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 成語字典 >>論語的成語 出自論語的成語

出自論語的成語 Top100

  1. 知其不可而為之 《論語·憲問》:“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2. 四海之內皆兄弟 《論語·顏淵》:“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3. 哀而不傷 《論語·八佾》:“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4. 文過飾非 《論語·子張》:“小人之過也必文。”《莊子·盜跖》:“辯足以飾非。”唐·劉知幾《史通·惑經》:“豈與夫庸儒末學,文過飾非,使夫問者緘辭社口,懷疑不展,若...
  5.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論語·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6. 無所不至 《論語·陽貨》:“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7. 三十而立 《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8.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論語·顏淵》:“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 《鄧析子·轉辭》:“一言而非,駟馬不能追;一言而急,駟馬不能及。”
  9. 溫故知新 《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漢·班固《東都賦》:“溫故知新已難,而知德者鮮矣。”
  10. 慎終追遠 《論語學而》:“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11. 成人之美 《論語·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12. 溫良恭儉讓 《論語·學而》:“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13. 殺雞焉用牛刀 《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14. 樂以忘憂 《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15. 文質彬彬 《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16.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論語·秦伯》:“子日:‘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17. 色厲內荏 《論語·陽貨》:“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穿窬之盜也與。”
  18. 樂而不淫 《論語·八佾》:“《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19. 望而生畏 《論語·堯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20.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宋·朱熹《集注》:“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其自治誠切如此,可謂得為學之本矣。”
  21. 天道酬勤 這句話出自於《論語》,“天”指“上天”,“道”指“主張”,“酬”可解釋為“實現志願”,“勤”為“勤勞”。
  22. 見義勇為 《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
  23. 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先秦·孔子《論語·顏淵》:“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24. 屏氣斂息 《論語·鄉黨》:“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漢·蔡邕《表賀錄換誤上章謝罪》:“臣邕怔營慚怖,屏氣累息,不知所自投處。”
  2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魏靈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26. 貧而樂道 《論語·學而》:“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27. 五湖四海 《周禮·夏官·職方氏》:“其浸五湖。”《論語·顏淵》:“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唐·呂岩《絕句》:“斗笠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遊。”
  28. 因材施教 《論語·為政》“子游問孝”、“子夏問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頤曰:“子游能養而或失於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29. 禍起蕭牆 《論語·季氏》:“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30. 是可忍,孰不可忍 《論語·八佾》:“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1. 見賢思齊 《論語·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32. 侃侃而談 《論語·鄉黨》:“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33.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34. 三人行,必有我師 《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5. 簞食瓢飲 《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36. 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37. 無可無不可 《論語·微子》:“我則異於是,是無可無不可。”
  38. 無適無莫 《論語·里仁》:“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後漢書·劉梁傳》:“是以君子之於事也,無適無莫,必考之以義焉。”
  39. 精益求精 《論語·學而》:“《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宋·朱熹註:“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復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40. 富貴浮雲 《論語·述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41. 眾星捧月 《論語·為政》:“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42. 既往不咎 《論語·八佾》:“成事不說,逐事不諫,既往不咎。”
  43. 任重道遠 《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44. 隨心所欲 《論語·為政》:“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45. 愛素好古 《老子》:“見素抱樸,少私寡慾。”《論語·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46. 當仁不讓 《論語·衛靈公》:“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47. 後生可畏 《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48. 舉一反三 《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49. 三月不知肉味 《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50. 枉道事人 《論語·微子》:“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51. 循序漸進 《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朱熹註:“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漸進耳。”
  52. 過猶不及 《論語·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53.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衛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54. 求全責備 《論語·微子》:“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
  55. 時不我待 《論語·陽貨》:“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56. 五穀不分 《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
  57. 名正言順 《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利。”
  58. 犬馬之養 《論語·為政》:“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59. 惡居下流 《論語·子張》:“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60. 半部論語 參見“半部論語治天下”。
  61. 和顏悅色 《論語·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也。”邢昺疏:“善柔,謂面柔,和顏悅色以誘人者也。”
  62. 內省不疚 《論語·顏淵》:“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63. 不知所措 《論語·子路》:“則民無所措手足。”《三國志·吳書·諸葛恪傳》:“哀喜交並,不知所措。”
  64. 怨天尤人 《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65. 花言巧語 宋·朱熹《朱子語類·論語三》:“‘巧言’即今所謂花言巧語,如今世舉子弄筆端做文字者是也。”
  66. 良師益友 《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季氏》:“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67. 慈明無雙 《後漢書·荀爽傳》:“爽字慈明,一名諝。幼而好學,年十二,能通《春秋》、《論語》。……潁川為之語曰:‘荀氏八龍,慈明無雙。’”
  68. 小不忍則亂大謀 《論語·衛靈公》:“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69. 剛毅木訥 《論語·子路》:“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70. 分崩離析 《論語·季氏》:“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71. 有教無類 《論語·衛靈公》:“子曰:‘有教無類。’”
  72. 了如指掌 《論語·八佾》:“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何晏集解引包鹹曰:“孔子謂或人言知禘禮之說者,於天下之事,如指示掌...
  73.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論語·微子》:“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
  74. 衣輕乘肥 《論語·雍也》:“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三國志·魏書·王粲傳》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鍾會,名公子,以才能貴幸,乘肥衣輕,賓從如雲。”
  75.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論語·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76. 君子固窮 《論語·衛靈公》:“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77. 推己及人 《論語·衛靈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朱熹集註:“推己及物。”
  78. 被髮左衽 《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79. 患得患失 《論語·陽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80. 近悅遠來 《論語·子路》:“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悅),遠者來。’”
  81. 適可而止 《論語·鄉黨》:“不多食”宋·朱熹註:“適可而止,無貪心也。”
  82. 勝殘去殺 《論語·子路》:“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漢書·李廣傳》:“夫報忿除害,捐殘去殺,朕之所圖於將軍也。”
  83. 登堂入室 《論語·先進》:“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84.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論語·鄉黨》:“齋必變食,居必遷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85. 博文約禮 《論語·雍也》:“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86. 手足無措 《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87. 學而不厭 《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88. 不亦樂乎 《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89. 表里如一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附會》:“首尾周密,表里一體。”《朱子全書·論語》:“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著實,故某集注云:‘以忠,則表里如一。’”
  90. 暴虎馮河 《詩經·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論語·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91. 浮雲富貴 《論語·述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92. 升堂入室 《論語·先進》:“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93. 執鞭隨蹬 《論語·述而》:“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
  94. 中庸之道 《論語·庸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95. 老而不死 《論語·憲問》:“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
  96.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論語·泰伯》:“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97. 道聽途說 《論語·陽貨》:“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漢書·藝文志》:“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
  98. 敬而遠之 《論語·雍也》:“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
  99. 千方百計 《朱子語類·論語十七》:“譬如捉賊相似,須是著起氣力精神,千方百計去趕他。”
  100. 學而時習之 《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