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往來匯兌票

歷史字典解釋

清光緒三十年(1904)江蘇候補道世珩所擬中國國家行使鈔票種類之一。此票為內地與各國都會口岸往來匯兌之用,由中國匯往外國者,在中國收國幣,至外國則付外幣;由外國匯來中國者,在外國收外幣,至中國則付國幣。匯水(即匯費)照時價提取。票至目的地,兌付有限期。

詞語分解

  • 外國的解釋 本國以外的國家詳細解釋.古代指中央政府以外的政權。後以指本國以外的國家。《史記·大宛列傳》:“然 張騫 鑿空,其後使往者皆稱 博望侯 ,以為質於外國,外國由此信之。” 唐 韓愈 《送鄭尚書序》:“

歷史知識推薦:隨侍太監

官名。清代內奏事處中任職之太監。額設二人。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外國往來匯兌票歷史

相關歷史

外國往來匯兌票_外國往來匯兌票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