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元八年七月,秦王堅下詔大舉入寇”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太元八年七月,秦王堅下詔大舉入寇,民每十丁遣一兵;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有材勇者,皆拜羽林郎。是時,朝臣皆不欲堅行,獨慕容垂、姚萇(1)子勸之。陽平公融言于堅曰:“鮮卑、羌虜(2)我之仇讎,常思風塵之變以逞其志,所陳策畫,何可從也!良家少年皆富饒子弟,不閒軍旅,苟為諂諛之言以會陛下之意耳。今陛下信而用之,輕舉大事,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後患,悔無及也!”堅不聽。
冬,十月。將軍梁成等帥眾五萬屯於洛澗,柵淮以遏東兵。謝石、謝玄等去洛澗二十五里而軍,憚成,不敢進。胡彬糧盡,潛遣使告石等曰:“今賊盛,糧盡,恐不復見大軍!”秦人獲之,送於陽平公融。融馳使白秦王堅曰:“賊少易擒,但恐逃去,宜速赴之!”堅乃留大軍於項城,引輕騎八千,兼道就融於壽陽。遣尚書朱序來說謝石等以“強弱異勢,不如速降”。序私謂石等曰:“若秦百萬之眾盡至誠難與為敵今乘諸軍未集宜速擊之若敗其前鋒則彼已奪氣可遂破也。”
石聞堅在壽陽,甚懼,欲不戰以老秦師。謝琰勸石從序言。十一月,謝玄遣廣陵相劉牢之帥精兵五千趣洛澗,未至十里,梁成阻澗為陳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擊成,大破之,斬成及弋陽太守王詠,又分兵斷其歸津,秦步騎崩潰,爭赴淮水,士卒死者萬五千人。執秦揚州刺史王顯等,盡收其器械軍實。於是謝石等諸軍水陸繼進。秦王堅與陽平公融登壽陽城望之。見晉兵部陣嚴整,又望見八公山上草木,皆以為晉兵,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何謂弱也!”憮然始有懼色。
秦兵逼淝水而陳,晉兵不得渡。謝玄遣使謂陽平公融曰:“君懸軍深入,而置陳逼水,此乃持久之計,非欲速戰者也。若移陳小卻,使晉兵得渡,以決勝負,不亦善乎?”秦諸將皆曰:“我眾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萬全。”堅曰:“但引兵少卻,使之半渡,我以鐵騎蹙而殺之,蔑不勝矣!”融亦以為然,遂麾兵使卻。秦兵遂退,不可復止,謝玄、
謝琰、桓伊等引兵渡水擊之。融馳騎略陳,以帥退者,馬倒,為晉兵所殺,秦兵遂潰。玄等乘勝追擊,至於青岡。秦兵大敗,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堅中流矢,單騎走至淮北,飢甚,民有進壺飧、豚髀者,堅食之,賜帛十匹,綿十斤。辭曰:“陛下厭苦安樂,自取危困。臣為陛下子,陛下為臣父,安有子飼其父而求報乎?”弗顧而去。堅謂張夫人曰:“吾今復何面目治天下乎!”潸然流涕。
(節選自《資治通鑑》,有刪改)
【注】(1)垂:又名慕容霸,鮮卑族人。公元384年建立後燕,後投降前秦。姚萇:後秦武昭帝,羌族。公元357年與前秦戰於三原,兵敗投降,後為苻堅部將。(2)羌虜:即分別指慕容垂、姚萇的國家。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良家少年皆富饒子弟,不閒軍旅閒:認為……閒適
B.柵淮以遏東兵柵:動詞,用竹、木等做成的東西阻攔或防衛
C.欲不戰以老秦師 老:使得對方衰竭,疲憊
