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

作者:納蘭性德 朝代:清代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原文

此恨何時已。
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
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久應醒矣。
料也覺、人間無味。
不及夜台塵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釵鈿約,竟拋棄。
重泉若有雙魚寄。
好知他、年來苦樂,與誰相倚。
我自中宵成轉側,忍聽湘弦重理。
待結個、他生知已。
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裡。
清淚盡,紙灰起。

詩詞問答

問: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的作者是誰?答:納蘭性德
問: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納蘭性德的名句有哪些?答:納蘭性德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這愁緒什麼時候才是盡頭?滴落在空空台階上的細雨終於止住,夜晚如此清冷,正是適宜葬花的天氣。你離我而去已整整三年,縱然是一場大夢,也早就應該醒來了。你一定是覺得人間沒有趣味吧,不如泥土深處的黃泉,雖冷冷清清,但它能埋葬所有的愁怨。你倒是去了那清淨之地,而我們生生世世不離不棄的約定,就這樣被你拋棄。
如果可以寄書信到黃泉該多好,好讓我知道你這些年過得怎樣,是誰在身旁照顧你。夜深了,我仍然輾轉反側,無法入睡,不忍再彈奏那哀怨淒婉的琴弦。讓我們來生再結為知己吧,就怕真的有來生,我們兩個仍然無法長相廝守。而今,我的淚水已經流盡,紙錢燒成灰,飄忽不定。

注釋
金縷曲:詞牌名。又名《賀新郎》《乳燕飛》,亦作曲牌名。一百十六字,前後片各六仄韻。
葬花天氣:指春末落花時節,大致是農曆五月,這裡既表時令,又暗喻妻子之亡如花之凋謝。
夜台:指墳墓。
釵鈿約:釵鈿即“金釵”、“鈿合”,女子飾物。暗指愛人間的盟誓。
重泉:即“黃泉”、“九泉”,指生死兩隔。
雙魚:書信,典出古樂府。
湘弦:即湘靈鼓瑟之弦。傳說舜之妃子溺湘水而亡,後為水神,古代詩詞中常用琴瑟代指夫妻,這裡指納蘭不忍再彈奏那哀怨淒婉的琴弦,否則會勾起悼亡的哀思。

詩文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悼亡詞中的代表作。性德妻盧氏18歲于歸,伉儷情深,惜三載而逝。“抗情塵表,則視若浮雲;撫操閨中,則志存流水。於其歿也,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周篤文、馮統《納蘭成德妻盧氏墓誌考略》,《詞學》第四輯)納蘭性德悼亡詞有四十首之多,皆血淚交溢,語痴入骨。此詞尤稱絕唱。詞從空階滴雨,仲夏葬花寫來,引起傷春之感和悼亡之思;又以夜台幽遠,音訊不通,以至來生難期,感情層層遞進,最後萬念俱灰。此生已矣,來世為期?全詞虛實相間,實景與虛擬,所見與所思,糅合為一,歷歷往事與冥冥玄想密合無間,而聯繫這一切的,是痛覺“人間無味”的“知己”夫婦的真摯情懷,它能夠穿越死生,跨越時空。

