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鷹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畫鷹原文

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
聳身思狡兔,側目似愁胡。
絛镟光堪摘,軒楹勢可呼。
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

詩詞問答

問:畫鷹的作者是誰?答:杜甫
問:畫鷹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畫鷹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杜甫的名句有哪些?答:杜甫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潔白畫絹之上,突然騰起風霜氣,原來紙上蒼鷹,兇猛不同一般。
竦起身軀,想要捕殺狡兔;側目而視,目光深碧銳利。
只要解開絲繩鐵環,畫鷹就會凌空飛去;只要輕輕呼喚一聲,畫鷹就會拍翅飛來。
何時讓它搏擊凡鳥,我們就會見到凡鳥血灑草原的壯觀景象。

注釋
素練:作畫用的白絹。風霜:指秋冬肅殺之氣。這裡形容畫中之鷹兇猛如挾風霜之殺氣。風:一作“如”。
畫作:作畫,寫生。殊:特異,不同凡俗。
?(sǒng)身:即竦身,收斂軀體準備搏擊的樣子。思狡免:想捕獲狡兔。
側目:斜視。《漢書·李廣傳》:“側目而視,號曰蒼鷹。”似愁胡:形容鷹的眼睛色碧而銳利。因胡人(指西域人)碧眼,故以此為喻。愁胡:指發愁神態的胡人。孫楚《鷹賦》:“深目峨眉,狀如愁胡。”傅玄《猿猴賦》:“揚眉蹙額,若愁若嗔。”
絛:絲繩,指系鷹用的絲繩。镟:金屬轉軸,指鷹繩另一端所系的金屬環。堪擿(zhāi):可以解除。擿:同“摘”。
軒楹:堂前廊柱,指懸掛畫鷹的地方。勢可呼:畫中的鷹勢態逼真,呼之欲飛。
何當:安得,哪得。這裡有假如的意思。擊凡鳥:捕捉凡庸的鳥。
平蕪:草原。

詩文賞析

這首題畫詩大概寫於713年——741年(開元年間)的末期,是杜甫早期的作品。此時詩人正當年少,富於理想,也過著“快意”的生活,充滿著青春活力,富有積極進取之心。詩人通過對畫鷹的描繪,抒發了他那嫉惡如仇的激情和凌雲的壯志。

這是一首題畫詩,“句句是鷹,句句是畫”(《杜詩解》)。與《房兵曹胡馬》約作於同時。作者借鷹言志,通過描繪畫中雄鷹的威猛姿態和飛動的神情,以及搏擊的激情,“曲盡其妙”(《瀛奎律髓》),從而表現了作者青年時代昂揚奮發的心志和鄙視平庸的性情。

畫上題詩,是中國繪畫藝術特有的一種民族風格。古代文人畫家,為了闡發畫意,寄託感慨,往往於作品完成以後,在畫面上題詩,收到了詩情畫意相得益彰的效果。為畫題詩自唐代始,但當時只是以詩讚畫,真正把詩題在畫上,是宋代以後的事。不過,唐代詩人的題畫詩,對後世畫上題詩產生了極大影響。其中,杜甫的題畫詩數量之多與影響之大,在整個唐代沒有超過他的人。

全詩共八句,可分三層意思:一、二兩句為第一層,點明題目。起用驚訝的口氣:說是潔白的畫絹上,突然騰起了一片風霜肅殺之氣,這種肅殺之氣,第二句隨即點明:原來是矯健不凡的畫鷹仿佛挾風帶霜而起,極贊繪畫的特殊技巧所產生的藝術效果。這首詩起筆是倒插法。杜甫《姜楚公畫角鷹歌》的起筆說:“楚公畫鷹鷹戴角,殺氣森森到幽朔。”先從畫鷹之人所畫的角鷹寫起,然後描寫出畫面上所產生的肅殺之氣,這是正起。而此詩則先寫“素練風霜起”,然後再點明“畫鷹”,所以叫作倒插法。這種手法,一起筆就有力地刻畫出畫鷹的氣勢,吸引著讀者。杜甫的題畫詩善用此種手法,如《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的起筆說:“堂上不合生楓樹,怪底江山起煙霧。”《畫鶻行》的起筆說:“高堂見生鶻,颯爽動秋骨。”《奉觀嚴鄭公廳事岷山沱江畫圖十韻》的起筆說:“沱水臨中座,岷山到北堂。”這些起筆詩句都能起到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

