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

作者:魏夫人 朝代:宋代

好事近原文

雨後曉寒輕,花外早鶯啼歇。
愁聽隔溪殘漏,正一聲淒咽。
不堪西望去程賒,離腸萬回結。
不似海棠陰下,按涼州時節。

詩詞問答

問:好事近的作者是誰?答:魏夫人
問:好事近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好事近是什麼體裁?答:詞

魏夫人好事近書法欣賞

魏夫人好事近書法作品欣賞
好事近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雨後拂曉,寒氣依然很輕。花外的早鶯,已經停止了啼聲。
使人添愁的是隔溪對岸,傳來更鼓的叮冬。一聲聲敲向心裡,彷待是抽泣與哽咽交並。
怎能忍心西望,那遙遠的征程。離別的情絲,跟愁腸一起盤結回縈。
這和對坐海棠花陰之下,完全是兩種不同情景。那時候演奏的是,《涼州》新曲,其樂融融。

注釋
殘漏:漏聲將盡。殘:闌也,垂盡之意。漏:古計時之器。
淒咽:形容聲音悲涼嗚咽。
去程:離去遠行的路程。
賒:遠也。
海棠陰下:一作“海棠花下”。按:按歌,謂依節拍唱歌。
涼州:樂曲《涼州曲》。是唐代邊塞之樂,當時屬於新聲,聲情比較悲涼。

詩文賞析

【評解】
這是一首傷離之作。雨後輕寒,曉鶯啼歇,隔溪殘漏淒咽,撩人愁思。上片著重寫景,借景抒情。下片抒寫別後的相思。去路遙遠,不堪西望。離緒滿懷,柔腸百結。全詞清新雅麗,含蓄淒婉。

【集評】

薛礪若《宋詞通論》:魏夫人詞見於《詞綜》者僅《菩薩蠻》、《好事近》、《點絳唇》三闋。她的天才,也由此僅有的三闋,略一窺見。她深得力於《花間集》,其婉柔蘊藉處,極近少游。

這首詞圍繞“愁聽殘漏”這一生活細節,展現了幽閨夢醒的思婦懷念遠人的綿綿愁思和萬轉離腸。詞的上片由寫景到寫人,下片著重表現思婦的心理活動。整首詞熔抒情、敘事於一爐,用筆直中有曲。

上片起首兩句為景語,既點明初春時節、夜雨過後的節令、時間,又描繪出一派略帶寒意、鶯倦停啼的清寂氣氛,為主人公布置了一個與情懷恰相契合的環境 。“愁聽”反接“早鶯啼歇 ”,說明思婦醒來很早,因為她已經聽過了早鶯的歌唱,也許她的愁腸曾和著淅瀝的夜雨聲一起顫抖。天剛破曉,她就起身獨坐 ,隔溪傳來夜盡的更鼓聲 ,更添無限孤寂悽惻之感 。“正一聲淒咽”與“愁聽”相應,更鼓聲染上了主人公的感 * 彩 ,使她回想起和情人離別的情景,這就暗中為下片寫懷遠人作了鋪墊。詞的上片,由寫景自然過渡到寫人。

詞的下片進一步寫內心活動:親人西去,迢迢千里,分別時的繾綣、留戀、淚眼相看的情景無不歷歷在目 ,直到如今 ,仍不堪回首,簡直不敢注目西去路。然而,她畢竟又不由自主地瞭望親人奔向他方的路衢。正因為“西望”,她才“不堪”,才惹起了“離腸萬回結”,“不堪”二句,寫出了左右為難的極端矛盾的心緒 。“去程賒”說明與行人間隔之遠 ,“萬回結”極言離情愁苦之狀,重筆渲染,已把別離苦寫到極致。結拍二句宕開,追憶往日與親人相處時令人難忘的一個生活場景,以反襯今日獨處的悲涼,她想起了與親人團聚之日,兩人曾坐在海棠花下,演奏《涼州曲》時 ,彼時的心情較之今朝,真有天壤之別了。

《涼州曲 》,為唐代邊塞之樂,當時屬於新聲,聲情是比較悲涼的。不過,那時兩人都幸福地沉浸在藝術境界之中,如今卻是自己孤獨地承受著現實的孤獨的折磨,心中之苦不言而自現。

朱熹曾將魏夫人與李清照並提,說是“本朝婦人能文者 ,唯魏夫人及李易安者 。”清人陳延焯也說:“魏夫人詞筆頗有超邁處,雖非易安之敵,亦未易才也 。”從包括此詞在內的魏夫人作品來看,這些評價是頗為中肯的。

標籤:離別思念

詩詞推薦

好事近原文_好事近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