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與成功

作者:劉雲菁  (字數:1500字作文)

美籍華人劉墉曾經說過:“用明天成功的快樂,去治療昨天失敗的傷痛。”是的,倘若成功是那耀眼的光環,那么成長必是那漫漫奮鬥史。在汲汲人生之路上,每一個過客都會上演著自己的成長故事,而每一個成功者的身上也必會演繹著獨一無二的成長傳奇。

“成長,意味著一個人的思想更加豐富、心靈更加充實、能力不斷增加、經驗日益豐富、意志更加堅強、個性更加圓潤。”俞敏洪如是說。古代文人墨客對成長感慨萬千:歷經宦海險惡、一睹志士慘絕的納蘭公子在成長的徹悟後嘆一聲:“而今才道當時錯。”這是成長的悔恨;目睹春江艷景,張若虛一發心中幽情:“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是成長的慨嘆;手持金戈、戎裝鐵馬的辛棄疾在戰場馳騁後長吟:“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這是成長的頓悟……如果一個人隨著年歲的增長,精神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我想,這便是 “成長”的真諦了吧;反之,如果一個人在生活中失去鬥志、在思想上停滯不前,那么,就算不上真正的“成長”。就拿方仲永為例。他年幼天資過人,五歲時就能揮毫潑墨,一首妙詩躍然紙上。而後,越來越多的人請小仲永題詩,而其父也認為有利可圖,拉著他的神童兒子週遊縣邑,混吃混喝,不再讓小仲永學習。 最終仲永“泯然眾人”。這便是一種失敗的成長,或者說,這只是一種夭折的成長,實在令人嘆惋。

成功是指通過積極努力實現有價值的預期結果。如果有人無意間發了筆橫財,這自然不叫成功;如果為了預謀的官職處心積慮、賄賂到的“成功”也不能稱之為成功;如果“馬良神筆”或蒙對題目,這更不能叫做成功。成功是要在心中植一個夢想,為了這個夢想,哪怕“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才能實現它,這才可稱之為真正的成功。

成功又是氧氣。成長是什麼?成長是二氧化錳,因而成長是成功的催化劑。歌德說過:“每個人都想成功,但沒想到成長。”這詮釋了成長的重要性。如果你努力了,那么你有1%的可能會成功,但是,如果你不努力,就永遠別想成功。“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它現時的明艷,然而哪想它當初的嫩芽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最近,從湖北走出來的汪潮湧如“神童”般的成長經歷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他15歲讀大學,19歲又成為清華大學首批MBA中的最年輕學員。當時,全院僅有一個去美國留學的名額,而最後,教授垂青於既不是班長又不是學生幹部的汪潮湧,其實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看似“不爭”的汪潮湧已事先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在研究生一年級時,他已提前修完了所有的課程,外語成績在班上也是數一數二,因而這段無人知曉的“奮鬥史”成了汪潮湧成功的加油站。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汪潮湧的成功與其成長是密切相連的。所以我們就可以確信:成長是成功的催化劑。

然而走向成功的道路並不平坦,成功是一個螺鏇上升、持續拼搏的結果。沒有一個人的成長總是一帆風順的。那么,柳永不失為一典例,“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成功第一次就從他身邊溜走,徒留下措手不及的柳永。“明代尚遺賢”“自是白衣卿相”,詞人的傲骨一下子盡顯無遺,再一句“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卻惹得皇帝老兒龍顏大變,在他的官路上設下了卡子,年近半百才賜他個進士出身。空有橫溢才華,翩翩風韻,可是柳永在官場上總是潦倒失意,卻不料另一扇成功之門向他開放。自此,柳永手握妙筆,出入市井,留下許多千古名篇。所以說一個人的成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成功的鑰匙卻在你手中。

常言道:“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俞敏洪也說:“但問成長,不問成功”。播下今天的種子,灑下汗水,請相信明天;種下今日的希望,伴之勤奮,請相信未來。歌兒唱得好“陽光總在風雨後”,相信今日的耕耘滌盪昨日的汗水,那么成功一定會伴隨著艱辛,跟著你的腳步悄悄降臨。

指導老師: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