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夜起

作者:蘇軾 朝代:宋代

舟中夜起原文

微風蕭蕭吹菰蒲,開門看雨月滿湖。
舟人水鳥兩同夢,大魚驚竄如奔狐。
夜深人物不相管,我獨形影相嬉娛。
暗潮生渚吊寒蚓,落月掛柳看懸蛛。
此生忽忽憂患里,清境過眼能須臾。
雞鳴鐘動百鳥散,船頭擊鼓還相呼。

詩詞問答

問:舟中夜起的作者是誰?答:蘇軾
問:舟中夜起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蘇軾的名句有哪些?答:蘇軾名句大全

蘇軾舟中夜起書法欣賞

蘇軾舟中夜起書法作品欣賞
舟中夜起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微風吹拂著湖中的菰蒲,沙沙作響;滿開艙門查看是否下雨,卻見到湖中灑滿了銀色的月光。
船工和水鳥都已進入了夢鄉,一條大魚受驚逃竄,仿佛奔跑的野狐。
夜深了,人與物都靜悄悄地,只剩下我獨站船頭,與鍾己的影子互相嬉娛。
潮水悄悄地上漲,那低咽的聲息,恍如蚯蚓蠕動;明月懸掛在岸邊的柳條上,猶如蜘蛛懸掛在交織的蛛網。
我這一生都在失意恍惚中,這清麗的境界,也只能此時欣賞,轉眼就會過去。
雞鳴聲和晨鐘聲里,百鳥散去,只有船頭的鼓音與之呼應。

注釋
蕭蕭:象聲詞。常形容馬叫聲、風雨聲、流水聲、草木搖落聲、樂器聲等。
菰(gū)蒲:茭白和菖蒲,均為淺水植物。
“開門”句:詩人初聽到風吹菰蒲之聲,誤以為是雨,誰知開門視之,竟是月光灑滿了湖面的景象。
“舟人”句:意謂夜已很深,船工和水鳥均已進入了夢鄉。
驚竄:受驚而逃竄。
渚:水邊。
吊:憐憫。
寒蚓:即蚯蚓。
“落月”句:意謂柳樹如蛛網,落月如蜘蛛。
忽忽:失意恍惚狀。
能須臾:如此之快。能,如此。
雞鳴鐘動:指天已拂曉。
擊鼓:開船時滿鼓招呼。

