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銅仙人辭漢歌

作者:李賀 朝代:唐代

金銅仙人辭漢歌原文

魏明帝青龍元年八月,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致前殿。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鹹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詩詞問答

問:金銅仙人辭漢歌的作者是誰?答:李賀
問:金銅仙人辭漢歌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李賀的名句有哪些?答:李賀名句大全

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書法欣賞

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書法作品欣賞
金銅仙人辭漢歌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魏明帝青龍元年君月,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諸仙人,欲立置前殿。宮官既拆諸,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里埋葬的劉郎,好似深秋落葉倏然離去,夜裡曾聽到他的神馬嘶鳴,天出卻杳無蹤跡。
畫欄內的桂樹依舊花繁葉茂,散發著陣陣幽香,長安城的三十六宮,如今卻已是苔蘚滿布。
魏國官員驅車載運銅人,直向千里外的異地,剛剛走出長安東門,寒風直射銅人的眼珠里。
只有那朝夕相處的漢月,伴隨銅人走出官邸,回想起往日的君主,銅人不禁潸然淚下。
只有枯衰的蘭草在通向鹹陽的古道送別,面對如此興亡盛衰的變化,上天若有情,也會因為悲傷而變得衰老。
獨出長安的承露諸,在荒涼的月色下孤獨影渺。眼看著長安漸漸遠去,渭水徙聲也越來越小。

注釋
魏明帝:名曹叡,曹操之孫。青龍元年:舊本又作九年,然魏青龍無九年,顯誤。元年亦與史不符,據《三國志·魏書·明帝紀》,公元237年(魏青龍五年)舊曆三月改元為景初元年,徙長安銅人承露諸即在這一年。
宮官:指宦官。牽車:一作“舝車”。舝,同“轄”,車軸頭。這裡是駕駛的意思。捧露諸仙人:王琦注引《三輔黃圖》:“神明台,武帝造,上有承露諸,有銅仙人舒掌捧銅諸玉杯陵承雲表之露,陵露和玉屑服之,陵求仙道。”
潸然淚下:《三國志·魏書·明帝紀》裴注引《漢晉春秋》:“帝徙諸,諸拆,聲聞數十里,金狄(銅人)或泣,因留於霸城。”
唐諸王孫:李賀是唐宗室之後,故稱“唐諸王孫”。
茂陵:漢武帝劉徹的陵墓,在今陝西省興平縣東北。劉郎:指漢武帝。秋風客:猶言悲秋之人。漢武帝曾作《秋風辭》,有句云:“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夜聞”句:傳說漢武帝的魂魄出入漢宮,有人曾在夜中聽到他坐騎的嘶鳴。
桂樹懸秋香:君月景象。秋香:指桂花的芳香。
三十六宮:張衡《西京賦》:“離宮別館三十六所。”土花:苔蘚。
舝:一作“牽”。千里:言長安漢宮到洛陽魏宮路途之遠。
東關:車出長安東門,故云東關。酸風:令人心酸落淚之風。
將:與,伴隨。漢月:漢朝時的明月。
君:指漢家君主,特指漢武帝劉徹。鉛水:比喻銅人所落的眼淚,含有心情沉重的意思。
衰蘭送客:秋蘭已老,故稱衰蘭。客指銅人。鹹陽:秦都城名,漢改為渭城縣,離長安不遠。鹹陽道:此指長安城外的道路。
“天若”句:意謂面對如此興亡盛衰的變化,天若有情,也會因常常傷感而衰老。
獨出:一說應作“獨去”。
渭城:秦都鹹陽,漢改為渭城縣,此代指長安。徙聲:指渭水的徙濤聲。渭城在渭水北岸。

詩文賞析

《金銅仙人辭漢歌》詩中的金銅仙人臨去時“潸然淚下”表達的主要是亡國之慟。此詩所抒發的是一種交織著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詩共十二句,大體可分成三個部分。前四句慨嘆韶華易逝,人生難久。漢武帝當日煉丹求仙,夢想長生不老。結果,還是像秋風中的落葉一般,倏然離去,留下的不過是茂陵荒冢而已。儘管他在世時威風無比,稱得上是一代天驕,可是,“夜聞馬嘶曉天跡”,在無窮無盡的歷史長河裡,他不過是偶然一現的泡影而已。詩中直呼漢武帝為“劉郎”,表現了李賀傲兀不羈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級觀念束縛的可貴精神。