中間四句為第二層,描寫畫面上蒼鷹的神態,是正面文章。頷聯的“?身”就是“竦身”。“側目”,句見《漢書·李廣傳》:“側目而視,號曰蒼鷹。”又見孫楚《鷹賦》:“深目蛾眉,狀如愁胡。”再見傅玄《猿猴賦》:“揚眉蹙額,若愁若嗔。”杜甫這兩句是說蒼鷹的眼睛和猢猻的眼睛相似,聳起身子的樣子,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的兔子似的,從而刻畫出蒼鷹搏擊前的動作及其心理狀態,是傳神之筆,把畫鷹一下子寫活了,宛如真鷹。頸聯“絛镟”的“絛”是系鷹用的絲繩;“镟”是轉軸,系鷹用的金屬的圓軸。“軒楹”是堂前廊柱,此指畫鷹懸掛之地。這兩句是說繫著金屬圓軸的蒼鷹,光彩照人,只要把絲繩解掉,即可展翅飛翔;懸掛在軒楹上的畫鷹,神采飛動,氣雄萬夫,好像呼之即出,去追逐狡兔,從而描寫出畫鷹躍躍欲試的氣勢。作者用真鷹來作比擬,以這兩聯詩句,把畫鷹描寫得栩栩如生。

以上這兩聯中,“思”與“似”、“摘”與“呼”兩對詞,把畫鷹刻畫得極為傳神。“思”寫其動態,“似”寫其靜態,“摘”寫其情態,“呼”寫其神態。詩人用字精工,頗見匠心。通過這些富有表現力的字眼,把畫鷹描寫得同真鷹一樣。是真鷹,還是畫鷹,幾難分辨。但從“堪”與“可”這兩個推論之詞來玩味,畢竟仍是畫鷹。

最後兩句進到第三層,承上收結,直把畫鷹當成真鷹,寄託著作者的思想。“何當”含有希幸之意,就是希望畫鷹能夠變成真鷹,奮飛碧霄去搏擊凡鳥。“毛血”句,見班固《西都賦》:“風毛雨血,灑野蔽天。”至於“凡鳥”,張上若說:“天下事皆庸人誤之,末有深意。”這是把“凡鳥”喻為誤國的庸人,似有鋤惡之意。由此看來,此詩借詠《畫鷹》以表現作者嫉惡如仇之心,奮發向上之志。作者在《楊監又出畫鷹十二扇》一詩的結尾,同樣寄寓著他自己的感慨:“為君除狡兔,會是翻鞲上。”

總起來看,這首詩起筆突兀,先勾勒出畫鷹的氣勢,從“畫作殊”興起中間兩聯對畫鷹神態的具體描繪,而又從“勢可呼”順勢轉入收結,寄託著作者的思想,揭示主題。浦起龍《讀杜心解》評價說:“起作驚疑問答之勢。‘?身’、‘側目’此以真鷹擬畫,又是貼身寫。‘堪摘’、‘可呼’,此從畫鷹見真,又是飾色寫。結則竟以真鷹氣概期之。乘風思奮之心,疾惡如仇之志,一齊揭出。”這首詩不僅章法謹嚴,而且形象生動,寓意深遠,是題畫詩的傑作。

