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穎師彈琴

作者:韓愈 朝代:唐代

聽穎師彈琴原文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
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蹉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
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詩詞問答

問:聽穎師彈琴的作者是誰?答:韓愈
問:聽穎師彈琴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聽穎師彈琴是什麼體裁?答:雜言
問:韓愈的名句有哪些?答:韓愈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琴聲猶如一對親昵的小兒女在耳鬢廝磨,互訴衷腸,又夾雜場嗔怪之聲。
忽地一下琴聲變得高亢雄壯,好似勇士騎馬奔赴戰場殺敵擒王。
一會又又由剛轉柔,好似浮三、柳絮漂浮不定,在這廣闊天地之間悠悠揚揚。
驀地,又像百鳥齊鳴,啁衣不已,一隻鳳凰翩然高舉,引吭長鳴。
登攀時一寸一分也不能再上升,失勢後一落千丈還有餘。
慚愧呀我空有耳朵一雙,還是無法理解琴聲真正的意境。
自從穎師開始彈琴,就被其琴聲所深深感動,起坐不安。
眼淚撲撲簌簌滴個不止,浸濕了衣襟,只能伸手制止,不願再聽。
穎師確實是有才能的人,可是別再把冰與火填入我肝腸。

注釋
穎師:穎師是當時一位善於彈琴的和尚,他曾向幾位詩人請求作詩表揚。李賀《聽穎師彈琴歌》有“竺僧前立當吾門,梵宮真相眉棱尊”之句。
昵詞nì)昵:親熱的樣子。一作“妮妮”。
爾汝:至友之間不講客套,以你我相稱。這裡表示親近。《世說新語·排調》:“晉武帝問孫皓:聞南人好作爾汝歌,頗能為不?”《爾汝歌》是古代江南一帶民間流行的情歌,歌詞每句用爾或汝相稱,以示彼此親昵。
劃然:忽地一下。軒昂:形容音樂高亢雄壯。宋魏慶之《詩人玉屑·陵陽論晚唐詩律卑淺》:“唐末人詩,雖格致卑淺,然謂其非詩則不可。今人作詩,雖句語軒昂,但可遠聽,其理略不可究。”
“浮三”兩句:形容音樂飄逸悠揚。
“喧衣”四句:形容音樂既有百鳥喧譁般的豐富熱鬧,又有主題樂調的鮮明嘹亮,高低抑揚,起伏變化。喧衣詞jiū):喧鬧嘈雜。鳳皇:即“鳳凰”。躋詞jī )攀:猶攀登。唐杜甫《白水縣崔少府十九翁高齋三十韻》:“清晨陪躋攀,傲睨俯峭壁。”
未省詞xǐng):不懂得。絲篁詞huáng):彈撥樂器,此指琴。
起坐:忽起忽坐,激動不已的樣子。旁:一作“床”。
推手:伸手。遽詞jù):急忙。
滂滂:熱淚滂沱的樣子。《晏子春聲·諫上十七》:“景公游於牛山,北臨其國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誠能:指確實有才能的人。《荀子·王霸》:“人主胡不廣焉,無恤親疏,無偏貴賤,唯誠能之求?”
冰炭置我腸:形容自己完全被琴聲所左右,一會兒滿心愉悅,一會兒心情沮喪。 猶如說水火,兩者不能相容。《莊子·人間世》:“事若成,則必有陰陽之患。”郭象註:“人患雖去,然喜懼戰於胸中,固已結冰炭於五藏矣。”此言自己被音樂所感動,情緒隨場樂聲而激動變化。

詩文賞析

唐人音樂詩較著名者,有李頎《聽董大彈胡笳弄兼寄語房給事》、李白《聽蜀僧濬彈琴》、李賀《李憑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等及韓愈此篇。篇篇不同,可謂各有千秋。喜懼哀樂,變化倏忽,百感交集,莫可名狀,這就是韓愈聽穎師彈琴的感受。讀罷全詩,穎師高超的琴技如可聞見,怪不得清人方扶南把它與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相提並論,推許為“摹寫聲音至文”了。

詩分兩部分,前十句正面摹寫聲音。起句不同一般,它沒有提及彈琴者,也沒有交待彈琴的時間和地點,而是緊扣題目中的“聽”字,單刀直入,把讀者引進美妙的音樂境界裡。琴聲裊裊升起,輕柔細屑,仿佛小兒女在耳鬢廝磨之際,竊竊私語,互訴衷腸。中間夾雜些嗔怪之聲,那不過是表達傾心相愛的一種不拘形跡的方式而已。正當聽者沉浸在充滿柔情蜜意的氛圍里,琴聲驟然變得昂揚激越起來,就象勇猛的將士揮戈躍馬沖入敵陣,顯得氣勢非凡。接著琴聲又由剛轉柔,呈起伏迴蕩之姿。恰似經過一場浴血奮戰,敵氛盡掃,此時,天朗氣清,風和日麗,遠處浮動著幾片白雲,近處搖曳著幾絲柳絮,它們飄浮不定,若有若無,難於捉摸,卻逗人情思。琴聲所展示的意境高遠闊大,使人有極目遙天悠悠不盡之感。