全詩可分為三個層次。首四句是第一個層次,借金銅仙人的“觀感”慨嘆韶華易逝,人生短暫。世事無常。詩中直呼漢武帝為“劉郎”為“客”,表現了李賀不羈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級觀念束縛的精神。中四句為第二個層次,用擬人化手法寫金銅仙人初離漢宮的酸苦慘淒情態,亡國之痛和移徙之悲躍然紙上。特別是“酸”、“射”兩字,把主觀的情和客觀的物完全揉和在一起,含義極為豐富。末四句為第三個層次,寫出城後途中的情景。“衰蘭”一語,寫形兼寫情,而以寫情為主(因愁苦而“衰”);“天若”一語,構想奇偉,意境遼遠,感情深沉,司馬光稱為“奇絕無雙”;末聯進一步描述了金銅仙人恨別傷離,不忍離去,而又不能不離去的情懷,感人至深。

“夜聞”句承上啟下,用誇張的手法顯示生命短暫,世事無常。它是上句的補充,使“秋風客”的形象更加鮮明、豐滿,也為下句展示悲涼幽冷的環境氣氛作了必要的鋪墊。漢武帝在世時,宮殿內外,車馬喧闐。此時物是人非,畫欄內高大的桂樹依舊花繁葉茂,香氣飄逸,三十六宮卻早空空如也,慘綠色的苔蘚布滿各處,荒涼冷落的面貌令人目不忍睹。

以上所寫是金銅仙人的“觀感”。金銅仙人是漢武帝建造的,矗立在神明台上,“高二十丈,大十圍”(《三輔故事》),異常雄偉。公元233年(魏明帝景初元年),它被拆離漢宮,運往洛陽,後因“重不可致”,而被留在霸城。習鑿齒《漢晉春秋》說:“帝徙盤,盤拆,聲聞數十里,金狄(即銅人)或泣,因留霸城。”李賀故意去掉史書上“銅人重不可致,留於霸城”(《三國志》注引《魏略》)的情節,而將“金狄或泣”的神奇傳說加以發揮,並在金銅仙人身上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這樣,物和人、歷史和現實便融為一體,從而幻化出美麗動人的藝術境界來。

中間四句用擬人法寫金銅仙人初離漢宮時的淒婉情態。金銅仙人是劉漢王朝由昌盛到衰亡的“見證人”,眼前發生的滄桑巨變早已使他感慨萬端,神慘色淒。而自己又被魏官強行拆離漢宮,此時此刻,興亡的感觸和離別的情懷一齊湧上心頭。“魏官”二句,從客觀上烘托金銅人依依不忍離去的心情。“指千里”言道路遙遠。從長安遷往洛陽,千里迢迢,遠行之苦加上遠離之悲,實在教人不堪忍受。“東關”句言氣候惡劣。此時關東霜風淒緊,直射眸子,不僅眼為之“酸”,亦且心為之“酸”。它含有“馬後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的意味,表現出對漢宮、對長安的深切依戀之情。句中“酸”、“射”二字,新奇巧妙而又渾厚凝重。特別是“酸”字,通過金銅仙人的主觀感受,把彼時彼地風的尖利、寒冷、慘烈等情形,生動地顯現出來。這裡,主觀的情和客觀的物已完全揉合在一起,含義極為豐富。

