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節度使

歷史字典解釋

方鎮名。亦名磧西、四鎮、安西四鎮節度使。玄宗時十節度使之一。開元六年(718),升安西都護兼四鎮經略大使置,用以控制西域,治龜茲(今新疆庫車)。龜茲、疏勒、于闐、焉耆(另說碎葉)四鎮及諸軍、捉等。兵數二萬四千,馬匹二千七百。貞元六年(790)後,地入吐蕃,遂廢。

詞語分解

  • 節度使的解釋 古代集地方軍政大權的官職。唐初在邊境設定。後遍設於內地,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至北宋初解除了節度使的兵權。成為一種榮銜 詳細解釋官名。 唐 初沿 北周 及 隋 舊制,於重要地區設總管,後改稱都督,總攬

歷史知識推薦:大選

明清吏部之銓選制度。又稱雙月選。明代之制,凡內外官員出缺,由吏部選補,其初授官及考定升降者歸雙月選,按平常之缺依序升除。清代沿之,以屬於除班、升班之官員入雙月選。後以補班內丁憂起復之漢郎中、員外郎、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安西節度使歷史

相關歷史

安西節度使_安西節度使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