納蘭詞“哀感頑艷”,“令人不能卒讀”,於此可見一斑。

嚴迪昌點評:納蘭性德虛年三十二歲就去世,他賦悼亡之年是二十四歲,作這闋《金縷曲》是三年祭,再過五年他自己也“埋憂地下”。盧氏卒後,他實際上是“續弦”了的,但“他生知己”之願,“人間無味”之感,幾乎緊攫他最後十年左右的心脈。詞人在《採桑子·塞上詠雪花》詞中有“不是人間富貴花”之句,這一令人驚悚的心音,可說是不自在、不安寧的靈魂的集中發露。盧氏這位幃內紅粉知己的逝去,加深著他對“人間”的厭棄和逆反感。三年祭的悼亡心曲的重心正落在“料也覺、人間無味”上。說“也覺”,是指亡妻認同自己的感受有共識,這絕對是“知己”感,從而益堅緣結“他生”的心愿。納蘭的苦心驅筆,思路從“夢”與“醒”的對應點的轉化切入。三載魂杳,是“夢”還是“醒”?“是夢久應醒矣”!那么不是夢,他此去正是“醒”,是解脫,是也醒悟到“人間無味”。如此說來,活著的轉是在“夢”中,逝去的倒是大清醒!痴語寫到如此程度,只覺沉痛之極,也深刻之極。上片從“不及夜台”起轉出對亡妻的憐愛,釵鈿約拋,自怨怨人,乃痴苦莫名難解語。於是啟起下片的心祭。“他生”“緣慳”句,語痴入骨,情傷腸斷,逾時空的血淚交溢的內心獨白,誠屬驚心動魄又令人不忍卒讀。“清淚盡”時“紙灰起”,是否是亡婦“年年猶得向郎圓”的知己之心的暗示或顯靈?嘉慶年間詞人楊芳燦在《納蘭詞序》中說:其詞“韻淡疑仙,思幽近鬼”,這闋詞可謂是後一句範本。所謂“思幽”,實系詞人將追求與失落相交融而又毫不塗飾地痛楚抽理。(嚴迪昌編注《元明清詞》,天地出版社1997年版,第188頁)

王步高鑑賞:這是一首悼亡詞,作於康熙十九年(1680)五月三十日,這一天是其妻盧氏死亡三周年的忌日。這時納蘭性德二十六歲。據徐乾學所撰《納蘭君墓志銘》載,性德之“配盧氏,兩廣總督、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興祖之女,贈淑人,先君卒。”據1977年出土的《皇清納臘氏盧氏墓志銘》載:盧氏“年十八歸……成德。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日卒,春秋二十有一,生一子海亮。”盧氏與納蘭性德結婚時,性德二十歲,婚後三年她便去世了,但其夫妻感情深厚,今存《飲水詞》,悼亡之作便占很大篇幅。納蘭性德生長富貴之家,為承平少年,烏衣公子,喪妻使他嘗到人生的苦澀。這首《金縷曲》是諸悼亡之作中的代表作。

詞起得突兀:“此恨何時已?”此乃化用李之儀《卜運算元》詞“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成句,劈頭一個反問,道出詞人心中對盧氏之死深切綿長、無窮無盡的哀思。自盧氏死後,納蘭性德對她的思念一直沒有停止。他既恨新婚三年竟成永訣,歡樂不終而哀思無限;又恨人天懸隔,相見無由,值此亡婦忌日,這種愁恨更有增無已。“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三句,更渲染出悼亡的環境氛圍。“滴空階”二句,化用溫庭筠《更漏子》下闋詞意,溫詞曰:“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能清晰聽到夜雨停歇之後,殘雨滴空階之聲的人,一定有著鬱悶難排的心事,溫飛卿是為離情所苦,納蘭容若則為喪妻之痛,死別之傷痛自然遠過於生離,故其悽苦更甚。亡婦死於農曆五月三十日,此時已是夏天,爭奇鬥豔的百花已大都凋謝,故稱“葬花天氣”。此處有兩措辭當注意:其一明屬夏夜,卻稱“寒更”,此非自然天氣所致,乃寂寞淒涼之心境感受使然;其二是詞人不謂“落花”,而稱“葬花”,“葬”與“落”平仄相同自非韻律所限。人死方謂“葬”,用“葬”字則更切合盧氏之死,如春花一樣美艷的嬌妻,卻如落花一樣“零落成泥碾作塵”。如今之“葬花天氣”,三年前卻曾是“葬人”天氣。妻死整整三年,仿佛大夢一場,但果真是夢也早該醒了。被噩耗震驚之人,常會在痛心疾首之餘,對現實產生某種懷疑,希望自己是在夢境中。夢中的情景無論多么令人不快,夢醒則煙消雲散。可是那有一夢三年的呢?慘痛的現實使詞人不能不予以正視。妻子之死已無可懷疑,那是什麼原因使她不留戀人間的生活棄我而去的呢?詞人構想:“料也覺人間無味。”這句話給後世的讀者留下耐人尋味的疑問。盧氏因何而死?為何她會覺得“人間無味”?為什麼盧氏死後與她結婚僅三年的丈夫會留下如此之多的悼亡之作?而今日發掘出的盧氏墓誌又是那樣的小,(雖比較精緻,卻與她丞相的長媳身份不很相稱?)“不及夜台塵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二句承上句來,人間無味,倒不如一抔黃土,與人世隔開,雖覺冷清,卻能將愁埋葬。夜台,即墓穴。埋愁地,亦指墓地。盧氏葬於玉河皂莢屯祖塋。“釵鈿約,竟拋棄”二句,再從自身痛苦生髮,謂你因覺人間無味而撒手歸去,卻不顧我倆當年白頭到老的誓言,竟使我一人痛苦地生活在人間。古時夫婦常以釵鈿作為定情之物,表示對愛情的忠誠。釵為古代婦女的首飾之一,乃雙股笄,鈿,即金花,為珠寶鑲嵌的首飾,亦由兩片合成。上片寫詞人對亡婦的深切懷念。過片則馳騁想像,構想盧氏死後的生活,使對死者的追念更深一層。