詩詞推薦

  • 磧西頭送李判官入京

    岑參唐代〕一身從遠使,萬里向安西。漢月垂鄉淚,胡沙費馬蹄。尋河愁地盡,過磧覺天低。送子軍中飲,家書醉里題。
  • 歸雁

    錢起唐代〕瀟湘何事等閒回,水碧沙明兩岸苔。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
    畫鷹原文_畫鷹的賞析_古詩文
  • 鐵杵磨針

    祝穆宋代〕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
    畫鷹原文_畫鷹的賞析_古詩文
  • 論詩五首

    趙翼清代〕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
    畫鷹原文_畫鷹的賞析_古詩文
  • 贈黃山胡公求白鷳

    李白唐代〕請以雙白璧,買君雙白鷳。白鷳白如錦,白雪恥容顏。照影玉潭裡,刷毛琪樹間。夜棲寒月靜,朝步落花間。我願
    畫鷹原文_畫鷹的賞析_古詩文
  • 老馬

    姚合唐代〕臥來扶不起,唯向主人嘶。惆悵東郊道,秋來雨作泥。
    畫鷹原文_畫鷹的賞析_古詩文
  • 詠烏

    李義府唐代〕日裡颺朝彩,琴中伴夜啼。上林如許樹,不借一枝棲。
  • 勸學

    孟郊唐代〕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畫鷹原文_畫鷹的賞析_古詩文
  • 燕歌行二首·其二

    曹丕魏晉〕別日何易會日難,山川悠遠路漫漫。鬱陶思君未敢言,寄聲浮雲往不還。涕零雨面毀形顏,誰能懷憂獨不嘆。展詩
    畫鷹原文_畫鷹的賞析_古詩文
  • 天涯

    李商隱唐代〕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鶯啼如有淚,為濕最高花。
    畫鷹原文_畫鷹的賞析_古詩文
  • 早雁

    杜牧唐代〕金河秋半虜弦開,雲外驚飛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聲來。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莫厭
    畫鷹原文_畫鷹的賞析_古詩文
  • 詠湖中雁

    沈約南北朝〕白水滿春塘,旅雁每迥翔。唼流牽弱藻,斂翮帶餘霜。群浮動輕浪,單泛逐孤光。懸飛竟不下,亂起未成行。刷羽
  • 贈梁任父母同年 / 題梁任父同年

    黃遵憲清代〕寸寸山河寸寸金,侉離分裂力誰任,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
    畫鷹原文_畫鷹的賞析_古詩文
  • 歸雁二首

    杜甫唐代〕萬里衡陽雁,今年又北歸。雙雙瞻客上,一一背人飛。雲里相呼疾,沙邊自宿稀。系書元浪語,愁寂故山薇。欲雪
    畫鷹原文_畫鷹的賞析_古詩文
  • 漫感

    龔自珍清代〕絕域從軍計惘然,東南幽恨滿詞箋。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
    畫鷹原文_畫鷹的賞析_古詩文
  • 阮郎歸·柳陰庭院占風

    曾覿宋代〕柳陰庭院占風光,呢喃清晝長。碧波新漲小池塘,雙雙蹴水忙。萍散漫,絮飄颺。輕盈體態狂。為憐流去落紅香,
  • 歸燕詩

    張九齡唐代〕海燕歲微渺,乘春亦暫來。豈知泥滓賤,只見玉堂開。繡戶時雙入,華堂日幾回。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
  • 杜鵑行

    杜甫唐代〕君不見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鵑似老烏。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鳥至今與哺雛。雖同君臣有舊禮,骨肉滿眼身羈孤。業
  • 贈韋侍御黃裳二首

    李白唐代〕太華生長松,亭亭凌霜雪。天與百尺高,豈為微飆折?桃李賣陽艷,路人行且迷。春光掃地盡,碧葉成黃泥。願君
  • 師曠撞晉平公

    韓非先秦〕晉平公與群臣飲,飲酣,乃喟然嘆曰:“莫樂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違。”師曠侍坐於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
畫鷹原文_畫鷹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