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

作者:納蘭性德 朝代:清代

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原文

又到綠楊曾折處,不語垂鞭,踏遍清秋路。
衰草連天無意緒,雁聲遠向蕭關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
明日客程還幾許,沾衣況是新寒雨。

詩詞問答

問: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的作者是誰?答:納蘭性德
問: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納蘭性德的名句有哪些?答:納蘭性德名句大全

納蘭性德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書法欣賞

納蘭性德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書法作品欣賞
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又來到昔日折柳相送友人的故地,騎馬默默垂鞭徐行,心緒沉沉惝恍迷離,在無望的秋思之途踏行。衰草無邊已了無生趣。大雁遠去關塞遙遠。
天涯羈旅之苦卻也無妨,只可恨那西風吹散吹滅了多少穿越古今的美夢。明天,行程還在延續,乍寒的新雨打濕衣衫,更覺淒冷孤單。

注釋
綠楊曾折:古人在送別時,有折柳枝相贈的習俗。
不語垂鞭:引用唐溫庭筠《曉別》詩:“上陽宮裡鍾初動,不語垂鞭上柳堤。”垂鞭,放馬慢行。
衰(shuāi)草:指秋天的草。
意緒:心緒;心情。南齊王融《詠琵琶》:“絲中傳意緒,花里寄春情。”
蕭關:關口名。在今甘肅平涼縣,古為西北邊地要塞。
行役(yì):指因公務而長期在外跋涉。
成今古:謂今與古距離遙遠,實為感嘆光陰易逝。
幾許:多少。

詩文賞析

這首詞寫羈旅在外,路過舊日與親友分別的地方,而引起的惆悵之情。上片重在寫景,下片重在抒情,然而又都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先看首句,“又到綠楊曾折處”,詩人不直陳痛楚,而將其深隱於“綠楊”依依之中,這種隱忍使情意又深了一層。更重要的是,一個“又”一個“曾”,完成了時空上的移位與重疊。故地重遊,綠楊依舊,一如當初折柳相望、依依不捨之時(因“柳”與“留”諧音,古人在送別時有折柳相送的習俗)——誰料如今物是人非,竟只剩下自己孤獨漫遊。昨天——今天,兩個既同又異,亦幻亦真的片斷,彼此交疊,詩句便多了一層深婉迷離的意趣。這種不經意(這種不經意的寫法必定經過詩人精妙的提煉才不露斧痕)營造的時空上的錯亂,近乎幻覺,也接近了思念的極致。試想一下,若不是最深沉最痛切的思念又怎么令人如此恍惚、迷惘。

承接首句,“不語垂鞭,踏遍清秋路”,看似平鋪而下,其實布局精巧。“不語”承接首句的惝恍迷離的狀態,而“垂鞭”已將詩人的思緒引回到現實之中。“垂鞭”意指詩人心緒沉重,縱馬緩行。馬足所及,又輕輕勾連“踏遍”一句。從時間上看,這兩句完成了從“昨”到“今”的交接,回憶轉瞬即逝,只剩下冰冷的現實、意念成灰的自己;而從空間上看,這兩句將思緒由“折柳處”引向了“衰草連天”更為廣褒的空間。於是詩人在現實中痛感自己的孤單無依,也不得不面對無邊無際的“清秋”“衰草”,無力地抵擋著秋意淒涼的侵蝕。意猶未盡,“雁聲”又將秋意帶到“蕭關”更遙遠的地域;一個“遠”字,令愁情綿延不盡。 下片的“天涯”收結了上文,也極言“行役”之遙遠之漫長。分明苦不堪言,偏偏還說“不恨”,翻出新意,更為後文“只恨西風”伏筆——原來還有可恨之事甚於“天涯行役”之苦。[5]

“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出語新巧、奇警,含意蘊藉、深長。“吹夢”之說不是首創,較早見於南朝民歌《西洲曲》:“南風吹我意,吹夢到西洲”。但兩者各盡其妙,並不雷同。風吹夢,本來給人以無限迷朦、無盡悵惘的意味,由典故中的熏暖的“南風”變為可恨的“西風”,卻陡增了幾分凌厲、殘酷的意味。如果說南風是傳遞愛情的浪漫信使,為何西風卻要一下子將美夢吹散吹滅?只因詩人所要抒發是天涯羈旅、人各一方的怨恨,而不是《西洲曲》中少年春心萌動、欲訴相思的閒愁。把夢吹成了“今古”應屬詩人首創,妙就妙在:它在前面對空間極力拓寬的基礎上,進而完成了對時間的無限延伸——於是,詩歌的時空結構便變得更加遼闊、蒼茫了。