下片開頭,詞人期望能了解盧氏亡故以後的情況。這當然是以人死後精神不死,還有一個幽冥的陰間世界為前提的。此亦時代局限使然,也未嘗不是詞人的精誠所至,自然無可厚非。“重泉若有雙魚寄。好知他、年來苦樂,與誰相依?”“重泉”,即黃泉,九泉,俗稱陰間。雙魚,指書信。古樂府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之詩,後世故以雙鯉魚指書信。倘能與九泉之下的亡妻通信,一定得問問她,這幾年生活是苦是樂,他和誰人伴。此乃由生前之恩愛聯想所及。詞人在另兩首題為《沁園春》的悼亡詞中也說:“記繡榻閒時,並吹紅雨;雕欄曲處,同倚斜陽。”又曰:“最憶相看,嬌訛道字,手剪銀燈自潑茶。”由生前恩愛,而關心愛人死後的生活,鍾愛之情,可謂深入骨髓。詞人終夜輾轉反側,難以成眠。欲以重理湘琴消遣,又不忍聽這琴聲,因為這是亡妻的遺物,睹物思人,只會起到“舉杯消愁”“抽刀斷水”的作用,而於事無補。湘弦,原指湘妃之琴。顧貞觀有和性德《採桑子》云:“分明抹麗開時候,琴靜東廂,……孤負新涼,淡月疏欞夢一場。”由此可以看出盧氏在日,夫婦常在東廂理琴。理琴,即彈琴。捎信既難達,彈琴又不忍,詞人只好盼望來生仍能與她結為知己。據葉舒崇所撰盧氏墓誌,性德於其妻死後,“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詞人不僅把盧氏當作親人,也當成摯友,在封建婚姻制度下,這是極難得的。詞人慾“結個他生知己”的願望,仍怕不能實現:“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裡。”詞人甚至擔心兩人依舊薄命,來生的夫妻仍不能長久。緣慳,指緣份少;剩月零風,好景不長之意。讀詞至此,不能不使人潸然淚下。新婚三年,便生死睽隔,已足以使人痛斷肝腸,而期望來生也不可得,這個現實不是太殘酷了嗎?在封建制度下,婚姻不以愛情為基礎,故很少美滿的,難得一兩對恩愛夫妻,也往往被天災人禍所拆散。許多痴情男女,只得以死殉情,以期能鬼魂相依。詞人期望來生再結知己,已是進了一步。但又自知無望,故結尾“清淚盡,紙灰起”二句,格外淒絕。