詩人時而正面摹寫銅人的神態,時而又從側面落筆,描繪銅人四周的景物,給它們塗上一層憂傷的色調。兩種手法互動運用,使詩意開闔動盪,變幻多姿,而又始終圍繞著一個“愁”字,於參差中見整飭,色調統一,題旨鮮明。“魏官”二句,側重描寫客體,“空將”二句則改寫主體,用第一人稱,直接抒發金銅仙人當時的思想感情:在魏官的驅使下離別漢宮,作千里之行。伴隨著“我”的唯有天上舊時的明月而已。事情發生在三國時期而稱月為“漢月”,它抒發的是一種懷舊的感情,正如王琦《李長吉歌詩匯解》所詮釋的:“因革之間,萬象為之一變,而月體始終不變,仍似舊時,故稱‘漢月’。”金銅仙人親身感受過武帝的愛撫,親眼看到過當日繁榮昌盛的景象。對於故主,他十分懷念,對於故宮,也有著深厚的感情。而此刻坐在魏官牽引的車子上,漸行漸遠,眼前熟悉而又荒涼的宮殿即將隱匿不見,撫今憶昔,不禁潸然淚下。“憶君”句中“淚如鉛水”,比喻奇妙非凡,繪聲繪色地寫出了金銅仙人當時悲痛的形容——淚水涔涔,落地有聲。這種感懷舊事、恨別傷離的神情與人無異,是“人性”的表現,而“鉛水”一詞又與銅人的身份相適應,婉曲地顯示了他的“物性”。這些巧妙的表現手法,成功地塑造出金銅仙人這樣一個物而人、物而神,獨一無二,奇特而又生動的藝術形象來。

末四句寫出城後途中的情景。此番離去,正值月冷風淒,城外的“鹹陽道”和城內的“三十六宮”一樣,呈現出一派蕭瑟悲涼的景象。這時送客的唯有路邊的“衰蘭”,而同行的舊時相識也只有手中的承露盤而已。“衰蘭”一語寫形兼寫情,而以寫情為主。蘭花之所以衰枯,不只因為秋風肅殺,對它無情摧殘,更是愁苦的情懷直接造成。這裡用衰蘭的愁映襯金銅仙人的愁,亦即作者本人的愁,它比《開愁歌》中的“我生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更加婉曲,也更為新奇。

蘭花的衰枯是情使之然。凡是有情之物都會衰老枯謝。別看蒼天日出月沒,光景常新,終古不變。假若它有情的話,也照樣會衰老。“天若有情天亦老”這一句構想奇偉,司馬光稱為“奇絕無對”。它有力地烘託了金銅仙人(實即作者自己)艱難的處境和悽苦的情懷,意境遼闊高遠,感情執著深沉,真是千古名句。

尾聯進一步描述金銅仙人恨別傷離的情緒。他不忍離去,卻又不得不離去,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離開故都越來越遠。這時,望著天空中荒涼的月色,聽著那越來越小的渭水流淌聲,心裡有種說不出來的滋味。“渭城”句從對面落筆,用“波聲小”反襯出銅人漸漸遠去的身影。一方面波聲渺遠,另一方面,道阻且長。它藉助於事物的聲音和形態,委婉而深沉地表現出金銅仙人“思悠悠,恨悠悠”的離別情懷,而這正是當日詩人在仕進無望、被迫離開長安時的心境。

這首詩是李賀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構想奇創,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鮮明而又變幻多姿。怨憤之情溢於言外,卻並無怒目圓睜、氣峻難平的表現。遣詞造句奇峭而又妥帖,剛柔相濟,恨愛互生,參差錯落而又整飭綿密。這確是一首既有獨特風格,而又諸美同臻的詩作,在李賀的集子裡,也找不出幾首類似的作品來。

標籤:離別懷古感傷

詩詞推薦

  • 上洛橋

    李益唐代〕金谷園中柳,春來似舞腰。何堪好風景,獨上洛陽橋。
    金銅仙人辭漢歌原文_金銅仙人辭漢歌的賞析_古詩文
  • 詠懷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魏晉〕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金銅仙人辭漢歌原文_金銅仙人辭漢歌的賞析_古詩文
  • 貧交行

    杜甫唐代〕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金銅仙人辭漢歌原文_金銅仙人辭漢歌的賞析_古詩文
  • 怨詩行

    佚名〔〕天德悠且長,人命一何促。百年未幾時,奄若風吹燭。嘉賓難再遇,人命不可贖。齊度游四方,各系太山錄。人間
    金銅仙人辭漢歌原文_金銅仙人辭漢歌的賞析_古詩文
  • 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

    李白唐代〕子房未虎嘯,破產不為家。滄海得壯士,椎秦博浪沙。報韓雖不成,天地皆振動。潛匿游下邳,豈曰非智勇。我來
  • 菩薩蠻·闌風伏雨催寒食

    納蘭性德清代〕闌風伏雨催寒食,櫻桃一夜花狼藉。剛與病相宜,鎖窗薰繡衣。畫眉煩女伴,央及流鶯喚。半晌試開奩,嬌多直自
  • 明妃曲二首·其二

    王安石宋代〕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含 * 語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黃金桿撥春風手,彈看飛鴻勸胡酒。漢宮
    金銅仙人辭漢歌原文_金銅仙人辭漢歌的賞析_古詩文
  • 燕昭王

