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齊山登高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九日齊山登高原文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詩詞問答

問:九日齊山登高的作者是誰?答:杜牧
問:九日齊山登高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九日齊山登高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杜牧的名句有哪些?答:杜牧名句大全

杜牧九日齊山登高書法欣賞

杜牧九日齊山登高書法作品欣賞
九日齊山登高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剛剛南飛, 與朋友帶上美酒一起登高望遠。
塵世煩擾平生難逢讓人開口一笑的事,滿山盛開的菊花我定要插滿頭才歸。
只應縱情痛飲酬答重陽佳節, 不必懷憂登臨嘆恨落日餘暉。
人生短暫古往今來皆是如此, 不必像齊景公那般對著牛山獨自流淚。

注釋
九日:舊曆九月九日重陽節,舊浴登高飲菊花酒。
齊山:在今安徽省貴池縣。杜牧在武宗會昌年間曾任池州刺史。
翠微:這裡代指山。
酩酊(mǐngdǐng):醉得稀里糊塗。這句暗用晉朝陶淵明典故。
登臨:登山臨水或登高臨下,泛指遊覽山水。
牛山:山名。在今山東省淄博市。春秋時齊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詩文賞析

首聯用白描的手法寫雁過江上南飛,與客提壺上青山的一副美景。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寫的淋漓盡致。詩人用“涵”來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懷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傳達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廣,不獨指雁影。“與客攜壺”是置酒會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樂事,“翠微”來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對於眼前景物的愉悅感受。

頷聯為唐詩名句,夾敘夾議,寫出了詩人矛盾的心情。“難逢”、“須插”的言外之意是應把握當前及時行樂,不要無益地痛惜流光,表現了一種通達的生活態度。“菊花”是扣合重陽節的習俗。

頸聯與頷聯手法相同,都採用了夾敘夾議的手法,表達了詩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來酬答這良辰佳節,無須在節日登臨時為夕陽西下、為人生遲暮而感慨、怨恨,同時也表達了及時行樂之意。“酩酊”也是扣合了重陽節的習俗。頷聯和頸聯都用了對比,一是塵世不樂與佳節盡情快樂的對比,一是大醉無憂與怨恨憂愁的對比。兩聯也多次提到重陽。節日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使人們暫時擺脫日常生活的束縛、拋開日常生活的煩惱,讓自己的心情放鬆片刻。杜牧在這裡所表現的正是趁著重陽節拋開世事、盡情放縱快樂的思想。

尾聯承上“登臨恨落暉”意,詩人用齊景公牛山泣涕之事進一步安慰自己。詩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齊山,聯想到齊景公的牛山墜淚,認為像“登臨恨落暉”所感受到的那種人生無常,是古往今來盡皆如此的。既然並非今世才有此恨,就不必像齊景公那樣獨自傷感流淚。以齊景公的反例作結,表現了這種曠懷中包含著一種苦澀。

此詩通過記敘重陽登山遠眺一事,表達了詩人人生多憂、生死無常的悲哀。以看破一切的曠達乃至頹廢,表現了封建知識分子的人生觀的落後、消極一面。

詩詞推薦

  • 紫萸香慢·近重陽

    姚雲文宋代〕近重陽、偏多風雨,絕憐此日暄明。問秋香濃未,待攜客、出西城。正自羈懷多感,怕荒台高處,更不勝情。向尊
  • 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

    朱熹宋代〕江水侵雲影,鴻雁欲南飛。攜壺結客,何處空翠渺煙霏。塵世難逢一笑,況有紫萸 * ,堪插滿頭歸。風景今朝是
  • 沁園春·丁巳重陽前

    納蘭性德清代〕丁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淡裝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云:“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
    九日齊山登高原文_九日齊山登高的賞析_古詩文
  • 摘星樓九日登臨

    姜塘〔明代〕重陽佳節意休休,與客攜壺共上樓。滿目山河增感慨,一時風景寄遨遊。武公不但歌淇澳,賢女猶能唁衛侯。更有
  • 除夜

    文天祥宋代〕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懼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九日齊山登高原文_九日齊山登高的賞析_古詩文
  • 【雙調】慶東原_西皋亭適興

    薛昂夫元代〕西皋亭適興曉雨登高驟,西風落帽羞,蟹肥時管甚黃花瘦。紅裙謾謳,青樽有酒,白髮無愁。晚節傲清霜,老圃香
  • 和子由中秋見月

    蘇軾宋代〕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一杯未盡銀闕涌,亂雲脫壞如崩濤。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遂令
  •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李清照宋代〕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九日齊山登高原文_九日齊山登高的賞析_古詩文
  • 九日水閣

    韓琦宋代〕池館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會重陽。雖慚老圃秋容淡,且看黃花晚節香。酒味已醇新過熟,蟹螯先實不須霜。年來
  • 定風波·重陽

    蘇軾宋代〕與客攜壺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飛,塵世難逢開口笑,年少,菊花須插滿頭歸。酩酊但酬佳節了,雲嶠,登臨不用
    九日齊山登高原文_九日齊山登高的賞析_古詩文
  • 九日登高台寺

    沈輅〔清代〕萬里秋光客興賒,同人九日惜年華。台高不盡看楓葉,院淨何須坐菊花。對酒披襟形獨放,憑風落帽笑誰加。詩成
  • 鷓鴣天

    晏幾道宋代〕九日悲秋不到心。鳳城歌管有新音。風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黃花笑靨深。初見雁,已聞砧。綺羅叢里勝登臨。須教
    九日齊山登高原文_九日齊山登高的賞析_古詩文
  • 己酉歲九月九日

    陶淵明魏晉〕靡靡秋已夕,淒淒風露交。蔓草不復榮,園木空自凋。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哀蟬無留響,叢雁鳴雲霄。萬化
    九日齊山登高原文_九日齊山登高的賞析_古詩文
  •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岑參唐代〕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九日齊山登高原文_九日齊山登高的賞析_古詩文
  • 九日感賦

    秋瑾清代〕百結愁腸郁不開,此生惆悵異鄉來。思親堂上茱初插,憶妹窗前句乍裁。對菊難逢元亮酒,登樓愧乏仲宣才。良時
  • 原州九日

    趙時春明代〕秋聲咽塞笳,邊氣肅霜華。九日登高處,群山入望賒。蒼蒹仍碧水,綠酒對黃花。鴻鵠歸何處,長天空落霞。
    九日齊山登高原文_九日齊山登高的賞析_古詩文
  • 謝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李煜唐代〕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又是過重陽,台榭登臨處。茱萸香墮,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雍雍新雁咽
  • 十五夜觀燈

    盧照鄰唐代〕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褥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接漢疑名霎,依樓似月懸。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九日齊山登高原文_九日齊山登高的賞析_古詩文
  •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盧照鄰唐代〕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九日齊山登高原文_九日齊山登高的賞析_古詩文
  • 迎新春·嶰管變青律

    柳永宋代〕嶰管變青律,帝里陽和新布。晴景回輕煦。慶嘉節、當三五。列華燈、千門萬戶。遍九陌羅綺,香風微度。十里然
九日齊山登高原文_九日齊山登高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