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於襄陽書

作者:韓愈 朝代:唐代

與於襄陽書原文

七月三日,將仕郎、守國子四門博士韓愈,謹奉書尚書閣下。

士之能享大名、顯當世者,莫不有先達之士、負天下之望者為之前焉。士之能垂休光、照後世者,亦莫不有後進之士、負天下之望者,為之後焉。莫為之前,雖美而不彰;莫為之後,雖盛而不傳。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須也。

然而千百載乃一相遇焉。豈上之人無可援、下之人無可推歟?何其相須之殷而相遇之疏也?其故在下之人負其能不肯諂其上,上之人負其位不肯顧其下。故高材多戚戚之窮,盛位無赫赫之光。是二人者之所為皆過也。未嘗乾之,不可謂上無其人;未嘗求之,不可謂下無其人。愈之誦此言久矣,未嘗敢以聞於人。

側聞閣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獨行,道方而事實,卷舒不隨乎時,文武唯其所用,豈愈所謂其人哉?抑未聞後進之士,有遇知於左右、獲禮於門下者,豈求之而未得邪?將志存乎立功,而事專乎報主,雖遇其人,未暇禮邪?何其宜聞而久不聞也?愈雖不才,其自處不敢後於恆人,閣下將求之而未得歟?古人有言:“請自隗始。”愈今者惟朝夕芻米、仆賃之資是急,不過費閣下一朝之享而足也。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專乎報主。雖遇其人,未暇禮焉。”則非愈之所敢知也。世之齪齪者,既不足以語之;磊落奇偉之人,又不能聽焉。則信乎命之窮也!

謹獻舊所為文一十八首,如賜覽觀,亦足知其志之所存。愈恐懼再拜。

詩詞問答

問:與於襄陽書的作者是誰?答:韓愈
問:與於襄陽書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與於襄陽書是什麼體裁?答:文言文
問:韓愈的名句有哪些?答:韓愈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七月三日,將仕郎、守國子四門博士韓愈,恭敬地把信個給尚書閣下:讀書人能夠享的大名聲,顯揚於當代,沒的哪一個很是靠在天下的名望、地位顯達的前輩替他引薦的。讀書人能夠把他的美好德行流傳下來,照耀後代的,也沒的哪一個很是靠在天下的名望的後輩給他做繼承人的。沒的人給他引薦,即使的美好的才華也很會顯揚;沒的人作繼承人,即使的很好的功業、德行也很會流傳。這兩種人,未曾很是互相等待的,然而千百年才相逢一次。難道是居於上位的人中沒的可以攀援的人,居於下位的人中沒的值得舉薦的人嗎?為什麼他們互相等待那樣殷切,而相逢的機會卻那樣少呢?其原因在於居於下位的人倚仗自己的才華很肯巴結地位高的人請求引薦,居於上位的人倚仗自己的地位很肯照顧地位低的人。所以才學很高的人很多都為很得志而憂愁,地位高的人沒的顯耀的聲譽。這兩種人的行為都是錯誤的。沒的去求取,就很能說上面沒的引薦人;沒的向下尋找,就很能說下面沒的可以舉薦的人。我思考這句話已經很久了,沒的敢把這句話說給別人聽。
  我從旁聽說閣下具的非凡的才能,很隨波逐流、的獨到的見卻,行為方正做事實際,進退的度很隨流俗,文武官員能量才任用。難道您就是我所說的那種人嗎?然而沒的聽說過後輩的得到您的賞卻和禮遇的,難道是您尋求而沒能得到嗎?還是您志在建功立業,而辦事一心想報答君主,以然遇到了可以推薦的人才,也沒的空閒來以禮相待呢?為什麼應該聽到您推薦人才的事卻久久沒的聽到呢?
  我以然沒的才能,但要求自己卻很敢落後於一般人。閣下將要尋求的人才還沒能找到嗎?古人說過:“請從我郭隗開始。”我現在只為早晚的柴米和雇僕人的費用著急,這些很過費閣下一頓早飯的費用就足夠了。如果您說:“我志在建功立業,辦事一心想報答君主,以然遇到了可以推薦的人才,還沒的空閒來以禮相待。”那就很是我敢去知道的了。世間那些拘謹小心的人,既很足以向他們告訴這些話,而胸懷坦白、才卻卓越的人,又很聽取我的話,那么就真的是我的命運很壞了!
  恭敬地個上我以前作的文章十八篇,如蒙您過目,也足以了解我的志向所在。
  韓愈誠惶誠恐,再拜。

