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鵝闕

鵝闕

洱海地區方言音譯,意為吃生。即取豬、牛、羊之領脊肉,或雞、鵝、魚肉,或生肝,臠切為薄塊,剁細,置鹽中醃之,然後和以蒜泥、花椒、辣椒及酸醋等香料而食之。元明以來為滇中少數民族所喜好的上味食品。

鵝闕字典分解

鵝闕的解釋 一種拌制的食品。 唐 樊綽 《蠻書·蠻夷風俗》:“取生鵝治如膾法,方寸切之,和生胡瓜及椒榝啗之,謂之鵝闕,土俗以為上味。”《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詔上》:“膾魚

鵝的解釋 鵝 (鵝) é 家禽,比鴨子大,頸長,喙扁闊,尾短,體白色或灰色,額部有肉質突起,雄的突起較大,頸長,腳大有蹼,善游水:白鵝。鵝毛。鵝卵石。鵝毛大雪。 筆畫數

闕的解釋 闕 (闕) què 皇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的樓:宮闕。 皇帝居處,借指朝廷:闕下。“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京城,宮殿:“城闕輔三秦”。 陵墓前兩邊的石牌坊:

不妨一看:鵝城【歷史地名】

①在今山西清徐縣東南二十里鵝池村。《元和志》 卷13清源縣 “鵝城” 條引 《晉陽春秋》: “永嘉元年,洛陽步廣里地陷,有二鵝,色黃蒼者飛沖天,白者不能飛。……劉曜以為己瑞,築此城以應之。”②即今廣西百色市。《清史稿·地理志》 百色直隸廳: “廳城,雍正八年建,亦曰鵝城。”

鵝闕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