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行路難·其四

作者:鮑照 朝代:南北朝

擬行路難·其四原文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詩詞問答

問:擬行路難·其四的作者是誰?答:鮑照
問:擬行路難·其四寫於哪個朝代?答:南北朝
問:鮑照的名句有哪些?答:鮑照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往平地上倒水,水會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樣,人生貴賤窮達是不一致的。
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點酒來寬慰自己,歌唱《行路難》,歌唱聲因舉杯飲酒而中斷。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會沒有感情?欲說還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說什麼。

注釋
“瀉水”二句:往平地上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貴賤窮達是不一致的。 瀉,傾,倒。
“舉杯”句:這句是說《行路難》的歌唱因飲酒而中斷。
吞聲:聲將發又止。從“吞聲”、“躑躅”、“不敢”見出所憂不是細緻的事。
躑躅(zhí zhú):徘徊不前。
舉杯斷絕歌路難:因要飲酒而中斷了《行路難》的歌唱。斷絕:停止。
斷絕:停止

詩文賞析

這首“瀉水置平地”是鮑照《擬行路難》中的第四篇,抒寫詩人在門閥制度重壓下,深感世路艱難激發起的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內容與原題妙合無垠。

詩歌起筆陡然,入手便寫水瀉地面,四方流淌的現象。既沒有波濤萬頃的壯闊場面,也不見澄靜如練的幽美意境。然而,就在這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現象里,詩人卻頓悟出了與之相似相通的某種人生哲理。作者運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興手法,那流向“東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會生活中高低貴賤不同處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勢造成的;人的處境,是門第決定的。因此說,起首兩句,通過對瀉水的尋常現象的描寫,形象地揭示出了現實社會裡門閥制度的不合理性。詩人借水“瀉”和“流”的動態描繪,造成了一種令讀者驚疑的氣勢。正如清代沈德潛所說:“起手萬端下,如黃河落天走東海也。”這種筆法,正好曲折地表達了詩人由於激憤不平而一瀉無餘的悲憤抑鬱心情。

接下四句,詩人轉向自己的心態剖白。他並沒有直面人間的不平去歌呼吶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 * 觀點,來解釋社會與人生的錯位現象,並渴望藉此從“行嘆復坐愁”的苦悶之中求得解脫。繼而又以“酌酒以自寬”來慰藉心態失去的平衡。然而,舉杯消愁愁更愁,就連藉以傾吐心中悲憤的《行路難》歌聲,也因“舉杯”如鯁在喉而“斷絕”了。這裡詩人有意迴避了正面訴說自己的悲哀和苦悶,胸中鬱積的塊壘,已無法借酒澆除,他便著筆於如何從悵惘中求得解脫,在煩憂中獲得寬慰。這種口吻和這筆調,愈加透露出作者深沉濃重的愁苦悲憤的情感,造成了一種含蓄不露,蘊藉深厚的藝術效果。

詩的結尾,作者才吐出真情。“心非木石豈無感”,人心不是草木,不可能沒有感情,詩人面對社會的黑暗,遭遇人間的不平,不可能無動於衷,無所感慨。寫到這裡,詩人心中的憤懣,已鬱積到最大的密度,達到了隨時都可能噴涌的程度。不盡情宣洩,不放聲歌唱,已不足以傾吐滿懷的愁苦了。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下面出現的卻是一聲低沉的哀嘆:“吞聲躑躅不敢言!”到了嘴邊的呼喊,卻突然“吞聲”強忍,“躑躅”克制住了。社會政治的黑暗,殘酷無情的統治,窒息著人們的靈魂。社會現實對於寒微士人的壓抑,已經到了讓詩人敢怒而不敢言、徘徊難進的地步了。有許許多多像詩人一樣出身寒微的人,也只能像他那樣忍氣吞聲,默默地把憤怒和痛苦強咽到肚裡,這正是人間極大的不幸。而這種不幸的根源,已經是盡在言外,表現得很清楚了。所以,前文中“人生亦有命”的話題,也只是詩人在忍氣吞聲和無可奈何之下所傾吐的憤激之詞。

