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槐堂銘

作者:蘇軾 朝代:宋代

三槐堂銘原文

天可必乎?賢者不必貴,仁者不必壽。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後。二者將安取衷哉?吾聞之申包胥曰:“人定者勝天,天定亦能勝人。”世之論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為茫茫。善者以怠,惡者以肆。盜跖之壽,孔、顏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於山林,其始也,困於蓬蒿,厄於牛羊;而其終也,貫四時、閱千歲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惡之報,至於子孫,則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見所聞考之,而其可必也審矣。

國之將興,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報,然後其子孫能與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晉國王公,顯於漢、周之際,歷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於時。蓋嘗手植三槐於庭,曰:“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國文正公,相真宗皇帝於景德、祥符之間,朝廷清明,天下無事之時,享其福祿榮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於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晉公修德於身,責報於天,取必於數十年之後,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見魏公,而見其子懿敏公,以直諫事仁宗皇帝,出入侍從將帥三十餘年,位不滿其德。天將復興王氏也歟!何其子孫之多賢也?世有以晉公比李棲筠者,其雄才直氣,真不相上下。而棲筠之子吉甫,其孫德裕,功名富貴,略與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觀之,王氏之福蓋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鞏與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銘之。銘曰:

“嗚呼休哉!魏公之業,與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歸視其家,槐陰滿庭。吾儕小人,朝不及夕,相時射利,皇恤厥德?庶幾僥倖,不種而獲。不有君子,其何能國?王城之東,晉公所廬;鬱郁三槐,惟德之符。嗚呼休哉!

詩詞問答

問:三槐堂銘的作者是誰?答:蘇軾
問:三槐堂銘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三槐堂銘是什麼體裁?答:文言文
問:蘇軾的名句有哪些?答:蘇軾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上天一定會展現他的意願嗎?但為什麼賢德的人不一定富貴,仁愛的人不一定長壽?難道上天不一定會展現他的意願嗎?但行善仁愛之人一定有好的後代。這兩種說法哪一種是對的呢?我聽申包胥曾經說過:“人為的因素可以改變天命,天命勝於人為因素。”世上議論天道的人,都不等上天的意願完全表現出來就去責求,因此認為天是茫茫無知的。善良的人因此而懈怠, * 的人因此而放肆。盜跖可以長壽,孔子、顏回卻遭受困厄,這都是上天還沒有表現出來他的真實意願的緣故。松柏生長在山林之中,起初被蓬蒿圍困,遭牛羊踐踏,但最終還是四季長青,經千年而不凋零,這就是上天賜予它的天性。關於對人的善惡報應,有的要一直到子孫後代才能表現出來,這也是上天確定已久的。我根據所見所聞來驗證,上天的意願一定會展現的,這是明白無疑的。
  國家將要興盛時,必定有世代積德的大臣,做了很大的好事而沒有得到福報,但此後他的子孫卻能夠與遵循先王法度的太平君主,共享天下的福祿。已故的兵部侍郎晉國公王佑,顯赫於後漢、後周之間,先後在太祖、太宗兩朝任職,文武忠孝,天下的人都期盼他能出任宰相,然而王佑由於正直不阿,不為當世所容。他曾親手在庭院裡種植了三棵槐樹,說:“我的後世子孫將來一定有位列三公者。”後來他的兒子魏國文正公(王旦),在真宗皇帝景德、祥符年間做了宰相,當時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他享有福祿榮耀十八年。
  現在如果把東西暫存在別人處,第二天就去取,可能得到,也可能得不到了。但晉國公自身修養德行,以求上天的福報,在幾十年之後,得到了必然的回報。如同手持契約,親手交接一樣。我因此知道上天的意願一定會展現的。
  我沒來得及見到魏國公(王旦),卻見到了他的兒子懿敏公。他事奉仁宗皇帝時直言敢諫,出外帶兵、入內侍從三十多年,這種爵位還不足以和他的德行相稱。上天將再一次使王氏興盛嗎?為什麼他的子孫有這么多的賢人呢?世上有的人把晉國公(王佑)與李棲筠(唐代賢相)相比,他們兩人的雄才大略、正直氣節,確實不相上下。而李棲筠的兒子李吉甫,孫子李德裕,享有的功名富貴和王氏也差不多,但忠恕仁厚,則不如魏公父子。由此可見,王氏的福份正旺盛不衰啊!懿敏公的兒子王鞏,跟我交遊,他崇尚道德而又善詩文,以此繼承了他的家風,我因此把他記了下來。銘曰:
  “啊,多么美好啊!魏公的家業,跟槐樹一起萌興。辛勞的培植,一定要經過一代才能長成。他輔佐真宗、天下太平,回鄉探家,槐蔭籠庭。我輩小人,一天從早到晚,只知窺察時機求取名利,哪有空閒修養自己的德行?只希望有意外的僥倖,不種植就能收穫。如果沒有君子,國家又怎能成為一個國家?京城的東面,是晉國公的住所,鬱鬱蔥蔥的三棵槐樹,象徵著王家的仁德。啊,多么美好啊!”

