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有感

作者:李商隱 朝代:唐代

重有感原文

玉帳牙旗得上游,安危須共主君憂。
竇融表已來關右,陶侃軍宜次石頭。
豈有蛟龍愁失水?更無鷹隼與高秋。
晝號夜哭兼幽顯,早晚星關雪涕收?

詩詞問答

問:重有感的作者是誰?答:李商隱
問:重有感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重有感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商隱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商隱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將軍的玉帳牙旗正處有利地位,國家危難的時刻應與皇帝分憂。
雖然已像竇融從關右奏上戰表,還應效法陶侃率大軍進駐石頭。
哪能有蛟龍為失水而愁的道理,偏沒有鷹隼在高爽的秋空遨遊。
京城裡日夜號哭不分人世陰間,宮內何時能抹乾眼淚恢復自由。

注釋
玉帳牙旗:指出征時主帥的營帳大旗。得上游:居於有利的軍事地理形勢。
安危:偏義複詞,這裡偏用“危”義。須:應當。主君:指皇上。
竇融:東漢初人,任梁州牧。此處指代劉從諫上疏聲討宦官。
陶侃:東晉時荊州刺史,時蘇峻叛亂,陶侃被推為討伐蘇峻的盟主,後殺了蘇峻。石頭:石頭城,即東晉都城建康(今南京)。
蛟龍:比喻掌握天下大權的天子。愁:一作“曾”,一作“長”。
鷹隼:比喻猛將名臣。與:通“舉”。
幽顯:指陰間的鬼神和陽間的人。
早晚:即“多早晚”,什麼時候,系不定之詞。星關:天門,指宮廷,即皇帝住處。雪涕:指落淚。

詩文賞析

此詩載於《全唐詩》卷五四〇。作者在寫此詩不久前已就甘露之變寫過《有感二首》,所以此篇題為“重有感”。這種標題,類似無題。

首句“玉帳牙旗”,是說劉從諫握有重兵,為一方雄藩。昭義鎮轄澤、潞等州,靠近京城長安,軍事上據有極便利的形勢,所以說“得上游”。這句重筆渲染,顯示劉的實力雄厚,條件優越,完全有平定宦官之亂的條件,以逼出下句,點明正意:在國家危急存亡之秋,作為一方雄藩理應與君主共憂患。句中“須”字極見用意,強調的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如改用“誓”字,就變成純粹讚賞了。“須”字高屋建瓴,下面的“宜”“豈有”“更無”等才字字有根。

頷聯用了兩個典故。東漢初涼州牧竇融得知光武帝打算征討西北軍閥隗囂,便整頓兵馬,上疏請示出師伐囂日期。這裡用來指劉從諫上表聲討宦官。東晉陶侃任荊州刺史時,蘇峻叛亂,京城建康危險。侃被討蘇諸軍推為盟主,領兵直抵石頭城下,斬蘇峻。這裡用來表達對劉從諫進軍平亂的期望。一聯中迭用兩件性質相類的事,同指一人,本來極易流於堆垛重沓,但由於作者在運用時各有意義上的側重(分別切上表與進軍),角度又不相同(一切已然之事,一切未然之事),再加上在出句與對句中用“已”“宜”兩個虛字銜連相應,這就不僅切合劉從諫雖上表聲言“清君側”,卻並未付諸行動的情況,而且將作者對劉既有所讚嘆、又有所不滿,既有所希望、又不免有些失望的複雜感情準確而細密地表現出來。不說“將次”,而說“宜次”,正透露出作者對劉的“誓以死清君側”的聲言並不抱過於樂觀的看法。“宜”字中有鼓勵、有敦促,也隱含著輕微的批評和譴責。

頸聯中用了兩個比喻。“蛟龍愁失水”,比喻文宗受制於宦官,失去權力和自由。“鷹隼與高秋”,比喻忠於朝廷的猛將奮起反擊宦官。(《左傳·文公十八年》:“見無禮於其君者,誅之,如鷹隼之逐鳥雀也。”鷹隼之喻用其意。)前者,是根本不應出現的,然而卻是已成的事實,所以用“豈有”表達強烈的義憤,和對這種局面的不能容忍;後者,是在“蛟龍失水”的情況下理應出現卻竟未出現的局面,所以用“更無(根本沒有)”表達深切的憂恨和強烈的失望。與上面的“須共”“宜次”聯繫起來,還不難體味出其中隱含著對徒有空言而無實際行動、能為“鷹隼”而竟未為“鷹隼”者的不滿與失望。

末聯緊承第六句。正因為“更無鷹隼與高秋”,眼下的京城仍然晝夜人號鬼哭,一片悲慘恐怖氣氛。“早晚星關雪涕收?”兩句所表達的是對國家命運憂急如焚的感情。

用“有感”作為政治抒情詩的題目,創自杜甫。李商隱這首詩,不但承繼了杜甫關注國家命運的精神和以律體反映時事、抒寫政治感慨的優良傳統,而且在風格的沉鬱頓挫、用事的嚴密精切乃至虛字的錘鍊照應等方面,都刻意描摹杜律。詩的風格,酷似杜甫的《諸將五首》;它的立意,可能也受到“獨使至尊憂社稷,諸君何以答昇平”這兩句詩的啟發。但比起他後期學杜的律詩(如《籌筆驛》《二月二日》等),他前期的這類作品就不免顯得精嚴厚重有餘而縱橫變化不夠。

