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歷代書法>> 先秦>> 戰國楚竹簡,上海博物館藏(3)正文

戰國楚竹簡,上海博物館藏(3)

作者:不詳 書體:隸書

【附錄】開闢中國書法藝術的新視野

——簡要介紹《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作者:李金泰) 

一九九四年春,在香港古玩市場上陸續出現了一些竹簡。對戰國文字編撰非常關注的張光裕教授,把上述訊息告訴給上海博物館館長馬存源先生,馬先生和上博的專家們就香港電傳的”窘行分析研究後,認定其為先秦古籍,其文字和已出土的戰國楚簡文字一致,系國之重寶,決定立即搶救這批竹簡,由博物館出資收購。這年五月,一千二百多枚竹簡運抵上海博物館。同年秋冬之際,香港古玩市場又出現一批竹簡,計有五百餘枚,其文字和內容與上半年收購的那批竹簡如出一轍,應是同一地點出土的文物。感謝香港的朋友們,他們在上博資金困難的情況下,集資購買後贈送給上海博物館,使得這批國寶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上博兩次入藏的楚簡總計一千七百餘枚,總字數三萬五千左右。由於這些竹簡是劫餘截歸之物,出土的時間、地點已無從知道,當時有傳聞說來自湖北。據《郭店楚墓竹簡》報告,郭店楚墓為一九九三年冬發掘,流散至香港的竹簡為一九九四年春初現,兩者時間相去不遠,且兩者在形制、材料、內容、文字諸方面都有關聯,人們懷疑這批竹簡也出自郭店楚墓。

這兩批竹簡入藏後首要的任務是作好除污、脫水、去色的保護工作,至一九九七年,全部楚簡可以在自然或人工光線下進行排比和研究了。於是上博遍邀海內外古文字學專家,對全部竹簡進行文字隸定和內容釋讀,對竹簡重新編聯排序。至二〇〇〇年十月,研究整理工作告一段落,專家們得出了初步結論:這批先秦古籍涉及政治、哲學、軍事、歷史、文學、書法等諸方面,文章總篇目不下百種,且大多數已經失傳,只有不到十種能和流傳至今的先秦古籍相對照。為了方便古文化和古文字工作者作進一步的研究,也為了給書法工作者提供資料,上博決定,從二〇〇一年十一月起,根據整理結果,次第選摘發表,截至目前為止,《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已陸續出版發行了六冊。據悉,已出版的戰國楚竹書前六冊竹簡總數還不到七百枚,尚有一千餘枚竹簡還在研究整理之中。

上博楚竹書研究,是當下古文字學、古文獻學以及思想史研究領域的熱門話題。人們研究楚簡,本來有三個出發點:一個是文字,這是載體;一個是文章,這是內容;還有一個是書寫,這是形式。現今人們研究的重點是在文字和文章上,相應的學術團體和研究機構數以百計,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專家學者面對著斷簡殘編在冥思苦索,孜孜以求;每天都有新鮮的見解,睿智的發現,連篇累牘地發表在各種各樣的學術期刊上。但是在書寫——即對形式的研究方面,書法界從理論到實踐都落後了,而書寫,恰恰是楚簡研究最重要的內容之一。

楚簡是中國文字史和書法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階段。楚簡在中國書法史的地位,其書法學意義,書法美學價值,書法藝術特點和藝術風格,對當代書法的影響和現實意義,都是當今書壇學術研究的重大課題。非常可惜的是,一般書法工作者和大多數書法愛好者對於楚簡知之甚少,這一方面是我們專業工作者宣傳不夠,另一方面是各級書法組織引導不力。其實,現已出版的楚簡專著,除上博六冊外,另有《郭店楚墓竹簡》十五冊、《包山楚簡》、長沙子彈庫帛書等等。這些書籍資料對於我們研究楚簡,促進當代書法藝術的繁榮,是非常有意義的。

戰國楚竹簡,上海博物館藏

戰國楚竹簡,上海博物館藏

戰國楚竹簡,上海博物館藏

戰國楚竹簡,上海博物館藏

上圖是《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第六冊《孔子見季桓子》的部分圖錄。我們管中窺豹,看一看楚簡書法曾經達到了怎樣的歷史高度。《孔子見季桓子》不見於先秦典籍,為儒家重要佚文。全文以對話形式記載了孔子與季桓子有關二道、興魯的討論。時間約在魯定公五年(前505年)至魯定公十四年(前496年)的十年間。《孔子家語》記載孔子二見季桓子,《韓詩外傳》、《新序》記載“孔子侍坐於季孫”,但具體的談話內容一直成為歷史之謎,本篇楚簡的發現終於讓我們讀到了孔子與季桓子的對話,了解了孔子關於“二道”的精闢論述以及孔子法古興魯、仁政賜愛、司不失人的相關理論。

2018-4-4 9:42:5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