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河東

河東

①古地區名。戰國、秦、漢時指今山西省西南部,唐以後泛指今山西全省。因黃河自北而南流經本區西界,故有河東之稱。《孟子·梁惠王上》: “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 即此。

②唐方鎮名。開元十八年 (730) 改太原府以北諸軍州節度使為河東節度使,治所在太原府 (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晉源鎮)。長期領有太原府及石、嵐、汾、沁、儀、忻、武等州,轄境相當今山西內長城以南,中陽、靈石、沁源、榆社、左權以北地區。興元元年(784) 號為保寧軍節度使。貞元三年 (787) 復為河東節度使。五代周廣順元年 (951) 河東節度使劉崇據此稱北漢。


(1)古地區名。戰國、秦、漢時指今山西省西南部,唐以後泛指今山西全省。因黃河經此作南北流向,本區域處於黃河以東,故名。《日知錄》:“河東,山西一地也,唐之京師關中,而其東則河,故謂之河東。”唐河東道,宋、金河東路皆在這一地區。(2)唐、五代方鎮名。開元十八年(730年)置河東節度使,治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晉源鎮)。為玄宗時十節度之一。領天兵大同、橫野、岢嵐四軍,雲中守捉及太原府和遼、石、嵐、汾、代、忻、朔、蔚、雲、儀十州。興元元年(784年)號保寧軍節度使。貞元三年(787年)復為河東節度使。會昌後罷領朔、忻、代三州,增領麟、憲二州。五代周廣順元年(951年)河東節度使劉崇據此稱北漢。(3)山西省的別稱。以在黃河以東得名。(4)指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原西海固一帶地區。曾設河東回族自治區。(5)集鎮名。(1)在福建省松谿縣東南部。河東鄉人民政府駐地。人口 1900。 位松溪東岸,因名。境內地勢平坦,灌溉便利,為縣商品糧基地。盛產茶葉。有制茶、糧食加工、農具等廠。有公路接小浦公路。(2)在安徽省蕪湖縣中部、青弋江東岸。政和鄉人民政府駐地。人口250。因處河東得名。產稻、油菜籽、棉花等。盛產魚、蝦等水產品。有農機、榨油、磚瓦等廠和漁場。殷政公路終點。為青弋江水運較為重要碼頭之一。(6)村名。在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東北部。屬羅村鎮。人口 3710。 建於元代。因處錦川河,初名河東崖,後分為仙和莊、人和莊、河東莊。清三村合一,統稱河東。有水泥、造紙等廠和漁具公司等。村東山溝有明、清硯石洞,所采硯石為“淄硯”主要原料。有公路通湖南公路。1938年1月31日,日軍在該村屠殺民眾275人,並將村舍燒為灰燼,製造了“河東慘案”。

河東字典分解

河東的解釋 [Hedong] 古地區名。黃河流經山西、陝西兩省,自北而南的一段之東部,指今之山西省。秦漢時置河東郡、唐初 置河東道,開元間又置河東節度使,宋置河東路,明廢

河的解釋 河 hé 水道的通稱:河道。河溝。河谷。河流。河灘。河沿。河鮮(供食用的新鮮河魚、河蝦等)。河港。河灣。河網。河運。內河。 特指中國黃河:河套。河防。 指“銀河

東的解釋 東 (東) dōng 方向,太陽出升的一邊,與“西”相對:東方。東經(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或經線)。東山再起(喻失勢之後,重新恢復地位)。付諸東流。 主人(古代

不妨一看:河傾月落【歷史典故】

表示夜將盡。元 陳樵《月庭賦》:“河傾月落,餘歡未歇。”亦作“河斜月落”。清 洪昇《長生殿.偷曲》:“你看河斜月落,斗轉參橫,不免回去罷。” 並列 表示黑夜將到頭。元·陳樵《月庭賦》:“~,餘歡未歇。”△用於形容時間。也作“河斜月落”。

河東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