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魏元忠傳》原文及翻譯

新唐書

原文:

魏元忠,宋州宋城人。為太學生,跌盪少檢,久不調。盩厔人江融曉兵術,元忠從之游,盡傳所學。儀鳳中,吐蕃數盜邊,元忠上封事洛陽宮,言命將用兵之要,高宗善之。遷監察御史。帝嘗從容曰:“外以朕為何如主?”對曰:“周成、康,漢文、景也。”“然則有遺恨乎?”曰:“有之。王義方一世豪英,而死草萊。議者謂陛下不能用賢。”帝曰:“我適用之,聞其死,顧已無及。”元忠曰:“劉藏器行副於才,陛下所知,今七十為尚書郎。徒嘆彼而又棄此。”帝默然慚。遷殿中侍御史。徐敬業舉兵,詔元忠監李孝逸軍。至臨淮,而偏將為賊敗,孝逸懼其鋒,按兵未敢前。元忠曰:“公以宗室將天下安危系焉海內承平久聞狂狡竊發皆傾耳翹心以待其誅今軍不進使遠近解情萬有一朝廷以他將代公且何辭”孝逸乃引兵擊敬業,平之。還,授司刑正。為御史中丞,為來俊臣所構。將就刑,神色不動。俄敕鳳閣舍人王隱客馳騎免死,傳聲及於市,諸囚歡叫,元忠獨堅坐。酷吏誅,召復舊官。聖歷二年,遷檢校洛州長史,治號威明。張易之家奴暴百姓,橫甚,元忠笞殺之,權豪憚服。俄為靈武道行軍大總管御突厥。元忠馭軍持重,雖無赫然功,而亦未嘗敗。中宗在東宮,為檢校左庶子。時二張勢傾朝廷,元忠嘗奏曰:“臣承先帝之顧,不能徇忠,使小人在君側,臣之罪也。”易之等恨怒,因武后不豫,即共譖元忠與司禮丞高戩謀挾太子為耐久朋,遂下制獄。後寤其讒,然重違易之,故貶元忠高要尉。中宗復位,進侍中。武后崩,帝居喪,軍國事委元忠裁可。拜尚書右僕射,知兵部尚書,當朝用事,群臣莫敢望。謁告上冢,詔宰相諸司長官祖道上東門,賜錦袍,給千騎四人侍,賜銀千兩。卒,年七十餘。景龍四年,贈尚書左僕射、齊國公。睿宗詔陪葬定陵。
(節選自《新唐書·魏元忠列傳》)

譯文/翻譯:

魏元忠,是宋州宋城人。做太學生,行為放縱不拘小節,很久不被調任。盩厔人江融通曉兵法,魏元忠跟隨他交遊,學到了他的全部學問。儀鳳年間,吐蕃多次侵犯邊境,魏元忠前往洛陽宮呈遞奏章,談論遣將用兵的要領,高宗稱讚他的建議。升遷做監察御史。皇帝曾從容地說:“朝外認為朕是什麼樣的君主呢?”魏元忠回答說:“是周朝的成王、康王,漢代的文帝、景帝那樣的君主。”皇帝說:“但是有遺憾怨恨嗎?”魏元忠回答說:“有的。王義方是一代英豪,卻死在草野。議論者說陛下不能任用賢能。”皇帝說:“我剛要任用他,聽說他已經死去,後悔已經來不及了。”魏元忠說:“劉藏器的品行與才能相稱,陛下是知道的,如今七十歲任尚書郎。徒然嘆息那一位而又捨棄這一位。”皇帝默然不語感到慚愧。升任殿中侍御史。徐敬業起兵作亂,下詔魏元忠監督李孝逸的軍隊。到了臨淮,而偏將被賊軍擊敗,李孝逸懼怕賊軍銳勢,按兵不敢前進。魏元忠說:“您是因為宗室而擔任將領的,天下安危繫於一身啊。海內太平已久,聽說狂狡之徒作亂,都關心傾聽以等待叛軍被誅滅的訊息。如今大軍停止不前,則辜負了遠近的期望,萬一朝廷改命其他將領來替代您,您將如何解釋呢?”李孝逸於是率兵進擊徐敬業,平定了他。回朝後,魏元忠授任司刑正。任御史中丞,被來俊臣陷害。將要行刑,他面不改色。不一會兒詔令鳳閣舍人王隱客飛速騎馬前來赦免死罪,喊聲傳到刑場,囚犯們都歡叫起來,只有魏元忠安坐不動。酷吏被殺,魏元忠被召入恢復舊官。聖歷二年,升遷做檢校洛州長史,治理號稱嚴明。張易之的家奴欺凌百姓,十分橫行,魏元忠笞殺了他,權貴豪強無不敬畏。不久魏元忠擔任靈武道行軍大總管抵禦突厥。魏元忠統帥軍隊慎重自守,雖然沒有顯赫戰功,卻也不曾失敗。中宗在東宮時,魏元忠擔任檢校左庶子。當時張易之、張宗昌權傾朝廷,魏元忠曾經上奏說:“臣承蒙先帝的寵愛,不能至死盡忠,使小人得以在君王身邊,是臣的罪過啊。”張易之等怨恨憤怒,趁著武后有病,便共同誣告魏元忠與司禮丞高戩陰謀挾太子為長久保持友誼的朋友,便將魏元忠拘捕下制獄。武后明白是二張的讒言,但又礙於張易之,因此貶魏元忠為高要尉。中宗恢復帝位,魏元忠進任侍中。武后去世,皇帝守喪期間,軍國大事委託給魏元忠裁定。任尚書右僕射,知兵部尚書,當朝掌權,群臣不敢有所企望。魏元忠請求還鄉掃墓,皇帝下詔宰相及各部門長官到上東門為他餞行,發給千騎營衛兵四人侍從,賜銀千兩。去世,享年七十餘歲。景龍四年,追贈尚書左僕射、齊國公。睿宗下詔陪葬定陵。
《舊唐書·魏元忠傳》《新唐書·魏元忠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新唐書·魏元忠傳》原文及翻譯0
《新唐書·魏元忠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