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隋唐洛陽故城

隋唐洛陽故城

位於今河南洛陽市區及近郊。隋大業元年(605)創建。五年,稱東都。唐、武周時,再建。周圍約27.5公里,跨洛水南北、瀍水東西。除隋建東、南、北三市外,唐增設西市。光宅元年(684),改稱神都,定為首都。神龍元年(705)復舊稱,仍為陪都。天寶元年(742)改稱東京,肅宗時復舊稱。天祐元年(904),朱溫逼昭宗廢長安,徙都於此。五代時,後梁、後唐、後晉三代亦在此建都。據考古調查實測,外郭城東牆長7312米,南牆長7290米,西牆長6776米,北牆長6138米。故史稱“郛郭南廣北狹”。皇城在郭城西北隅,東南西三面包圍宮城。西牆長1670米,牆內外砌磚,尚可見殘存一段。南牆僅存540米一段,高出地面,形如土嶺。再東即為洛河河灘,城垣全無。東牆現存長約1115米一段。北面因有宮城套入,僅東西兩端各存長180米一段。牆垣寬度均為14—16米。皇城南牆逼近洛河,因河床北移,城址西南部分受河水沖刷,遂使東西兩牆與宮城之間約180米地帶,形成類似夾城形狀。宮城城址背依邙山,南對伊闕,已全被壓入今市區內,只北牆西段尚有隆起痕跡。城址略近方形,套入皇城北部。北牆長1400米,西牆長1270米,南牆長約1710米,東牆長約1275米。南牆東西兩端各有長340米一段,向北曲57米,形成東南、西南兩角內凹形狀。皆用磚包砌。中央宮殿舊址,最北為徽猷殿,東南角自為一城,應乃東宮舊址。全城共設八個城門,南面應天門(隋稱則天門)、長樂門、明德門,北面玄武門、嘉預門等,皆約略可尋。據《唐六典》等文獻記載,城內共有一百零三坊,現已勘查出南部五十五坊,北部九坊。其餘或為今城區所壓,或已為洛水沖刷殆盡。應天門右側並發現瓦窯群,專為建設宮室而造。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多學一學:隋滅陳【歷史事件】

隋朝建立後,楊堅強化中央集權,加強經濟、軍事實力,為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開皇元年(公元581年),隋文帝曾命大將長孫覽、元景山並為行軍元帥,南攻陳朝,因時機不成熟,鏇即班師。爾後楊堅不斷派兵燒毀陳朝儲糧,削弱其經濟力量,又命大將楊素在四川建造戰船,訓練水軍,伺機滅陳。開皇七年,隋滅後梁,打開了進軍江南的門戶。次年春,隋文帝下詔揭露陳後主罪惡,抄錄三十萬張,在江南廣為散發。當年十月,楊堅以晉王楊廣

隋唐洛陽故城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