D.謝玄遣廣陵相劉牢之帥精兵五千趣洛澗趣:趨赴,奔向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閒:同“嫻”,熟悉,精通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我以鐵騎蹙而殺之 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
B.苟為諂諛之言以會陛下之意耳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C.安有子飼其父而求報乎 沛gong6*安在
D.民有進壺飧、豚髀者妾之美我者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A項,“而”均表順承,連詞。 B項,前“以”,來,表目的,連詞;後“以”,因為,表原因,連詞。C項,前“安”,哪裡,表疑問,副詞;後“安”,哪裡,疑問代詞。D項,前“者”,“……的”,助詞;後“者”,放在主語後面,引出原因,代詞。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若秦百萬之眾盡至誠∕難與為敵∕今乘諸軍未集宜∕速擊之∕若敗∕其前鋒則彼已奪氣∕可遂破也
B.若秦百萬之眾盡至誠∕難與為敵∕今乘諸軍未集∕宜速擊之∕若敗∕其前鋒則彼已奪∕氣可遂破也
C.若秦百萬之眾盡至∕誠難與為敵∕今乘諸軍未集宜∕速擊之∕若敗其前鋒∕則彼已奪∕氣可遂破也
D.若秦百萬之眾盡至∕誠難與為敵∕今乘諸軍未集∕宜速擊之∕若敗其前鋒∕則彼已奪氣∕可遂破也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本題以客觀題形式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型時要先弄清上下文的語意,猜解畫波浪線部分的大致意思,通過四個選項中不同停頓點形成的句意,貫通理解,通過排除方法選擇正確選項。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成語“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就出自所選文段第三段。
B. “有材勇者,皆拜羽林郎”,“拜”是授予官職。古代“致仕”和“乞骸骨”,二者意思是不一樣的。
C.胡彬認為,敵人眾多以致糧草不繼,大軍可以迅速出動一舉剿滅。
D.秦軍大敗,關鍵在於秦王輕信諂諛之言冒險東征,融又認為謝玄的建議非常正確,中計失策有關。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A項.文中第三段只是牽涉“草木皆兵”,“風聲鶴唳”出在第四段,秦兵逃跑時發生。B項.古代的官員因為年齡辭官不做了,把官職交還給皇帝,稱“致仕”,也可以將“致仕”理解為官員退休;古代官吏自請退職,常稱“乞骸骨”,意謂使骸骨得歸葬故鄉。二者不一樣,選項正確。C項.胡彬認為賊人眾多,自己糧盡,就不能與大軍相見了。D項.融認為秦王堅的建議正確。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鮮卑、羌虜我之仇讎,常思風塵之變以逞其志,所陳策畫,何可從也!(5分) 
(2)但引兵少卻,使之半渡,我以鐵騎蹙而殺之,蔑不勝矣!(5分)
【參考答案】 
(1)鮮卑、羌虜都(是)我們的仇敵,他們等待一旦有機會就來實現報仇復國的志向,(這樣的人)所陳述的計策謀略,怎么能聽從呢! 
(2)(我們)僅僅率領軍隊稍微退卻,讓他們渡河到當中的時候,我軍用鐵騎迫近(他們)猛烈衝殺,這樣沒有不勝的道理!”