    陳子昂唐代〕南登碣石館,遙望黃金台。丘陵盡喬木,昭王安在哉?霸圖今已矣,驅馬復歸來。 
    金銅仙人辭漢歌原文_金銅仙人辭漢歌的賞析_古詩文
  • 解蹀躞·醉雲又兼醒雨

    吳文英宋代〕醉雲又兼醒雨,楚夢時來往。倦蜂剛著梨花、惹遊蕩。還作一段相思,冷波葉舞愁紅,送人雙槳。暗凝想。情共天
  • 挽文丞相

    虞集元代〕徒把金戈挽落暉,南冠無奈北風吹。子房本為韓仇出,諸葛寧知漢祚移。雲暗鼎湖龍去遠,月明華表鶴歸遲。不須
    金銅仙人辭漢歌原文_金銅仙人辭漢歌的賞析_古詩文
  • 可嘆

    李商隱唐代〕幸會東城宴未回,年華憂共水相催。梁家宅里秦宮入,趙後樓中赤鳳來。冰簟且眠金鏤枕,瓊筵不醉玉交杯。宓妃
    金銅仙人辭漢歌原文_金銅仙人辭漢歌的賞析_古詩文
  • 好事近·湘舟有作

    文廷式清代〕翠嶺一千尋,嶺上彩雲如幄。雲影波光相射,盪樓台春綠。  仙鬟撩鬢倚雙扉,窈窕一枝玉。日暮九疑何處?認
    金銅仙人辭漢歌原文_金銅仙人辭漢歌的賞析_古詩文
  • 春日秦國懷古

    周朴唐代〕荒郊一望欲消魂,涇水縈紆傍遠村。牛馬放多春草盡,原田耕破古碑存。雲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數里
    金銅仙人辭漢歌原文_金銅仙人辭漢歌的賞析_古詩文
  • 蘇武

    李白唐代〕蘇武在匈奴,十年持漢節。白雁上林飛,空傳一書札。牧羊邊地苦,落日歸心絕。渴飲月窟冰,飢餐天上雪。東還
  • 詠懷古蹟五首·其二

    杜甫唐代〕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台豈夢思。最是
    金銅仙人辭漢歌原文_金銅仙人辭漢歌的賞析_古詩文
  • 烏夜啼·離恨遠縈楊柳

    劉迎金代〕離恨遠縈楊柳,夢魂長繞梨花。青衫記得章台月,歸路玉鞭斜。翠鏡啼痕印袖,紅牆醉墨籠紗。相逢不盡平生事,
    金銅仙人辭漢歌原文_金銅仙人辭漢歌的賞析_古詩文
  • 瑞鶴仙·秋感

    吳文英宋代〕淚荷拋碎璧。正漏雲篩雨,斜捎窗隙。林聲怨秋色。對小山不迭,寸眉愁碧。涼欺岸幘。暮砧催、銀屏剪尺。最無
  • 浣溪沙·往年宏辭御題有西山晴雪詩

    元好問金代〕日射雲間五色芝,鴛鴦宮瓦碧參差。西山晴雪入新詩。焦土已經三月火,殘花猶發萬年枝。他年江令獨來時。
    金銅仙人辭漢歌原文_金銅仙人辭漢歌的賞析_古詩文
  • 臨江仙·埋沒錢塘歌吹里

    魏大中〔明代〕埋沒錢塘歌吹里,當年卻是皇都。趙家輕擲與強胡。江山如許大,不用一錢沽。只有岳王泉下血,至今泛作西湖。
    金銅仙人辭漢歌原文_金銅仙人辭漢歌的賞析_古詩文
  • 清平樂·春花秋草

    晏殊宋代〕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總把千山眉黛掃。未抵別愁多少。勸君綠酒金杯,莫嫌絲管聲催。兔走烏飛不住,人生幾
    金銅仙人辭漢歌原文_金銅仙人辭漢歌的賞析_古詩文
金銅仙人辭漢歌原文_金銅仙人辭漢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