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寺丞覲知富順監

作者:司馬光 朝代:宋代

送張寺丞覲知富順監原文

漢家五尺道,置吏撫南夷。
欲使文翁教,兼令孟獲知。
盤饈蒟醬實,歌雜竹枝辭。
取酒須勤醉,鄉關不可思。

詩詞問答

問:送張寺丞覲知富順監的作者是誰?答:司馬光
問:送張寺丞覲知富順監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送張寺丞覲知富順監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司馬光的名句有哪些?答:司馬光名句大全

詩文賞析

“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矣!”(江淹《別賦》)自古創來,以“別”為題的作品,多有悲悽 * 之作,常囿於個人感情圈子之內,而司馬光的這首送別詩,卻能俯瞰九州,追溯千古,將歷史、現實、希望結合起來,以詩的美啟迪友人的沉思,用歷史的光輝燭照前進的道路,感情深摯而不浮露,境界高人一著。

富順在四川南部,與雲南近鄰。古代,包括雲南、貴州及四川西南的廣大地區,《史記》、《漢書》稱為“西南夷”;《三國志》、《華陽國志》稱為“南中”。歷代王朝很早就注意到這一帶地方的開發,秦代李冰、常頞,先後修築從四川通往雲南的路,長約二千餘里,寬約五尺,史稱“五尺道”(見《史記·西南夷列傳》、《華陽國志》),還在西南地區設定官吏。漢代承秦制,繼續派唐蒙等“鑿石開閣”,修築官路,直達建寧(今雲南曲靖);漢武帝時,兵臨雲南,滇王降漢,漢武帝仍命其為“長帥”,賜“滇王”印,先後置益州、越嶲、牂牁、犍為等郡,西南地區自此有了全國統一的行政建制;漢王朝還實行移民屯田,內地的先進耕作技術漸傳邊疆。首聯以簡練的筆墨概括了這些史實。

在注意加強邊疆與內地政治、經濟聯繫的同時,一些有見識的官員,還注意邊疆文化的提高和民族的團結。西漢的文翁在漢景帝末期任蜀郡太守,在成都設立學校,入學得免徭役,一時“學徒鱗萃,蜀學比於齊魯”(《華陽國志·南中志》)。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對南中大姓的叛亂,並不單純以武力征服,而是採取“攻心為上”的策略,對其首領孟獲“七擒七縱”,使其心誠悅服。諸葛亮還吸收一部分民族上層人物為其“屬官”,參與蜀國中央政權。結果,南中安定,無復後顧之憂。諸葛亮南征,恩威兼施,然而教化尚未顧及。“欲使”二句即於此著眼。二句一氣直下,意謂朝廷欲將文翁的教化施於南中孟獲之輩,使之發展成為文明之域。

南中地區,古人多視為蠻荒之地,其實,這裡物產豐饒,民風淳樸,蜀錦、桐華布、筇竹杖,遠在西漢就已銷售國外,風味飲食亦多,蒟醬就是其中之一。蒟醬,一作“枸醬”。一說是,一種胡椒科植物做的醬,味辛辣(《史記·西南夷列傳·索隱》);另一說是雞棕醬,蒟、雞同音,為內地人誤記(尹藝《雞棕油》)。雞棕本是一種香菌,向來被視為“山珍”。明代謝肇淛《滇略·產》說:“雞棕,……土人鹽而脯之,熬液為油,以代醬豉。”南中蒟醬,漢代就已銷往鄰近地區。南中民間歌舞豐富優美,巴渝間流傳的《竹枝詞》就是其中的代表,它含思婉轉,色彩明麗,唱時以鼓笛伴奏,同時起舞。唐代劉禹錫曾據以改作新詞,膾炙人口。“盤饈”二句即選取這兩件有代表性的事物,說明了南中風物之美。

尾聯二句,詩人勸友人在途中開懷暢飲,切莫頻起鄉思之情。言外之意是,南中之事大有可為,不可因憂思而自傷心神。司馬光畢竟是政治家,頗有眼光。詩中所發的主張是針對唐宋以來的弊端而發的。唐代天寶年間(742—756),楊國忠等貪邊功以邀寵,對南詔發動了兩次大規模的進攻,結果全軍覆沒,自此西南兵戈不息(見《新唐書·南詔傳》、《舊唐書·南詔傳》);宋太祖趙匡胤則“揮玉斧”,把大渡河以南之地劃出疆界(見畢沅《續資治通鑑》卷四),使繼南詔而起的大理國與中原地區的文化交流受到阻礙。司馬光對友人的諄諄囑咐,表現了他對西南地區的深切關注。

此詩雖偏於議論,不鋪陳文采,也不刻意求工,然而在質樸的語句之中,蘊含著豐富的內涵,而且感情誠摯,含意深遠,在宋人五律中屬於佳作。這與詩人“視地而後敢行,頓足而後敢立”的敦樸性格也是一致的。