(1)【參考評分:“是”,判斷;“風塵之變”;“以”,來;“策畫”,計策籌劃、謀略。各一分。】
(2)【參考評分:“但”,僅僅、只;“少”,略微、稍微;“蹙”,迫近、逼迫;“蔑”,沒有;整體句意。各一分。】
【參考譯文】
太元八年(383年)七月,秦王苻堅下詔大舉發兵入侵東晉,百姓每十名成年男子中徵發一人當兵;良家子弟二十歲以下勇武有力的,都被任命為羽林郎。當時朝臣都不想讓苻堅南下,只有慕容垂、姚萇和應徵來的良家子弟希望打仗。陽平公苻融對苻堅說:“鮮卑、羌虜都是我們的仇敵,他們一直在等待機會報仇復國,這樣人所說的話怎么能聽呢?良家少年不過是富家子弟,不熟悉軍旅之事,不過是順口說些阿諛奉承的話討陛下歡心罷了。如今陛下信用這些人,輕率地南伐,我擔心不僅不能成功,還會有後患,到時候悔之不及。”苻堅不聽。
十月。前秦衛將軍梁成等率領五萬將士駐紮在洛水,在淮河上設立柵欄以阻止東晉的援軍。謝石、謝玄等在離洛澗二十五里的地方紮營,因為害怕梁成而不敢進兵。胡彬糧草將要用盡,暗中派人告訴謝石等人說:“現在秦軍聲勢盛大,我一旦沒有了糧草,恐怕我們就不能再相見了。”秦人抓到送信的人,押送到苻融那裡。苻融派人馳報秦王苻堅,說:“晉軍人少,容易對付,只怕他們逃走,請秦王速來。”苻堅於是將大軍留在項城,自己帶了八千輕騎兵,日夜兼程,趕往壽陽和苻融會合。秦人派尚書朱序去勸降謝石,說“秦強晉弱,力量相差懸殊,不如速速投降”。朱序卻私下對謝石等人說:“如果秦軍百萬之眾全數到達,晉軍自然很難與之對抗。現在趁大軍未會集,應該迅速出擊;如果打敗前秦前鋒,則秦軍氣勢一泄,就可擊敗他們了。”
謝石聽說苻堅已到壽陽,非常害怕,想要不出戰拖疲秦軍。謝琰勸謝石聽從朱序的話。十一月,謝玄派廣陵相劉牢之率領五千精兵直奔洛澗,未出十里,梁成就依澗布好陣勢等待他們。劉牢之徑直向前渡水,攻擊梁成軍隊,大破秦軍,斬梁成和弋陽太守王詠,又分兵阻斷秦軍撤退的險要渡口。秦軍步兵和騎兵陷入混亂中,爭相渡河,損失了一萬五千士兵,劉牢之軍隊抓到秦揚州刺史王顯等,繳獲武器軍備和糧餉。於是謝石諸軍從水陸相繼前進。秦王苻堅與陽平公苻融登上壽陽城觀察,見晉兵部陣嚴整,又望見八公山上草木搖動,苻堅以為都是晉兵,回頭對苻融說:“晉軍也是勁敵,怎么能說他們弱呢?”悵然若失,開始有畏懼之色。
秦兵在靠近淝水的地方列陣,晉軍就無法渡江。謝玄派使者對陽平公苻融說:“閣下孤軍深入,而靠著河岸列陣,這是作持久戰的打算,不是想要速戰速決。如果閣下能稍稍將兵陣向後移動一下,讓晉兵得以渡河,然後一決勝負,不也是件好事嗎?”前秦的將領都說:“我眾敵寡,不如阻止晉軍渡河,倒是萬全之策。”苻堅說:“我們引兵稍退,等他們渡河到當中的時候,我軍以鐵騎猛烈衝殺,這樣沒有不勝的道理!”苻融也認為言之有理,於是傳令秦兵退卻。秦兵一退就停不下來。謝玄、謝琰、桓伊等立刻帶兵渡河追擊。苻融騎馬布陣,想要指揮後退的士兵,但是馬被絆倒,為晉兵所殺,秦兵於是潰敗。謝玄等乘勝追擊到青岡。秦兵大敗,自相踐踏而死的,布滿田野山川。
苻堅中了箭,單人獨騎逃到淮北,很餓,百姓進獻了一壺水泡飯和豬腿,苻堅吃了以後,賞賜帛十匹,綿十斤。獻食者推辭說:“陛下不肯安於逸樂,冒險征伐東晉,是自取困苦。臣民是陛下之子,陛下是臣民的君父,哪有兒子進食父親還求回報的?”便頭也不回地離去。苻堅對張夫人說:“經過這一役,我還有何面目再治天下呀!”潸然而淚下。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太元八年七月,秦王堅下詔大舉入寇”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0
“太元八年七月,秦王堅下詔大舉入寇”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