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歷代書法>> 書法欣賞>> 漢隸《石門頌》臨習教程(5)正文

漢隸《石門頌》臨習教程(5)

作者:不詳 書體:書法家

二、常見的弊病和問題

1、有意顫抖,故作姿態:

《石門頌》的點劃大多起止無跡,又無明顯提按,筆力弱者常將線條寫得單調乏味。於是,一些人行筆時便有意顫顫巍巍或扭扭曲曲,認為如此便豐富了線條的內涵。這些人只知症狀不知病因,下藥自然要錯。造成此弊還有個原因,就是對碑刻的錯誤理解,將長年風化剝蝕的殘缺,誤為本來面目,刻意追摹而致。如果讀帖仔細,自可剝去假相,還其廬山真面。 解決線條質感的唯一辦法是筆力的磨鍊,是逆入平出、遲送澀進的正確筆法,無巧可取。當然,《石門頌》的線條變化的確豐富,不是平鋪直敘,但那是極自然而微妙的,學書者稍不注意便會過頭,成為故作姿態。

2、點劃相左,組合散亂:

這個問題最易在臨寫《石門頌》時出現。《石門頌》寬博恣肆的特徵,取決於其點劃組合的寬鬆自然,而寬鬆自然的點劃組合又建立在高度協調的美的構圖規律之上,因此,總給人以松而不散,姿態萬千之美感。如果把握不住這種內在的規律,而一味追求寬博自如,就必然導致點劃相左,組合散亂。因而,我一再強調初學漢隸不宜以此作範本,而應從規整一路漢碑入手,意即在此。由易而難,循序漸進,基礎是牢靠的,對構圖規律的感悟和把握,也會水到渠成,不期然而然了。

3、變形過分,結構怪異:

這是當今不少人常常出現的問題,不僅寫《石門頌》,寫其它碑帖,寫任何書體,都常出此弊端。他們或有意將點劃移位,或有意誇大一部分,或過分變化墨色,等等非常手段無所不用其極,結果是不言而喻的。我們的先人很少有此問題,因為他們都是循著寫字的規律一步步來,他們不存在急於參展、發表的問題。顯然,此症之主要病因是求成心切,這些人多半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臨帖有時,應該變了,該是創造自己風格的時候了。其實,他們不知道如何變,更不知道如何創,因為他們的功夫還遠遠沒有下夠,他們的審美水平也沒有提到相應的高度,一變就必然離譜。

臨帖是手段,創作是目的。如果我們老老實實地照著前述的步驟按部就班地臨習,把握其規律,掌握其技巧並不難,由臨習到創作的轉化也完全是功到自然成的事。在這個轉化過程中,有些人常感到臨習時學的本領用不到創作中來,或者索性臨是臨,創是創,把二者完全脫離甚至對立起來,以至出現臨摹作品很可觀,創作作品如出他人之手的怪現象。究其原因,除了臨習沒有下夠功夫,便是方法不得當,後果是一個:未能把《石門頌》的基本筆法熟練掌握,結字規律諳於胸中。因此,一旦離開帖進入創作,寫出的點劃就變了味,字的結構也不知該如何安排了。

另外,還有一個整體把握的問題。在臨習的後期,要適當注意字與字、行與行的關係,養成大局觀的習慣,鍛鍊處理大章法的能力。所憾,《石門頌》整體拓片很難見到,影印出版者常常分成數頁,且多是經過了剪裁拼貼,難以窺得全貌和體味章法,我們只有多看看其它碑刻、摩崖,以資借鑑。好在隸書章法變化不大,可將其視為次要問題,留待以後慢慢解決。

首 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尾 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