注釋
(1)漢、周之際:指五代的後漢、後周。
(2)魏國文正公:指王旦,封魏國公,諡文正。
(3)左契:古代契約分左右兩聯,左契憑以索償。
(4)李吉甫、李德裕:均唐代賢相。
(5)休:美。
(6)皇:通“遑”,閒暇。
(7)有:通“又”。

詩文賞析

本文是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蘇軾在湖州任上為學生王鞏家中“三槐堂”提寫的銘詞。三槐堂,是北宋初年兵部侍郎王佑家的祠堂,因王佑手植三棵槐樹於庭而得名。古代傳說,三槐象徵朝廷官吏中職位最高的三公。而王佑正是王鞏的曾祖父。

文章主題在於歌頌王佑的品德和功業,分五段進行。第一二兩段,從天命的有常立論,肯定了善善惡惡的因果報應,提出“仁者必有後”的觀點,為全文的理論基礎。第三四五層,記敘了王佑手植三槐的經過和期待,以及王佑子孫後代多有仁德賢能者的事實,說明王佑仁愛厚施、積善成德,因此才子孫多賢,福祚綿綿不絕,從而論證了觀點,突出了主旨。

全文貫穿著天命有常、因果報應思想,崇尚仁厚忠恕的德行。認為“善惡之報,至於子孫”,顯然帶有懲創人心、引為鑑誡的良苦用心。文章敘議兼行,揮灑如意。文字簡潔,自然流暢。

標籤:古文觀止寫人

詩詞推薦

  • 【越調】天淨沙_為董針姑作

    呂止庵〔元代〕為董針姑作夜深時獨繡羅鞋,不言語倒在人懷,做意兒將人不採。甚娘作怪,繡針兒簽著敲才。海棠輕染胭脂,綠
  • 思佳客 賦半面女髑髏

    吳文英宋代〕釵燕攏雲睡起時。隔牆折得杏花枝。青春半面妝如畫,細雨三更花又飛。輕愛別,舊相知。斷腸青冢幾斜暉。斷紅
  • 織婦辭

    孟郊唐代〕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當年嫁得君,為君秉機杼。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機。如何織紈素,自著藍縷衣。官家
  • 馮諼客孟嘗君

    戰國策〔先秦〕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曰:“
  • 刑賞忠厚之至論

    蘇軾宋代〕堯、舜、禹、湯、文、武、成、康之際,何其愛民之深,憂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長者之道也。有一善,從而賞
  • 祭公諫征犬戎

    佚名先秦〕穆王將征犬戎,祭公謀父諫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觀兵。夫兵,戢而時動,動則威;觀則玩,玩則無震。是故周
  • 插秧歌

    楊萬里宋代〕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秧根
  • 傾杯(林鐘商)

    柳永宋代〕離宴殷勤,蘭舟凝滯,看看送行南浦。情知道世上,難使皓月長圓,彩雲鎮聚。算人生、悲莫悲於輕別,最苦正歡
    三槐堂銘原文_三槐堂銘的賞析_古詩文
  • 麗人賦

    沈約南北朝〕  有客弱冠未仕,締交戚里,馳騖王室,遨遊許史。歸而稱曰:狹邪才女,銅街麗人,亭亭似月,嬿婉如春,凝
  • 春王正月

    公羊高先秦〕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王者孰謂?謂文王也。曷為先言“王”而後言“正月?”王正月也。
  • 女冠子·含嬌含笑

    溫庭筠唐代〕含嬌含笑,宿翠殘紅窈窕。鬢如蟬,寒玉簪秋水,輕紗卷碧煙。雪胸鸞鏡里,琪樹鳳樓前,寄語青娥伴,早求仙。
    三槐堂銘原文_三槐堂銘的賞析_古詩文
  • 山居秋暝

    王維唐代〕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三槐堂銘原文_三槐堂銘的賞析_古詩文
  • 臧僖伯諫觀魚

    左丘明先秦〕春,公將如棠觀魚者。臧僖伯諫曰:“凡物不足以講大事,其材不足以備器用,則君不舉焉。君將納民於軌物者也
  • 減字木蘭花

    歐陽修宋代〕歌檀斂袂。繚繞雕梁塵暗起。柔潤清圓。百琲明珠一線穿。櫻唇玉齒。天上仙音心下事。留往行雲。滿坐 * 酒半
  • 臨江仙·千里瀟湘挼藍浦

    秦觀宋代〕千里瀟湘挼藍浦,藍橈昔日曾經。月高風定露華清。微波澄不動,冷浸一天星。獨倚危檣情悄悄,遙聞妃瑟泠泠。
  • 遊俠列傳序

    司馬遷兩漢〕韓子曰:“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二者皆譏,而學士多稱於世雲。至如以術取宰相、卿、大夫,輔翼其世
  • 制袍字賜狄仁傑

    武則天唐代〕敷政術,守清勤。升顯位,勵相臣。
    三槐堂銘原文_三槐堂銘的賞析_古詩文
  • 浣溪沙·欲問江梅瘦幾

    納蘭性德清代〕欲問江梅瘦幾分,只看愁損翠羅裙。麝篝衾冷惜余熏。可耐暮寒長倚竹,便教春好不開門。枇杷花底校書人。
    三槐堂銘原文_三槐堂銘的賞析_古詩文
  • 虞師晉師滅夏陽

    穀梁赤〔先秦〕非國而曰滅,重夏陽也。虞無師,其曰師,何也?以其先晉,不可以不言師也。其先晉何也?為主乎滅夏陽也。夏
  • 飲酒 其二

    陶淵明魏晉〕積善雲有報,夷叔在西山。善惡苟不應,何事空立言!九十行帶索,饑寒況當年。不賴固窮節,百世當誰傳。
    三槐堂銘原文_三槐堂銘的賞析_古詩文
三槐堂銘原文_三槐堂銘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