這首詩托物寓意,比興遙深,而又明白曉暢,達到了啟人思索、耐人品味的藝術境界。從作者的表達情感方式來說,全篇構思迂曲婉轉,蘊藉深厚。明代王夫之評論此詩說:“先破除,後申理,一俯一仰,神情無限。”清代沈德潛評價說:“妙在不曾說破。”準確地指明了這首詩的藝術特點。伴隨感情曲折婉轉的流露,五言、七言詩句錯落有致地相互搭配,韻腳由“流”、“愁”到“難”、“言”的靈活變換,這一切,便自然形成了全詩起伏跌宕的氣勢格調。

沈得潛說,此詩“妙在不曾說破,讀之自然生愁。”

詩詞推薦

  • 外科醫生

    江盈科〔明代〕有醫者, 自稱善外科。一裨將陣回,中流矢,深入膜,延使治。乃持并州剪,剪去矢官,跪而請酬。裨將曰:“
  • 春夜

    王安石宋代〕金爐香燼漏聲殘,剪剪輕風陣陣寒。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擬行路難·其四原文_擬行路難·其四的賞析_古詩文
  • 武夷山中

    謝枋得宋代〕十年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
  • 邊城思

    何遜南北朝〕柳黃未吐葉,水綠半含苔。春色邊城動,客思故鄉來。
    擬行路難·其四原文_擬行路難·其四的賞析_古詩文
  • 詠柳

    曾鞏宋代〕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擬行路難·其四原文_擬行路難·其四的賞析_古詩文
  • 春有百花秋有月

    無門慧開禪師〔宋代〕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擬行路難·其四原文_擬行路難·其四的賞析_古詩文
  • 菩提偈

    惠能唐代〕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台。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菩提
    擬行路難·其四原文_擬行路難·其四的賞析_古詩文
  • 絕句

    王庭筠元代〕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可憐今夜月,不肯下西廂。
    擬行路難·其四原文_擬行路難·其四的賞析_古詩文
  • 詠早梅 / 揚州法曹梅花盛開

    何遜南北朝〕兔園標物序,驚時最是梅。銜霜當路發,映雪擬寒開。枝橫卻月觀,花繞凌風台。朝灑長門泣,夕駐臨邛杯。應知
  • 富春至嚴陵山水甚佳

    紀昀清代〕濃似春雲淡似煙,參差綠到大江邊。斜陽流水推蓬坐,翠色隨人慾上船。
  • 詠史

    龔自珍清代〕金粉東南十五州,萬重恩怨屬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團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田橫
    擬行路難·其四原文_擬行路難·其四的賞析_古詩文
  • 秋風辭

    劉徹兩漢〕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
    擬行路難·其四原文_擬行路難·其四的賞析_古詩文
  • 感遇詩三十八首

    陳子昂唐代〕微月生西海,幽陽始代升。圓光正東滿,陰魄已朝凝。太極生天地,三元更廢興。至精諒斯在,三五誰能征。蘭若
  • 多歧亡羊

    列禦寇〔先秦〕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 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
  • 明日歌

    錢福〔明代〕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若 一作:苦)朝看
  • 別滁

    歐陽修宋代〕花光濃爛柳輕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離聲。
  •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

    陸游宋代〕迢迢天漢西南落,喔喔鄰雞一再鳴。壯志病來消欲盡,出門搔首愴平生。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
    擬行路難·其四原文_擬行路難·其四的賞析_古詩文
  • 人之初

    王應麟宋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
    擬行路難·其四原文_擬行路難·其四的賞析_古詩文
  • 木瓜

    佚名先秦〕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
  • 君子行

    曹植兩漢〕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嫂叔不親授,長幼不比肩。勞謙得其柄,和光甚獨難。周公
    擬行路難·其四原文_擬行路難·其四的賞析_古詩文
擬行路難·其四原文_擬行路難·其四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