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

作者:陳克 朝代:宋代

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原文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塵直到江城。
歲華銷盡客心驚。
疏髯渾似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齏鹽何處是,我緣應在吳興。
故人相望若為情。
別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燈。

詩詞問答

問: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的作者是誰?答:陳克
問: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陳克的名句有哪些?答:陳克名句大全

陳克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書法欣賞

陳克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書法作品欣賞
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十年了,國家的兵禍還是沒有盡頭。金人的侵略,前幾年都已經深入到南京了。我客居在他鄉的日子已經很久,年華已經老去,一想起這,我就心中黯然。我這一把稀疏的鬍子,已經變得雪一樣白了,枯澀的淚水,也是像冰一樣的冷。
哪裡該是我隱居的地方?我想應該去昊興吧,可是,又怕這裡的朋友們思念我。到那時啊,友人只有獨個面對深夜的淒雨,屋子的小窗上,燈火映著孤單的身影。

注釋
兵不解:指戰爭未結束。
胡塵:指金兵。
江城:指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
客:詞人自指。
疏髯:稀疏的鬍鬚。渾:全。
齏鹽:原意是指切碎的醃菜,此處專指最低限度的生活物資。
吳興:在今浙江省湖州市。
故人:老朋友。
若為情:如何為情,難為情。

詩文賞析

本詞作於1136年冬,當時作者正在呂祉幕中為屬僚,時年五十六歲。在此之前,他曾在呂祉主持下撰定《東南防守利便》,向宋高宗進諫以建康為都,收復中原,不被採納。因此在本篇中既有對金偽入侵的憤慨,又有對宦途的厭惡,詞風由以前的艷麗而變得“蒼老”不堪。這是他留給後人的最後一篇作品,次年八月就英勇就義了。

上片“四海”二句,金兵南來到此時已十年,兵戰不休,胡虜的鐵騎已直抵建康。此二句是敘事,但對金兵南侵和朝廷的妥協,一任金人兵臨建康,十分憤怒不滿。“歲華”三句,十年來自己消磨了歲月,稀疏的鬍鬚已全白如雪,衰老的面孔流著涕淚,在冬天的寒風中結成冰粒,這一事實使他感到驚恐,自己的年華就在這兵燹之中漸漸消失了。

下片情緒更為低沉,詞人想到自己一生將盡,以後終老何處呢?“送老”二句,意為何處是我終老之地?我的緣份大概就在這吳興之地吧,年老力衰,又能去向何方呢?以“鹽”代處所。“故人”句,寫自己對故人思念之情。在下雨的深夜,孤燈伴著孤影,滿腹離愁別緒,難解難排。國破之憂和離別之愁,鬱結於詞人心頭,情緒低沉甚至蒼老,使人不忍卒讀。[1]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塵直到江城”包含著豐富的歷史事實,包括從宣和七年金滅宋至紹興四年金軍兵臨建康城下這段歷史。其時呂祉帥建康,辟陳克為右承事郎都督府準備差遣。職期間,陳克曾撰《東南防守利便》上秦朝廷,力主抗金之議。無奈朝廷昏弱,奸佞當道,忠言不為所用。國運不振,年事已高,作者只好慨嘆:“歲華銷盡客心驚。疏髯渾如雪,衰涕欲生冰”。詞上片主要借史實抒悲憤之情。而詞下片的情緒則從悲憤轉為悲觀。“送老齏鹽何處是?我緣應在吳興”就是被追歸隱思想的反映。齏鹽,原指切碎了的醃菜,這裡指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吳興,今浙江湖州市。宋之湖州亦稱吳興郡,陳克意將隱居於此。但是,另一方面,不是說走就走得乾脆的,陳克長期僑居金陵,這裡有不少朋友是他所不忍心離別的。所以有“故人相望若為情”云云。

這首詞悲慨沉鬱,感情深厚,滿腔忠憤溢於言表。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塵直到江城”兩句正麵點提形勢,訴說對進犯者的譴責,和對造成“胡塵直到江城”局面的趙宋王室的不滿。“客心驚”的原因不只是時光消逝,“疏髯如雪”一句似乎還為不能報效疆場而惋惜,欲生凍的“衰涕”,實際上也反映了為國事而涕淚交加的情態。“別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燈”兩句,承上“故人相望若為情”,是懸想別後故人孤愁情狀。蘇軾寄弟蘇轍詩云:“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簫瑟。”這裡,借用蘇詩意象,以“別愁”、“孤影”表之,見故人於今獨處無侶之苦,也反襯出自己的孤苦處境。

