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翦梅(余赴廣東,實之夜餞於風亭)

作者:劉克莊 朝代:宋代

原文

束縕宵行十里強。挑得詩囊。拋了衣囊。天寒路滑馬蹄僵。元是王郎。來送劉郎。
酒酣耳熱說文章。驚倒鄰牆。推倒胡床。旁觀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詩詞問答

問:《一翦梅(余赴廣東,實之夜餞於風亭)》的作者是誰?答:劉克莊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劉克莊的名句有哪些?答:劉克莊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舉著捆麻火把在夜裡走了十里有餘,只顧得挑著詩囊趕路卻丟掉了衣囊。天氣寒冷道路濕滑馬蹄都凍得發僵,原來是王先生實之來送劉先生克莊。
酒喝到半酣耳根子發熱談論著文章,論說聲驚倒了鄰居的牆推倒了胡床。旁觀的人拍手笑這兩人太粗疏狂放,我們回應說粗疏又怎樣狂放又怎樣!

注釋
一剪梅:詞牌名。雙調小令,六十字,上、下片各六句,句句平收。此調以一個七言句帶兩個四言句,節奏明快。
余赴廣東:這一次劉克莊是到廣東潮州去做通判(州府行政長官的助理)。實之:王邁,字實之,和劉克莊唱和之作很多。有《臞軒集》。
束縕(yùn):用亂麻搓成火把。宵行:由《詩經·召南·小星》“肅肅宵征,夙夜在公”轉化而來,暗示遠行勞苦之意。
詩囊:裝詩書的袋子。
元:通“原”。王郎:指王實之。
劉郎:指作者自己。唐代劉禹錫多次被貶,自稱“劉郎”,此暗用其意。
胡床:坐具,即交椅,可以轉縮,便於攜帶。
疏狂:意為不受拘束,縱情任性。

詩文賞析

此詞作於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冬,為劉克莊被貶廣東時所作。劉克莊以銳意改革而屢受打擊的劉禹錫自比。在作此詩之前,他已被三次削職。其憤慨悵然之情,及其清品傲骨,表現得非常清楚,與唐代的詩豪劉禹錫相比,亦覺無愧。

標籤:抒情離別寫人

詩詞推薦

一翦梅(余赴廣東,實之夜餞於風亭)原文_一翦梅(余赴廣東,實之夜餞於風亭)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