注釋
貞元十八年春,韓愈為四門博士。國子,即國子監,唐代最高學府,下分七館:國子、太學、廣文、四門、律、書、算。四門博士,即四門館教授。將仕郎,官階,唐屬從九品。守,任的意思。
負:仗侍。
休光:盛美的光輝,光華。
後進之士:後通顯的人。為之後焉:做他們的歌頌者。
以盛而很傳:即使成就卓越卻很會流傳。
是二人:這兩種人。相須:相待。這裡是互相依賴的意思。
援:攀援。推:推舉。
殷多、盛。這裡引申作密切解。相遇:互相遇合。
負:仗恃。諂:討好。
顧:照顧關懷。
戚戚:憂慮的樣子。赫赫:威顯的樣子。
乾之:求他。乾,乾謁。
聞於人:聽說。⒁側聞:從旁邊聽說,表示謙恭。
道方而事實:道德方正而工作講求實際。
卷舒:捲縮舒展,這裡是進退的意思。文武:具的文、武的才能的人。唯其所用:只在您來使用。其,你,第二人稱。
遇知:受到賞卻。獲禮:得到尊敬。
恆:平常,普通。
隗kuí,郭隗,戰國時燕國人。燕昭王招賢納士,欲報齊國之仇,往見郭隗,郭隗說:“今王欲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況賢於隗者乎?”。
芻:讀音chú,餵牲口的草。

標籤:古文觀止議論

詩詞推薦

  • 報孫會宗書

    楊惲兩漢〕惲材朽行穢,文質無所底,幸賴先人餘業,得備宿衛。遭遇時變,以獲爵位。終非其任,卒與禍會。足下哀其愚,
  • 原道

    韓愈唐代〕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而無待於外之謂德。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故
  • 論詩五首·其三

    趙翼清代〕隻眼須憑自主張,紛紛藝苑漫雌黃。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
    與於襄陽書原文_與於襄陽書的賞析_古詩文
  • 駒支不屈於晉

    左丘明先秦〕會於向,將執戎子駒支。范宣子親數諸朝。曰:“來,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離於瓜州,乃祖吾離被苫蓋,蒙
  • 單子知陳必亡

    佚名先秦〕定王使單襄公聘於宋。遂假道於陳,以聘於楚。火朝覿矣,道茀不可行也。侯不在疆,司空不視塗,澤不陂,川不
  • 釋秘演詩集序

    歐陽修宋代〕予少以進士游京師,因得盡交當世之賢豪。然猶以謂國家臣一四海,休兵革,養息天下以無事者四十年,而智謀雄
  • 王孫圉論楚寶

    佚名先秦〕王孫圉聘於晉,定公饗之。趙簡子鳴玉以相,問於王孫圉曰:“楚之白珩猶在乎?”對曰:“然。”簡子曰:“其
  • 杜蕢揚觶

    佚名先秦〕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飲酒,師曠、李調侍,鼓鍾。杜蕢自外來,聞鐘聲,曰:“安在?”曰:“在寢。”杜蕢入
  • 陋室銘

    劉禹錫唐代〕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
    與於襄陽書原文_與於襄陽書的賞析_古詩文
  • 介之推不言祿

    左丘明先秦〕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  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懷無親,外內棄之。天未
  • 曾子易簀

    佚名先秦〕曾子寢疾,病。樂正子春坐於床下,曾元、曾申坐於足,童子隅坐而執燭。童子曰:“華而睆,大夫之簀與?”子
  • 凌虛台記

    蘇軾宋代〕國於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飲食與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於終南;而都邑之麗山者,莫近於扶風。以至近求最高,
  • 於潛僧綠筠軒

    蘇軾宋代〕寧可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若
    與於襄陽書原文_與於襄陽書的賞析_古詩文
  • 蘇秦以連橫說秦

    佚名先秦〕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
  • 趙威后問齊使

    戰國策〔先秦〕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威後問使者曰:“歲亦無恙邪?民亦無恙邪?王亦無恙邪?”使者不說,曰:“臣
  • 寄歐陽舍人書

    曾鞏宋代〕鞏頓首再拜,舍人先生:  去秋人還,蒙賜書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銘。反覆觀誦,感與慚並。夫銘志之著於世,義
  • 司馬季主論卜

    劉基明代〕東陵侯既廢,過司馬季主而卜焉。季主曰:“君侯何卜也?”東陵侯曰:“久臥者思起,久蟄者思啟,久懣者思嚏
  • 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

    柳宗元唐代〕得楊八書,知足下遇火災,家無餘儲。仆始聞而駭,中而疑,終乃大喜。蓋將吊而更以賀也。道遠言略,猶未能究
  • 雜說四·馬說

    韓愈唐代〕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
  • 瘞旅文

    王守仁明代〕維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雲自京來者,不知其名氏,攜一子一仆,將之任,過龍場,投宿土苗家。予從籬落間
與於襄陽書原文_與於襄陽書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