就藝術特色而言,這首詞起承轉合,意脈不斷,巧妙無痕。起首兩句指出:十年來兵禍不止,以至於“胡塵直到江城”。這一形勢,是作者哀愁的原因,也是他欲別故人的原因。此詞發端處揭出感慨的原因,為全篇定基調,立綱領。此後雖然不再有一個字提到興亡,但由此種下的興亡之慨,隨處可見。這樣開頭,有籠罩之功力。至過變處,詞雲“送老”,這和“十年”、“歲華銷盡”、“疏髯”、“衰涕”是完全一致的,因而這兩個字可謂承接嚴密。上片言老,是說國事不寧,個人衰弱而下片言老,則是尋求自己的歸宿。所以“送老”一語承上而啟下“應吳興”、“別愁”、“孤影”,與之一脈相承。詞到終了,卻用雨天深夜之中,小窗前殘燈映照下的“故人”形象收束,用環境描寫來寄託難言的苦衷,創造出迷離恍惚的氣氛,不但收來有力,而且含“有餘不盡”之妙。

詩詞推薦

  • 楊柳枝(即柳枝)

    顧夐唐代〕秋夜香閨思寂寥,漏迢迢。鴛幃羅幌麝煙銷,燭光搖。正憶玉郎遊蕩去,無尋處。更聞簾外雨瀟瀟,滴芭蕉。
  • 秋日魯郡堯祠亭上宴別杜補闕、范侍御

    李白唐代〕我覺秋興逸,誰雲秋興悲。山將落日去,水與晴空宜。魯酒白玉壺,送行駐金羈。歇鞍憩古木,解帶掛橫枝。歌鼓
    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原文_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的賞析_古詩文
  • 四愁詩

    張衡兩漢〕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從之梁父艱,側身東望涕沾翰。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路遠莫致倚逍遙,何為
  • 女冠子·露花菸草

    張泌唐代〕露花菸草,寂寞五雲三島。正春深,貌減潛銷玉,香殘尚惹襟。竹疏虛檻靜,松密醮壇陰。何事劉郎去,信沉沉。
  • 浣溪沙·楊柳千條送馬蹄

    納蘭性德清代〕楊柳千條送馬蹄,北來征雁舊南飛,客中誰與換春衣。終古閒情歸落照,一春幽夢逐遊絲,信回剛道別多時。
    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原文_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的賞析_古詩文
  • 青玉案·和賀方回韻送山谷弟貶宜州

    黃大臨宋代〕千峰百嶂宜州路。天黯淡、知人去。曉別吾家黃叔度。弟兄華發,遠山修水,異日同歸處。樽罍飲散長亭暮。別語
  • 久別離

    李白唐代〕別來幾春未還家,玉窗五見櫻桃花。況有錦字書,開緘使人嗟。至此腸斷彼心絕。雲鬟綠鬢罷梳結,愁如回飆亂白
    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原文_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的賞析_古詩文
  • 醉落魄·丙寅中秋

    郭應祥宋代〕瓊樓玉宇。分明不受人間暑。尋常豈是無三五。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素娥閱盡今和古。何妨小駐聽吾語。當年
    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原文_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的賞析_古詩文
  • 南鄉子 送述古

    蘇軾宋代〕回首亂山橫。不見居人只見城。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來送客行。歸路晚風清。一枕初寒夢不成。今夜殘
    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原文_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的賞析_古詩文
  • 青衫濕遍·悼亡

    納蘭性德清代〕青衫濕遍,憑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頭扶病,剪刀聲、猶在銀釭。憶生來、小膽怯空房。到而今,獨伴梨花影
    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原文_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的賞析_古詩文
  • 惜紅衣

    姜夔宋代〕吳興號水晶宮,荷花盛麗。陳簡齋云:「今年何以報君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亦可見矣。丁末之夏,予游千
  • 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

    朱敦儒宋代〕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
    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原文_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的賞析_古詩文
  •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李白唐代〕三山懷謝朓,水澹望長安。蕪沒河陽縣,秋江正北看。盧龍霜氣冷,鳷鵲月光寒。耿耿憶瓊樹,天涯寄一歡。
  •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李清照宋代〕紅藕香殘玉蕈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
  •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辛棄疾宋代〕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
  • 悼室人

    江淹南北朝〕秋至搗羅紈,淚滿未能開。風光肅入戶,月華為誰來?結眉向蛛網,瀝思視青苔。鬢局將成葆,帶減不須摧。我心
  • 臨江仙

    閻選唐代〕雨停荷芰逗濃香,岸邊蟬噪垂楊。物華空有舊池塘。不逢仙子,何處夢襄王?珍簟對欹鴛枕冷,此來塵暗淒涼。欲
    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原文_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的賞析_古詩文
  • 菩薩蠻·秋閨

    徐燦清代〕西風幾弄冰肌徹,玲瓏晶枕愁雙設。時節是重陽,菊花牽恨長。魚書經歲絕,燭淚流殘月。夢也不分明,遠山雲亂
    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原文_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的賞析_古詩文
  • 沁園春·宿靄迷空

    秦觀宋代〕宿靄迷空,膩雲籠日,晝景漸長。正蘭皋泥潤,誰家燕喜,蜜脾香少,觸處蜂忙。盡日無人簾幕掛,更風遞遊絲時
    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原文_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的賞析_古詩文
  • 回鄉偶書二首

    賀知章唐代〕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無改 一作:未改/難改)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離別家鄉歲
    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原文_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的賞析_古詩文
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原文_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