最後以“明日客程”收結,一片“雨”色里,全詩籠罩在朦朧淒冷的情調之中。總而言之,在這首短小的詞里,詩人著意拓展了詩歌的時空,遂令天之悠悠、地之茫茫,無時不懷想,無處不相思,寫出了思念之極致。這份穿越時空的思念,才是真正的“地久天長”。

標籤:思念

詩詞推薦

  • 河傳·棹舉

    顧敻唐代〕棹舉,舟去,波光渺渺,不知何處?岸花汀草共依依,雨微,鷓鴣相逐飛。天涯離恨江聲咽,啼猿切,此意向誰說
  • 回鄉偶書二首

    賀知章唐代〕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無改 一作:未改/難改)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離別家鄉歲
    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原文_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的賞析_古詩文
  • 臨江仙·憶昔西池池上飲

    晁沖之宋代〕憶昔西池池上飲,年年多少歡娛。別來不寄一行書,尋常相見了,猶道不如初。安穩錦衾今夜夢,月明好渡江湖。
    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原文_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的賞析_古詩文
  • 踏莎行·細草愁煙

    晏殊宋代〕細草愁煙,幽花怯露。憑闌總是銷魂處。日高深院靜無人,時時海燕雙飛去。帶緩羅衣,香殘蕙炷。天長不禁迢迢
    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原文_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的賞析_古詩文
  • 浣溪沙·琴川慧日寺蠟梅

    吳文英宋代〕蝶粉蜂黃大小喬。中庭寒盡雪微銷。一般清瘦各無聊。窗下和香封遠訊,牆頭飛玉怨鄰簫。夜來風雨洗春嬌。
    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原文_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的賞析_古詩文
  • 感皇恩 讀《莊子》,聞朱晦庵即世

    辛棄疾宋代〕案上數編書,非莊即老。會說忘言始知道。萬言千句,自不能忘堪笑。朝來梅雨霽,青青好。一壑一丘,輕衫短帽
    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原文_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的賞析_古詩文
  • 喜遷鶯·曉月墜

    李煜五代〕曉月墜,宿雲微,無語枕頻欹。夢回芳草思依依,天遠雁聲稀。啼鶯散,餘花亂,寂寞畫堂深院。片紅休掃盡從伊
    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原文_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的賞析_古詩文
  • 北風行

    李白唐代〕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風號怒天上來。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幽州思
  • 送韋司馬別

    何遜南北朝〕送別臨曲渚,征人慕前侶。離言雖欲繁,離思終無緒。憫憫分手畢,蕭蕭行帆舉。舉帆越中流,望別上高樓。予起
  • 喜春來·泰定三年丙寅歲除夜玉山舟中賦

    張雨元代〕江梅的的依茅舍,石漱濺濺漱玉沙。瓦甌篷底送年華。問暮鴉:何處阿戎家?
    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原文_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的賞析_古詩文
  • 鷓鴣天·醉拍春衫惜舊香

    晏幾道宋代〕醉拍春衫惜舊香。天將離恨惱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樓中到夕陽。雲渺渺,水茫茫。征人歸路許多長。相思
    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原文_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的賞析_古詩文
  • 柳梢青 春感

    劉辰翁宋代〕鐵馬蒙氈,銀花灑淚,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頭戲鼓,不是歌聲。那堪獨坐青燈,想故國,高台月明。輦下風光
    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原文_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的賞析_古詩文
  • 江南曲

    柳惲南北朝〕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華復應晚。不道新知樂,只言行路遠。
    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原文_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的賞析_古詩文
  • 望驛台 三月三十日

    白居易唐代〕靖安宅里當窗柳,望驛台前撲地花。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原文_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的賞析_古詩文
  • 華(一作花)下二首

    司空圖唐代〕故國春歸未有涯,小欄高檻別人家。五更惆悵回孤枕,猶自殘燈照落花。關外風昏欲雨天,薺花耕倒枕河壖。村南
  • 秋興八首

    杜甫唐代〕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
  • 杏花天影·綠絲低拂鴛鴦浦

    姜夔宋代〕丙午之冬,發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風月清淑,小舟掛席,容與波上。綠絲低拂鴛鴦浦,想桃
    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原文_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的賞析_古詩文
  • 折楊柳

    李白唐代〕垂楊拂綠水,搖艷東風年。花明玉關雪,葉暖金窗煙。美人結長想,對此心悽然。攀條折春色,遠寄龍庭前。
    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原文_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的賞析_古詩文
  •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牛希濟唐代〕新月曲如眉,未有團圓意。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終日劈桃瓤,仁兒在心裡。兩朵隔牆花,早晚成連理。
    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原文_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的賞析_古詩文
  • 偶作寄朗之

    白居易唐代〕歷想為官日,無如刺史時。歡娛接賓客,飽暖及妻兒。自到東都後,安閒更得宜。分司勝刺史,致仕勝分司。何況
    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原文_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的賞析_古詩文
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原文_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