榷麴

歷史字典解釋

麴亦作麯。亦稱麴稅。麴,酒母,即釀酒料,故榷麴乃原料課稅。唐貞元二年(786),德宗於淮南(治今江蘇揚州)、宣武(治今河南開封)、河東(治今山西永濟西南)等地置榷麴。會昌六年(846)武宗敕“揚州等八道州府,置榷麴,並置官店沽酒”。原料課稅與酒之專賣並行。昭宗時,“以用度不足,易京畿邊鎮麴法”。五代時,後梁後唐後周榷麴皆有擴至道府鄉村,如後唐天成三年(928),敕三京諸道州府鄉村人戶,“於夏秋田苗上,每畝納麴錢五文足陌,一任百姓造麴醞酒供家”。

詞語分解

  • 榷的字典解釋 榷 è 渡水的橫木。 專賣:榷貨。榷場(徵收專賣稅的交易場所)。榷稅(專賣業的稅)。 商討:商榷。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麴的字典解釋 麴 ū 同“曲”⑥。 姓。 筆畫數:; 部首:麥; 筆順編號:

歷史知識推薦:

宋明間對官僚貴族子弟和有財有勢者的稱呼。王應奎《柳南隨筆》卷五:“江陰湯廷尉《公餘日錄》云:‘明初閭裡間稱呼有二等:一曰秀,一曰郎。秀則故家右族,穎出之人,郎則微裔末流,群小之輩。’”如元末明初江南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榷麴歷史

相關歷史

榷麴_榷麴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