。亦稱“房山”)。 形容大聲:山響

歷史知識推薦:繒縣

本春秋繒國,秦置縣。即今山東蒼山縣西北鄫城。《史記·貨殖列傳》:“朐、繒以北,俗則齊”,即此。東漢為侯國。西晉永嘉後併入即丘縣。秦、西漢屬東海郡,東漢、魏、西晉屬琅邪國。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博陽山歷史

相關歷史

博陽山_博陽山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