標籤:悼亡傷春懷念

詩詞推薦

  • 鶯啼序·春晚感懷

    吳文英宋代〕殘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繡戶。燕來晚、飛入西城,似說春事遲暮。畫船載、清明過卻,晴煙冉冉吳宮樹。念羈情、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原文_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的賞析_古詩文
  • 祭十二郎文

    韓愈唐代〕年、月、日,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靈:  嗚呼!吾少孤,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宋代〕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原文_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的賞析_古詩文
  • 書琵琶背

    李煜唐代〕侁自肩如削,難勝數縷絛。天香留鳳尾,余暖在檀槽。
  • 鷓鴣天·手捻香箋憶小蓮

    晏幾道宋代〕手捻香箋憶小蓮,欲將遺恨倩誰傳。歸來獨臥逍遙夜,夢裡相逢酩酊天。花易落,月難圓,只應花月似歡緣。秦箏
  • 遣悲懷三首·其三

    元稹唐代〕閒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幾多時。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惟將
  • 憶秦娥·季溫老友歸樵陽人來閒書因以為寄

    孫道絢宋代〕秋寂寞。秋風夜雨傷離索。傷離索。老懷無奈,淚珠零落。故人一去無期約。遲書忽寄西飛鶴。西飛鶴。故人何在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原文_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的賞析_古詩文
  • 踏莎行 閒遊

    劉將孫宋代〕水際輕煙,沙邊微雨。荷花芳草垂楊渡。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血染紅箋,淚題錦句。西湖豈憶相思
  • 七夕曲

    王建唐代〕河邊獨自看星宿,夜織天絲難接續。拋梭振鑷動明璫,為有秋期眠不足。遙愁今夜河水隔,龍駕車轅鵲填石。流蘇
  •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唐代〕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原文_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的賞析_古詩文
  • 悼亡詩

    潘岳魏晉〕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之子歸窮泉,重壤永幽隔。私懷誰克從?淹留亦何益。黽勉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望廬
  • 哭李商隱

    崔珏唐代〕成紀星郎字義山,適歸高壤抱長嘆。詞林枝葉三春盡,學海波瀾一夜干。風雨已吹燈燭滅,姓名長在齒牙寒。只應
  • 酒泉子·長憶西山

    潘閬宋代〕長憶西山,靈隱寺前三竺後,冷泉亭上舊曾游,三伏似清秋。白猿時見攀高樹,長嘯一聲何處去?別來幾向畫圖看
  • 房中曲

    李商隱唐代〕薔薇泣幽素,翠帶花錢小。嬌郎痴若雲,抱日西簾曉。枕是龍宮石,割得秋波色。玉簟失柔膚,但見蒙羅碧。憶得
  • 玉樓春·風前欲勸春光住

    辛棄疾宋代〕風前欲勸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隨流落水邊花,且作飄零泥上絮。鏡中已覺星星誤,人不負春春自負。夢回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原文_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的賞析_古詩文
  • 題西太一宮壁二首

    王安石宋代〕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三十六陂春水,白頭想見江南。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東西。今日重來白首,欲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原文_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的賞析_古詩文
  • 臨江仙·夢後樓台高鎖

    晏幾道宋代〕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原文_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的賞析_古詩文
  • 沁園春·夢冷蘅蕪

    納蘭性德清代〕夢冷蘅蕪,卻望姍姍,是耶非耶。悵蘭膏漬粉,尚留犀合;金泥蹙繡,空掩蟬紗。影弱難持,緣深暫隔,只當離愁
  • 訴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盤

    周邦彥宋代〕出林杏子落金盤。齒軟怕嘗酸。可惜半殘青紫,猶有小唇丹。南陌上,落花閒。雨斑斑。不言不語,一段傷春,都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原文_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的賞析_古詩文
  • 湘妃怨·夜來雨橫與風狂

    阿魯威宋代〕夜來雨橫與風狂,斷送西園滿地香。曉來蜂蝶空遊蕩。苦難尋紅錦妝,問東君歸計何忙!盡叫得鵑聲碎,卻教人空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原文_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的賞析_古詩文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原文_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