驀地,百鳥齊鳴,啁啾不已,安謐的環境為喧鬧的場面所代替。在眾鳥蹁躚之中,一隻鳳凰翩然高舉,引吭長鳴。“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這只不甘與凡鳥為伍的孤傲的鳳凰,一心向上,飽經躋攀之苦,結果還是跌落下來,而且跌得那樣快,那樣慘。這裡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顯示琴聲的起落變化外,似乎還另有寄託。聯繫後面的“濕衣淚滂滂”等句,它很可能包含著詩人對自己境遇的慨嘆。他曾幾次上奏章剖析政事得失,希望當局能有所警醒,從而革除弊端,勵精圖治,結果屢遭貶斥,心中不免有憤激不平之感。“濕衣”句與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馬青衫濕”頗相類似,只是後者表達得比較直接,比較顯豁罷了。

後八句寫自己聽琴的感受和反應,從側面烘托琴聲的優美動聽。“嗟余”二句是自謙之辭,申明自己不懂音樂,未能深諳其中的奧妙。儘管如此,還是被穎師的琴聲所深深感動,先是起坐不安,繼而淚雨滂沱,浸濕了衣襟,猶自撲撲簌簌滴個不止。這種感情上的強烈刺激,實在叫人無法承受,於是推手制止,不忍卒聽。末二句進一步渲染穎師琴技的高超。冰炭原不可同爐,但穎師的琴聲一會兒把人引進歡樂的天堂,一會兒又把人擲入悲苦的地獄,就好比同時把冰炭投入聽者的胸中,使人經受不了這種感情上的劇烈波動。

全篇詩情起伏如錢塘江潮,波濤洶湧,層見迭出,變化無窮。上聯與下聯,甚至上句與下句,都有較大的起落變化,例如首聯“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寫柔細的琴聲,充滿和樂的色調,中間著一“怨”字,便覺波浪陡起,姿態橫生,親昵的意味反倒更濃,也更加富有生活氣息。又如首聯比以兒女之情,次聯擬以英雄氣概,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一柔一剛,構成懸殊的形勢。第三聯要再作起落變化,即由剛轉柔,就很容易與第一聯交叉重疊。詩人在實現這一起伏轉折的同時,開闢了另一個新的境界,它高遠闊大、安謐清醇,與首聯的卿卿我我、充滿私情形成鮮明的比照,它所顯示的聲音也與首聯不一樣,一者(首聯)輕柔細屑,純屬指聲;一者(三聯)宛轉悠揚,是所謂泛聲。儘管兩者都比較輕柔,卻又各有特色,準確地反映了琴聲高低疾徐的變化。清人方東樹說韓愈寫詩“用法變化而深嚴”(《昭昧詹言》),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歷來寫樂曲的詩,大都利用人類五官通感的生理機能,致力於把比較難於捕捉的聲音轉化為比較容易感受的視覺形象。這首詩摹寫聲音精細入微,形象鮮明,卻不粘皮著肉,故而顯得高雅、空靈、醇厚。突出的表現是:在摹寫聲音節奏的同時,十分注意發掘含蘊其中的情志。好的琴聲既可悅耳,又可賞心,可以移情動志。好的琴聲,也不只可以繪聲,而且可以“繪情”、“繪志”,把琴聲所表達的情境,一一描摹出來。詩歌在摹寫聲音的同時,或示之以兒女柔情,或擬之以英雄壯志,或充滿對自然的眷戀,或寓有超凡脫俗之想和坎坷不遇之悲,如此等等,無不流露出深厚的情意。

韓愈是一位極富創造性的文學巨匠。他寫作詩文,能夠擺脫拘束,自辟蹊徑。這首詩無論造境或遣詞造語都有獨到之處。以造境言,它為讀者展示了兩個大的境界:一是曲中的境界,即由樂曲的聲音和節奏所構成的情境;一是曲外的境界,即樂曲聲在聽者(詩人自己)身上得到的反響。兩者亦分亦合,猶如影之與形。從而使整個詩歌的意境顯得深閎雋永,饒有情致。以遣詞造語論,不少詩句新奇妥帖,揉磨入細,感染力極強。例如開頭兩句押細聲韻,其中的“女”、“語”和“爾”、“汝”聲音相近,讀起來有些繞口。這種奇特的音韻安排,恰恰適合於表現小兒女之間那種 * 糾結的情態。後面寫昂揚激越的琴聲則改用洪聲韻的“昂”、“場”、“揚”、“凰”等,這些都精確地表現了彈者的情感和聽者的印象。另外,五言和七言交錯運用,以與琴聲的疾徐斷續相協調,也大大增強了詩句的表現力。如此等等,清楚地表明,詩人匠心獨運,不拘繩墨,卻又無不文從字順,各司其職。所謂“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奡”,其實也是韓愈詩歌語言的一大特色。