標籤:送別友人

詩詞推薦

  • 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

    杜甫唐代〕遠送從此別,青山空復情。幾時杯重把,昨夜月同行。列郡謳歌惜,三朝出入榮。江村獨歸處,寂寞養殘生。
    送張寺丞覲知富順監原文_送張寺丞覲知富順監的賞析_古詩文
  • 送邢桂州

    王維唐代〕鐃吹喧京口,風波下洞庭。赭圻將赤岸,擊汰復揚舲。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明珠歸合浦,應逐使臣星。
  • 送客之江西

    鄭錫唐代〕乘軺奉紫泥,澤國渺天涯。九派春潮滿,孤帆暮雨低。草深鶯斷續,花落水東西。更有高唐處,知君路不迷。
  • 宴清都·送馬林屋赴南宮分韻得動字

    吳文英宋代〕柳色春陰重。東風力,快將雲雁高送。書檠細雨,吟窗亂雪,井寒筆凍。家林秀橘霜老,笑分得、蟾邊桂種。應茂
  • 古別離

    孟郊唐代〕欲別牽郎衣,郞今到何處?不恨歸來遲,莫向臨邛去。
  • 送客歸江州

    韓翃唐代〕東歸復得采真游,江水迎君日夜流。客舍不離青雀舫,人家舊在白鷗洲。風吹山帶遙知雨,露濕荷裳已報秋。聞道
  • 送鄭少府入遼,共賦俠客遠從戎

    駱賓王唐代〕邊烽警榆塞,俠客度桑乾。柳葉開銀鏑,桃花照玉鞍。滿月臨弓影,連星入劍端。不學燕丹客,空歌易水寒。
    送張寺丞覲知富順監原文_送張寺丞覲知富順監的賞析_古詩文
  • 浣溪沙·和無咎韻

    陸游宋代〕懶向沙頭醉玉瓶,喚君同賞小窗明。夕陽吹角最關情。忙日苦多閒日少,新愁常續舊愁生。客中無伴怕君行。
    送張寺丞覲知富順監原文_送張寺丞覲知富順監的賞析_古詩文
  • 送王昌齡

    李頎唐代〕漕水東去遠,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前望數千里,中無蒲稗生。夕陽滿舟楫,但愛微波清。舉酒
    送張寺丞覲知富順監原文_送張寺丞覲知富順監的賞析_古詩文
  • 送天台陳庭學序

    宋濂明代〕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萬里,陸有劍閣棧道之險,水有瞿塘、灩澦之虞。跨馬行,則篁竹間山高者,累
  • 輞川集。欹湖

    王維唐代〕 * 凌極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雲。
  • 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

    王維唐代〕積水不可極,安知滄海東。九州何處遠,萬里若乘空。向國唯看日,歸帆但信風。鰲身映天黑,魚眼射波紅。鄉樹
    送張寺丞覲知富順監原文_送張寺丞覲知富順監的賞析_古詩文
  • 送和甫至龍安微雨因寄吳氏女子

    王安石宋代〕荒煙涼雨助人悲,淚染衣巾不自知。除卻春風沙際綠,一如看汝過江時。
    送張寺丞覲知富順監原文_送張寺丞覲知富順監的賞析_古詩文
  • 送郭司倉

    王昌齡唐代〕映門淮水綠,留騎主人心。明月隨良椽,春潮夜夜深。
    送張寺丞覲知富順監原文_送張寺丞覲知富順監的賞析_古詩文
  • 西亭子送李司馬

    岑參唐代〕高高亭子郡城西,直上千尺與雲齊。盤崖緣壁試攀躋,群山向下飛鳥低。使君五馬天半嘶,絲繩玉壺為君提。坐來
  • 送蔡山人

    李白唐代〕我本不棄世,世人自棄我。一乘無倪舟,八極縱遠舵。燕客期躍馬,唐生安敢譏。採珠勿驚龍,大道可暗歸。故山
    送張寺丞覲知富順監原文_送張寺丞覲知富順監的賞析_古詩文
  • 送友人遊河東

    項斯唐代〕停車曉燭前,一語幾潸然。路去干戈日,鄉遙饑饉年。湖波晴見雁,槐驛晚無蟬。莫縱經時住,東南書信偏。
    送張寺丞覲知富順監原文_送張寺丞覲知富順監的賞析_古詩文
  • 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其一

    李白唐代〕何處可為別,長安青綺門。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臨當上馬時,我獨與君言。風吹芳蘭折,日沒鳥雀喧。舉手
    送張寺丞覲知富順監原文_送張寺丞覲知富順監的賞析_古詩文
  • 送遷客

    虛中唐代〕倏忽墮鵷行,天南去路長。片言曾不諂,獲罪亦何傷。象戀藏牙浦,人貪賣子鄉。此心終合雪,去已莫思量。
  • 送單于裴都護赴西河

    崔顥唐代〕征馬去翩翩,城秋月正圓。單于莫近塞,都護欲臨邊。漢驛通煙火,胡沙乏井泉。功成須獻捷,未必去經年。
    送張寺丞覲知富順監原文_送張寺丞覲知富順監的賞析_古詩文
送張寺丞覲知富順監原文_送張寺丞覲知富順監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