詩文賞析

這是一個極美的夜境。“微風蕭蕭吹菰蒲,開門看雨月滿湖”。詩人在舟中聽到外面微風吹拂水草的聲響,以為湖面上下起了濛濛細雨,於是,推開船門,去欣賞雨景,然而,看到的卻是滿湖月色,波光粼粼。這是詩人起首二句描繪的境界。它不但巧妙地點出了 “舟中夜起”之題,而且,寫出了詩人的幻覺。這種手法,前人也曾使用過,如唐人釋無可 《秋寄從兄島》云: “聽雨寒更盡,開門落葉深”,但蘇軾此二句,似比唐人之句更為成功。
自“舟人水鳥”至“落月掛柳”六句,詩人描繪了舟中夜起後所觀賞到的美麗畫圖, 曲折有致地表露了自己的心曲情懷。此六句可分三層,兩句一折, 寫出了 “靜”、“獨”、“冷”三種心境。
“舟人水鳥”兩句,詩人以動靜相襯的手法,著重描繪夜境之靜:此時,舟人、水鳥都已進入了夢境, 只有大魚驚竄激起的水波聲。這魚聲在靜夜裡格外響亮, 以致使詩人誤以為是一隻狐狸在草叢中驚竄而去。將 “大魚”誤作為“奔狐”,其中暗伏著將滿是月華的湖面誤作月光照耀下的草地,這是自“開門看雨月滿湖”之後的又一次幻覺, 它是暗伏著的, 不易為人查覺。這境界,如夢如幻、極遠極近、極奇極美, “靜”字為其魂魄。詩人之所以如此喜愛這萬籟俱寂的夜境,這需要多少了解一點兒蘇軾當時的心情。蘇軾早年曾“奮厲有當世志”,但二十餘年仕宦生涯的體驗,使他對之產生了厭惡情緒,官場上的爾虞我詐與詩人“坦蕩之懷,任天而動”的天性格格不入,積極入世的進取精神與詩人自身的“野性”始終處於尖銳的矛盾之中。詩人曾說自己是: “塵容已似服轅駒, 野性猶同縱壑魚”( 《游廬山次韻章傳道》), 就正是這一矛盾的形象寫照。
蘇東坡既不能真正歸隱,丟棄自己 “致君堯舜”的本來志向, 又難以忍受污濁的官場生活,這就使他常常要在大自然的懷抱里得到慰藉。“夜深人物不相管,我獨形影相嬉娛”的深層蘊涵也正在於此。白天,“舉手搖足,輒有法禁”,那是 “野性”的囚牢,人性的桎梏,而現在,在這個靜靜的夜色里, 只有自己面對滿湖的月光、驚竄的大魚, 只有自己和自己的形影互相嬉娛, 這是 “野性”的解脫,是駿馬的脫羈,詩人手舞足蹈, 陶然醉之了。此二句“獨”字為眼,不僅寫出此時此際之獨,而且從潛意識上講,蘇軾一生獨立危行, “一肚皮不合時宜”,也正是一種人生的孤獨,是一種時代先覺者的孤獨。“獨”字承上, 深化了 “靜”界。
詩人由 “靜”至 “獨”,總體來說,是陶醉自然,物我同一的境界,是一種愉悅的審美境界。然而,詩人是不能完全忘卻塵世的,對人生、社會問題的深深思索, 會突然閃過心頭。於是, 詩人的心境轉至 “冷”字, 詩人面前的絕妙夜景也變得冷氣襲人了: “暗潮生渚吊寒蚓, 落月掛柳看懸蛛”。來自洲渚邊的潮水在暗漲,其聲幽幽咽咽,有如寒蚓蠕動的聲音;掛在柳條之下的落月, 猶如懸在絲端的蜘蛛。詩人使用 “暗潮”、“寒蚓”、“落月”、“懸蛛”這些充滿暗色寒覺的意象,既進一步為這幅舟湖夜 * 添畫數筆, 又象徵和暗示了詩人內心的苦悶, 為下一段的議論作了渲染鋪墊。
最後一部分,詩人以議論抒情作結。詩人想到,良辰美景,轉瞬即逝,天明之後,又要開始那令人痛苦的仕宦生活。你聽: 在雞鳴聲和晨鐘聲的合奏里,夜裡伴我度過了一個美好夜晚的百鳥都散去了,只有船頭的鼓音與之呼應。蘇軾此處用韓愈《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中的 “猿鳴鐘動不知曙”句, 反其意, 寫自己對夜色清境的留戀, 暗示對白日 “忽忽憂患”生活的厭惡。

標籤:夜晚,寫景

詩詞推薦

  • 行台閒詠

    石玠〔明代〕清於池水淨於苔,會府潭潭暫作台。夜月半庭人未宿,春雲滿眼杏將開。榆關道路猶堪走,麟閣功勳豈易陪。莫信
  • 蝶戀花·春江暖漲桃花

    顧德輝宋代〕陳浩然招游觀音山,宴張氏樓。徐姬楚蘭佐酒,以琵琶度曲。郯雲台為之心醉。口占戲之。春江暖漲桃花水。畫舫
  • 春遊湖

    徐俯宋代〕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陰來。
    舟中夜起原文_舟中夜起的賞析_古詩文
  • 瑞鶴仙·環滁皆山也

    黃庭堅宋代〕環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樂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
  • 詠柳 / 柳枝詞

