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秋風鼓角,城頭落日旌旗。少年鞍馬適相宜。

元好問 《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時作》

名句出處

出自金朝元好問的《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時作》

塞上秋風鼓角,城頭落日旌旗。少年鞍馬適相宜。從軍樂,莫問所從誰。
侯騎才通薊北,先聲已動遼西。歸期猶及柳依依。春閨月,紅袖不須啼。

元好問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元好問塞上秋風鼓角,城頭落日旌旗。少年鞍馬適相宜。書法作品欣賞
塞上秋風鼓角,城頭落日旌旗。少年鞍馬適相宜。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軍隊中的鼓聲、角聲在秋風中作響,城頭上的旗幟在夕陽的照耀下緩緩地飄動。 少年應當從軍,身跨戰馬,馳騁邊關。只要能夠從軍馳騁就十分快樂,並不要在乎由誰來帶兵。
偵察的騎兵才通過薊北,而部隊的威名已震動遼西。等打完仗,回到故鄉時,仍是楊柳依依的春天,時間不會太長。 征人連戰連勝,可以很快凱旋,閨中人不必因相思而流淚。

注釋
江月晃重山:詞牌名。《詞律》云:用《西江月》、《小重山》串合,故名《江月晃重山》。此詞每闕上三句為《西江月》體,下二句用《小重山》體。雙調五十四字,前後段各五句,三平韻。
嵩(sōng)山:古稱“中嶽”,在河南省登封縣北。金宣宗興定三年(1218),元好問因避戰亂從三鄉(河南省宜陽三鄉鎮)移家登封嵩山。
”從軍”二句:化用王粲《從軍》詩:”從軍有苦樂,但問所從誰?”
侯騎(jì):偵察的騎兵。
薊(jì)北:薊州之北,漢唐塞北之地。
遼西:今遼寧遼河以西地區。
春閨(guī):春日的閨閣。
紅袖(xiù):代指佳人。

簡評

該詞的創作背景有兩種說法:一據龍德壽《元好問薩都剌集》這首詞是作者於貞祐丙子(1216)為避兵南渡之後而作。一據唐圭璋《金元明清詞鑑賞辭典》金宣宗興定二年(1218),詞人在戰亂避難時從三鄉(今河南宜陽三鄉鎮)移家登封嵩山,此詞是初到時所作。

元好問名句,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時作名句

詩詞推薦

  • 醉桃源·芙蓉

    吳文英宋代〕青春花姊不同時。淒涼生較遲。艷妝臨水最相宜。風來吹秀漪。驚舊事,問長眉。月明仙夢回。憑闌人但覺秋肥。
    塞上秋風鼓角,城頭落日旌旗。少年鞍馬適相宜。 詩詞名句
  • 送友人

    徐覲宋代〕高帆且莫張,月色滿離觴。此夕一何短,去程如許長。落梅吹怨笛,微雪灑行裝。去去深山裡,因高莫望鄉。
    塞上秋風鼓角,城頭落日旌旗。少年鞍馬適相宜。 詩詞名句
  • 莎衣

    楊朴宋代〕軟綠柔藍著勝衣,倚船吟釣正相宜。蒹葭影里和煙臥,菡萏香中帶雨披。狂脫酒家春醉後,亂堆漁舍晚晴時。直饒
    塞上秋風鼓角,城頭落日旌旗。少年鞍馬適相宜。 詩詞名句
  • 贈黃縣尉二首

    項安世宋代〕震澤逢君意便傾,湘江見我眼中明。鎖闈地榻談風雨,放流雙舟話晚晴。南嶽歌行雲里和,西亭今古夜深評。無端
  • 鐵橋峰

    宋煜宋代〕拄杖何年擲向空,雲端隱約化晴虹。此橋端的通霄漢,誰與同游訪月宮。
    塞上秋風鼓角,城頭落日旌旗。少年鞍馬適相宜。 詩詞名句
  • 相和歌辭襄陽曲

    李端唐代〕襄陽堤路長,草碧柳枝黃。誰家女兒臨夜妝,紅羅帳里有燈光。雀釵翠羽動明璫,欲出不出脂粉香。同居女伴正衣
    塞上秋風鼓角,城頭落日旌旗。少年鞍馬適相宜。 詩詞名句
  • 伯升病君逢遵道送歸

    石介宋代〕朝來何事苦顰眉,一客越吟三子歸。河渚徘徊感春草,山齋寂寞背斜暉。知心古道誰相得,酒淚東風自覺非。早到
    塞上秋風鼓角,城頭落日旌旗。少年鞍馬適相宜。 詩詞名句
  • 劉涇州以所得李士衡觀察家號蟾蜍硯其下刻雲

    梅堯臣宋代〕硯如刳蟆腹如月,又若剖瓢萌強發。鐫題天寶年造之,刺氏李元傳自越。刳蟆剖瓢我莫分,稱載作年初辯君。君雖
  • 游延安宿馬太博東館

    司馬光宋代〕高館寂無嘩,它閒勝在家。暮煙凝塞土,堠火落天涯。坐久筆生凍,夜闌燈作花。主人意未盡,歸路不為賒。
  • 梅堯臣宋代〕太平無戰陣,漢卒久生驕。金甲不曾擐,犀弓應自調。嗟為燎原火,終作覆巢梟。若使威刑立,三軍豈敢囂。
塞上秋風鼓角,城頭落日旌旗。少年鞍馬適相宜。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