標籤:音樂

詩詞推薦

  • 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歐陽修宋代〕含羞整翠鬟,得意頻相顧。雁柱十三弦,一一春鶯語。嬌雲容易飛,夢斷知何處。深院鎖黃昏,陣陣芭蕉雨。
    聽穎師彈琴原文_聽穎師彈琴的賞析_古詩文
  • 聽箏

    李端唐代〕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聽穎師彈琴原文_聽穎師彈琴的賞析_古詩文
  • 春夜聞笛

    李益唐代〕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
    聽穎師彈琴原文_聽穎師彈琴的賞析_古詩文
  • 幽澗泉

    李白唐代〕拂彼白石,彈吾素琴。幽澗愀兮流泉深,善手明徽高張清。心寂歷似千古,松颼飀兮萬尋。中見愁猿弔影而危處兮
  • 聽流人水調子

    王昌齡唐代〕孤舟微月對楓林,分付鳴箏與客心。嶺色千重萬重雨,斷弦收與淚痕深。
    聽穎師彈琴原文_聽穎師彈琴的賞析_古詩文
  • 木蘭花(一名玉樓春、春曉曲、惜春容)

    李煜唐代〕曉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鳳簫聲斷水雲閒,重按霓裳歌遍徹。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乾情未切。歸時
    聽穎師彈琴原文_聽穎師彈琴的賞析_古詩文
  • 醉桃源·贈盧長笛

    吳文英宋代〕沙河塘上舊遊嬉。盧郎年少時。一聲長笛月中吹。和雲和雁飛。驚物換,嘆星移。相看兩鬢絲。斷腸吳苑草淒淒。
    聽穎師彈琴原文_聽穎師彈琴的賞析_古詩文
  • 卜運算元·樽前一曲歌

    杜安世宋代〕尊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時淚已流,恨應更、多於淚。 試問緣何事。不語如痴醉。我亦情多不忍聞,怕
    聽穎師彈琴原文_聽穎師彈琴的賞析_古詩文
  • 琵琶行

    牛殳唐代〕何人劚得一片木,三尺春冰五音足。一彈決破真珠囊,迸落金盤聲斷續。飄飄颻颻寒丁丁,蟲豸出蟄神鬼驚。秋鴻
  • 今日良宴會

    佚名兩漢〕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識曲聽其真。齊心同所願,含意俱未申。人生
    聽穎師彈琴原文_聽穎師彈琴的賞析_古詩文
  • 大子夜歌二首·其二

    陸龜蒙唐代〕絲竹發歌響,假器揚清音。不知歌謠妙,聲勢出口心。
    聽穎師彈琴原文_聽穎師彈琴的賞析_古詩文
  • 琴歌

    李頎唐代〕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琴廣陵客。月照城頭烏半飛,霜淒萬樹風入衣。銅爐華燭燭增輝,初彈淥水後楚妃。一聲
  • 彈琴

    劉長卿唐代〕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聽穎師彈琴原文_聽穎師彈琴的賞析_古詩文
  • 水調歌頭·昵昵兒女語

    蘇軾宋代〕昵昵兒女語,燈火夜微明。恩怨爾汝來去,彈指淚和聲。忽變軒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氣,千里不留行。回首暮雲遠
  • 省試湘靈鼓瑟

    錢起唐代〕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苦調淒金石,清音入杳冥。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流水
    聽穎師彈琴原文_聽穎師彈琴的賞析_古詩文
  • 江城子·江景

    蘇軾宋代〕湖上與張先同賦,時聞彈箏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
    聽穎師彈琴原文_聽穎師彈琴的賞析_古詩文
  • 聽彈琴

    劉長卿唐代〕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七弦 一作:七絲)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聽穎師彈琴原文_聽穎師彈琴的賞析_古詩文
  • 有瞽

    佚名先秦〕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設業設虡,崇牙樹羽。應田縣鼓,鞉磬柷圉。既備乃奏,簫管備舉。喤喤厥聲,肅雍和鳴,
  • 聞笛

    趙嘏唐代〕誰家吹笛畫樓中,斷續聲隨斷續風。響遏行雲橫碧落,清和冷月到簾櫳。興來三弄有桓子,賦就一篇懷馬融。曲罷
  • 洞簫賦

    王褒兩漢〕原夫簫乾之所生兮,於江南之丘墟。洞條暢而罕節兮,標敷紛以扶疏。徒觀其旁山側兮,則嶇嶔巋崎,倚巇迤,誠
聽穎師彈琴原文_聽穎師彈琴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