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便隨春遠,行雲終與誰同。

晏幾道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晏幾道的《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

鬥草階前初見,穿針樓上曾逢。羅裙香露玉釵風。靚妝眉沁綠,羞臉粉生紅。
流水便隨春遠,行雲終與誰同。酒醒長恨錦屏空。相尋夢裡路,飛雨落花中。

晏幾道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晏幾道流水便隨春遠,行雲終與誰同。書法作品欣賞
流水便隨春遠,行雲終與誰同。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當你在階前與女伴鬥草時我們初次相見,當你在樓上與女伴穿針時我們再次相逢。少女踏青鬥草遊戲。只見你在階前和別的姑娘鬥草,裙子上沾滿露水,玉釵在頭上迎風微顫,那活潑唯美的情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另一次是七夕,少女夜須穿針乞巧拜新月。我和你在穿針樓上重逢,只見你靚妝照人,眉際沁出翠黛,羞得粉臉生出嬌紅,我們兩個人已是生情意,卻道得空靈。不料華年似水,伊人亦如行雲,不知去向了。

注釋
臨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原曲多用於詠水仙,故名。
鬥草,古代春夏間的一種遊戲。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四民並踏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但宋代在春社、清明之際已開始鬥草。
穿針,指七月七日七巧節。《西京雜記》載:“漢宮女以七月七日登開襟樓,寄七子針”,以示向天上織女乞求織錦技巧,稱之為“七巧節”。
“羅裙”句,七夕月夜,你身著羅裙,裙濕香露;頭戴玉釵,鬢插香花,立於夜風之中。唐·溫庭筠《菩薩蠻》云:“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
“流水”句,從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句化來,此處指女子去遠,無處尋覓。
行雲,這裡用“巫山雲雨”的典故。這裡指心愛的女子行蹤不定。
飛雨,微雨。

簡評

宋代鬥草之風,與唐代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時間上,宋代人鬥草除在端午節外.在春社及清明也有鬥草活動,此詩為證。據說這還成了婦女遊戲的專利品,這首詩詞里對“鬥草”的描寫就和女性有關。

晏幾道名句,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名句

詩詞推薦

  • 冬至二首

    袁燮宋代〕朝來雲物效嘉祥,和氣初萌日渭長。相慶紛紛緣底事,由來人道貴陽剛。
    流水便隨春遠,行雲終與誰同。 詩詞名句
  • 閶門初泛二十四韻

    范成大宋代〕好在馳煙路,平生載酒行。摧藏身久病,契闊歲頻更。昨夜燈花曉,今朝稻把晴。出門新夢境,觸目舊詩情。水遠
  • 題莫公台

    杜光庭唐代〕奇絕巍台峙濁流,古來人號小瀛洲。路通霄漢雲迷晚,洞隱魚龍月浸秋。舉首摘星河有浪,自天圖畫筆無鉤。將軍
  • 水龍吟

    劉克莊宋代〕當年龜玉立清揚龜,屋樑落月偏相照。而今衰颯,形骸百醜,情懷十拗。久已飾巾、尚堪扶杖,聽山東詔。盡後車
  • 花舞

    史浩宋代〕是非場,名利海,得喪炎涼徒自苦。至樂陶陶,唯有醉鄉,誰向此間知趣。花下一杯一杯,且莫把、光陰虛度。八
  • 醉吟

    許碏唐代〕閬苑花前是醉鄉,踏翻王母九霞觴。群仙拍手嫌輕薄,謫向人間作酒狂。
  • 【雙調】折桂令 留京城作

    梁寅元代〕龍樓鳳閣重重,海上篷萊,天上瑤宮。錦繡人才,風雲奇士,袞袞相逢。幾人侍黃金殿上,幾人在紫陌塵中。運有
    流水便隨春遠,行雲終與誰同。 詩詞名句
  • 依韻和通判太博雪後招飲二首

    梅堯臣宋代〕邀飲奏醴醪,案杯烹蟹螯。吾非獨醒者,莫誦楚人騷。
  • 鹹陽縣令求清渭樓詩和何子應長句

    蘇籀宋代〕秦如蒹葭未飽霜,四維不舉空豪強。神疲鬼乏赴功利,兆自襄公終始皇。富極薰天力斡地,諸侯西來誰敢當。范雎
  • 好事近

    汪莘宋代〕夾岸隘桃花,花下蒼苔如積。驀地輕寒一陣,上桃花顏色。東鄰西舍絕經過,新月是相識。白玉闌乾斜倚,作蓬山
    流水便隨春遠,行雲終與誰同。 詩詞名句
流水便隨春遠,行雲終與誰同。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