    賀知章唐代〕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舟中夜起原文_舟中夜起的賞析_古詩文
  • 點絳唇·新月娟娟

    汪藻宋代〕新月娟娟,夜寒江靜山銜斗。起來搔首,梅影橫窗瘦。好個霜天,閒卻傳杯手。君知否?亂鴉啼後,歸興濃如酒。
    舟中夜起原文_舟中夜起的賞析_古詩文
  • 喜遷鶯·霜天秋曉

    蔡挺宋代〕霜天秋曉,正紫塞故壘,黃雲衰草。漢馬嘶風,邊鴻叫月,隴上鐵衣寒早。劍歌騎曲悲壯,盡道君恩須報。塞垣樂
  • 卜運算元·燕子不曾來

    蔣春霖清代〕燕子不曾來,小院陰陰雨。一角闌乾聚落花,此是春歸處。  彈淚別東風,把酒澆飛絮。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
    舟中夜起原文_舟中夜起的賞析_古詩文
  • 臨江仙·客睡厭聽深夜

    吳翌鳳〔清代〕客睡厭聽深夜雨,瀟瀟徹夜偏聞。晨紅太早鳥喧群。霽痕才著樹,山意未離雲。梅粉堆階慵不掃,等閒過卻初春。
    舟中夜起原文_舟中夜起的賞析_古詩文
  • 幸蜀西至劍門

    李隆基唐代〕劍閣橫雲峻,鑾輿出狩回。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開。灌木縈旗轉,仙雲拂馬來。乘時方在德,嗟爾勒銘才。
    舟中夜起原文_舟中夜起的賞析_古詩文
  • 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得飛字)

    岑參唐代〕聞說輪台路,連年見雪飛。春風曾不到,漢使亦應稀。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勤王敢道遠,私向夢中歸。
    舟中夜起原文_舟中夜起的賞析_古詩文
  • 與朱元思書

    吳均南北朝〕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
    舟中夜起原文_舟中夜起的賞析_古詩文
  • 蝶戀花·春景

    蘇軾宋代〕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
  • 入彭蠡湖口

    謝靈運南北朝〕客游倦水宿,風潮難具論。洲島驟回合,圻岸屢崩奔。乘月聽哀狖,浥露馥芳蓀。春晚綠野秀,岩高白雲屯。千念
  • 訴衷情·寒食

    仲殊宋代〕涌金門外小瀛洲。寒食更風流。紅船滿湖歌吹,花外有高樓。晴日暖,淡煙浮。恣嬉遊。三千粉黛,十二闌乾,一
  • 霜天曉角·題採石蛾眉亭

    韓元吉宋代〕倚天絕壁。直下江千尺。天際兩蛾凝黛,愁與恨、幾時極。怒潮風正急。酒醒聞塞笛。試問謫仙何處,青天外、遠
    舟中夜起原文_舟中夜起的賞析_古詩文
  • 蝶戀花·湘水經東安縣東

    王夫之明代〕湘水經東安縣東,有沉香塘,石壁隙插一株,雲是沉水香,澄潭清冷,綠蘿倒影。湘水自分灕水下。曲曲潺湲,千
  • 水仙子·樂清簫台

    喬吉元代〕枕蒼龍雲臥品清簫,跨白鹿春酣醉碧桃,喚青猿夜拆燒丹灶。二千年瓊樹老,飛來海上仙鶴。紗巾岸天風細,玉笙
    舟中夜起原文_舟中夜起的賞析_古詩文
  • 獻衷心·見好花顏色

    歐陽炯唐代〕見好花顏色,爭笑東風。雙臉上,晚妝同。閉小樓深閤,春景重重。三五夜,偏有恨,月明中。情未已,信曾通,
  • 採桑子 九日

    納蘭性德清代〕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鄉路迢迢。六曲屏山和夢遙。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
    舟中夜起原文_舟中夜起的賞析_古詩文
舟中夜起原文_舟中夜起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