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不雨

清晨,窗外突然響起噼噼啪啪的聲,好驚喜!這是自去冬今春以來,我在京城見到的第一場雨。繁華的京城,頓時沉浸在煙雨濛濛的景象之中……

朦朧之美曾是京城的特色,沙塵暴、霧霾來襲,司空見慣,這下雖然一樣把威嚴的大首都添上朦朧色彩,可是感覺全然不同,沒了戈壁沙漠奔襲而來的塵土味,唯有輕盈的水氣氤氳,讓人通體舒暢。

同樣的時節,雨在江南過於奢侈了,乃至泛濫成災。可在北方則又何其吝嗇,以致於冬春無雨。蹊蹺的是,皇城根下的木,好像並不求助於雨水生長。殘冬里,那不著一葉的龍爪槐,形如枯槁,成行成列地站著,看似毫無生機,可春風一吹,蜷縮的虬枝竟然綻放許多綠意,幾天不見,綠滿枝頭。最經不起春心蕩漾的是那些桃紅柳綠,竟然不用春雨沐浴,也能花團錦簇,奼紫嫣紅。這要是在江南,不來它幾場暴風驟雨式的催促與猛烈的洗禮,哪會有萬山紅遍的杜鵑,水中兀立的荷花,還有那總想讓世人泅渡今生的彼岸花開……

南北迥異,不得不去質疑北方植物的靈性,可能只聽命於風,卻無意於雨水!不然怎么會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景象?

燕趙之地多風少雨,天干物燥。自古以來又多植楊柳,於是“飛絮”就成為春季一大特色景觀。飛絮源於雌性楊、柳樹種子的衍生物,楊樹和柳樹為雌雄異株植物,每一朵雌花發育後都會長成一個小蒴果,小蒴果里包著白色絮狀的絨毛,在絨毛中間藏著一些芝麻粒大小的由胚囊發育而成的種子。隨著小蒴果及種子不斷發育成熟,小蒴果逐漸裂開,那些白色絮狀的絨毛便攜帶著種子隨風漫天飛散,傳播繁衍下一代,這種現象就是常說的“楊柳飛絮”。

飛絮潔白如羽,狀如絨,輕盈飄逸,宛如飄。若沉積於溝壑,白皚皚一片,遠觀酷似積雪。飛絮隨風飄動,憑藉任性與運氣,有的飄進街頭巷尾、皇宮大院、茅舍閨房。甚至無孔不入,竄入人們的口鼻心肺。飛絮讓人賞心悅目,然而太多了,有時也讓人生厭。

不知為何,我對飛絮懷著好感,因為“無風楊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滿地花”,那是風景,是一種不曾泯滅的天然情懷。甚至在南方你一直不解的風情,一下就明白了。“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仿佛聽到《紅樓夢》里一個絕艷的女子,在樓台帶病低吟。

京城不雨,讓許多河床龜裂,成為半荒不荒的旱地,橋樑空臥其上,長時間成為擺設。也許在河床看來,橋是可笑的,既然無水,又何必如臨大敵,鋼筋混凝土,誇張無度?而在橋看來,這才是職責所系,幼稚是河床,既然無水,徒留一灣金甌,不知道這裡寸土黃金么?

皇城的雨,實在太稀缺了,以致於讓北漂者疏遠,甚至淡出了對雨巷、雨夜和雨後彩虹的記憶……

但誰又能說:京城永遠不雨呢?

來源:三明日報 2017-10-08 18:58:23
京城不雨_京城不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