標籤:愛國

詩詞推薦

  • 金陵後觀棋絕句六首·選一

    錢謙益清代〕寂寞枯枰響泬寥,秦淮秋老咽寒潮。白頭燈影涼宵里,一局殘棋見六朝。
  • 水調歌頭 題李季允侍郎鄂州吞雲樓

    戴復古宋代〕輪奐半天上,勝概壓南樓。籌邊獨坐,豈欲登覽快雙眸。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百載一機會
    重有感原文_重有感的賞析_古詩文
  • 生查子·三尺龍泉劍

    佚名〔〕三尺龍泉劍,匣里無人見。一張落雁弓,百支金花箭。為國竭忠貞,苦處曾征戰。先望立功勳,後見君王面。
    重有感原文_重有感的賞析_古詩文
  • 戰城南

    盧照鄰唐代〕將軍出紫塞,冒頓在烏貪。笳喧雁門北,陣翼龍城南。雕弓夜宛轉,鐵騎曉參潭。應須駐白日,為待戰方酣。
    重有感原文_重有感的賞析_古詩文
  • 滿江紅·題南京夷山驛

    王清惠宋代〕太液芙蓉,渾不似、舊時顏色。曾記得、春風雨露,玉樓金闕。名播蘭簪妃后里,暈潮蓮臉君王側。忽一聲、顰鼓
    重有感原文_重有感的賞析_古詩文
  • 賊退示官吏

    元結唐代〕昔歲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戶,洞壑當門前。井稅有常期,日晏猶得眠。忽然遭世變,數歲親戎旃。今來
  • 秦州雜詩二十首

    杜甫唐代〕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遊。遲回度隴怯,浩蕩及關愁。水落魚龍夜,山空鳥鼠秋。西征問烽火,心折此淹留。秦州
  • 春宿左省

    杜甫唐代〕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
  • 送人赴安西

    岑參唐代〕上馬帶吳鉤,翩翩度隴頭。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萬里鄉為夢,三邊月作愁。早須清黠虜,無事莫經秋。
    重有感原文_重有感的賞析_古詩文
  • 念奴嬌·炎精中否

    黃中輔宋代〕炎精中否?嘆人材委靡,都無英物。胡馬長驅三犯闕,誰作長城堅壁?萬國奔騰,兩宮幽陷,此恨何時雪?草廬三
  • 金陵驛二首

    文天祥宋代〕草合離宮轉夕暉,孤雲飄泊復何依?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從今
  • 詠牡丹

    陳與義宋代〕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龍鍾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重有感原文_重有感的賞析_古詩文
  • 送李判官赴東江

    王維唐代〕聞道皇華使,方隨皂蓋臣。封章通左語,冠冕化文身。樹色分揚子,潮聲滿富春。遙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重有感原文_重有感的賞析_古詩文
  • 蝶戀花·九十韶光如夢裡

    文廷式清代〕九十韶光如夢裡。寸寸關河,寸寸銷魂地。落日野田黃蝶起,古槐叢荻搖深翠。 惆悵玉簫催別意。蕙些蘭騷,未
    重有感原文_重有感的賞析_古詩文
  • 歲暮

    杜甫唐代〕歲暮遠為客,邊隅還用兵。煙塵犯雪嶺,鼓角動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誰請纓。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
    重有感原文_重有感的賞析_古詩文
  • 送紫岩張先生北伐

    岳飛宋代〕號令風霆迅,天聲動北陬。長驅渡河洛,直搗向燕幽。馬蹀閼氏血,旗梟克汗頭。歸來報明主,恢復舊神州。
  • 觀大散關圖有感

    陸游宋代〕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二十抱此志,五十猶臞儒。大散陳倉間,山川郁盤紆,勁氣鍾義士,可與共壯圖。坡陀
  • 擬古

    鮑照南北朝〕幽并重騎射,少年好馳逐。氈帶佩雙鞬,象弧插雕服。獸肥春草短,飛鞚越平陸。朝游雁門上,暮還樓煩宿。石樑
  • 淒涼犯

    姜夔宋代〕綠楊巷陌秋風起,邊城一片離索。馬嘶漸遠,人歸甚處,戍樓吹角。情懷正惡,更蓑草寒煙淡薄。似當時、將軍部
    重有感原文_重有感的賞析_古詩文
  • 詠梅

    陳亮宋代〕疏枝橫玉瘦,小萼點珠光。一朵忽先發,百花皆事香。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東君政主張。
    重有感原文_重有感的賞析_古詩文
重有感原文_重有感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