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驛台 三月三十日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望驛台 三月三十日原文

靖安宅里當窗柳,望驛台前撲地花。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詩詞問答

問:望驛台 三月三十日的作者是誰?答:白居易
問:望驛台 三月三十日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答:白居易名句大全

白居易望驛台 三月三十日書法欣賞

白居易望驛台 三月三十日書法作品欣賞
望驛台 三月三十日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靖安宅里,韋叢天天面對著窗前碧柳;望驛台前,春意闌珊,落紅滿地。
兩處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盡;此時,家裡人思念著出門在外的親人,出門在外的人一樣也思念著家中的親人。

注釋
望驛台:在今四川廣元。驛:舊時供傳遞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換馬的地方。
當窗柳:意即懷人。唐人風俗,愛折柳以贈行人,因柳而思遊子。
撲地:遍地。
春光:一作“春風”。
居人:家中的人。詩中指元稹的妻子。客:出門在外的人。指元稹。

詩文賞析


元和四年(809)三月,元稹以監察御史身份出使東川按獄,往來鞍馬間,寫下《使東川》一組絕句。稍後,白居易寫了十二首和詩,《望驛台》便是其中一首。
  元稹《望驛台》云:“可憐三月三旬足,悵望江邊望驛台。料得孟光今日文,不曾春盡不歸來!”
  這是元稹在三月的最後一天,為思念妻子韋叢而作。結句“不曾春盡不歸來”,乃詩人懸揣之辭。料想妻子以春盡為期,待他重聚,而現在竟無法實現,悵惘之情,宛然在目。
  白居易的和詩更為出色。首句“靖安宅里當窗柳”,元稹宅在長安靖安里,他的夫人韋叢此時就住在那裡,寫其宅自見其人。“當窗柳”意即懷人。唐人風俗,愛折柳以贈行人,因柳而思遊子。大概是取柳絲柔長不斷,以寓彼此情愫不絕之意。我們從這詩句里,依稀看見韋叢天天守著窗前碧柳、凝眸念遠的情景,她對丈夫懷念之情太深了!次句“望驛台前撲地花”,自然是寫元稹。春意闌珊,落紅滿地。他一人獨處驛邸,見落花而念彼如花之人。這一句巧用比喻,富於聯想,也很饒詩情。三句“兩處春光同日盡”,更是好句。“盡”字如利刀割水,效果強烈,它含有春光盡矣、人在天涯的感傷情緒。“春光”不單指春天,而兼有美好的時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春光同日盡”,也就是兩人預期的歡聚落空了。這樣,就自然導出了“居人思客客思家”。本來,思念決不限此一日,但這一日既是春盡日,這種思念之情便更加重了。一種相思,兩處離愁,感情的暗線把千里之外的兩顆心緊緊聯繫起來了。
  詩的中心是一個“思”字。全詩緊扣思字,含蓄地、層層深入地展開。首句“當窗柳”,傳出閨中綺思,次用“撲地花”,寫出驛旅苦思。這兩句都通過形象以傳情,不言思而思字灼然可見。三句推進一層,寫出了三月三十日這個特定時日由希望轉入失望的刻骨相思。但仍不直遂,只以“春光盡”三字出之,頗富含蓄之妙。四句更推進一層,含蓄變成了爆發,直點“思”字,而且迭用兩個思字,將前三句都綰合起來,點明詩旨,收束得很有力量。此詩詩格與原作一樣,采平起仄收式,但又於原詩不同,下筆便用對句,且對仗工穩。不僅具有形式整飭之美,且加強了表達力量。因為,在內容上,這兩句是賅舉雙方,用了對句,則見雙方感情同等深摯,相思同樣 * ,形式與內容和諧一致,相得益彰。又由於對起散收,章法於嚴謹中有變化,也就增加了詩的聲情之美。
  (賴漢屏)

詩詞推薦

  • 錦瑟

    李商隱唐代〕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
    望驛台 三月三十日原文_望驛台 三月三十日的賞析_古詩文
  • 臨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

    尹鶚唐代〕一番荷芰生池沼,檻前風送馨香。昔年於此伴蕭娘。相偎佇立,牽惹敘衷腸。時逞笑容無限態,還如菡萏爭芳。別
  • 山花子·欲話心情夢已闌

    納蘭性德清代〕欲話心情夢已闌,鏡中依約見春山。方悔從前真草草,等閒看。環佩只應歸月下,鈿釵何意寄人間。多少滴殘紅蠟
    望驛台 三月三十日原文_望驛台 三月三十日的賞析_古詩文
  • 蝶戀花·蕭瑟蘭成看老

    納蘭性德清代〕蕭瑟蘭成看老去。為怕多情,不作憐花句。閣淚倚花愁不語,暗香飄盡知何處。重到舊時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
    望驛台 三月三十日原文_望驛台 三月三十日的賞析_古詩文
  • 悼亡詩

    潘岳魏晉〕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之子歸窮泉,重壤永幽隔。私懷誰克從?淹留亦何益。黽勉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望廬
  • 夜雨

    白居易唐代〕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鄉遠去不得,無日不瞻望。腸深解不得,無夕不思量。況此
    望驛台 三月三十日原文_望驛台 三月三十日的賞析_古詩文
  • 生查子·春山煙欲收

    牛希濟唐代〕春山煙欲收,天澹星稀小。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曉。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望驛台 三月三十日原文_望驛台 三月三十日的賞析_古詩文
  • 菩薩蠻·鳳凰相對盤金縷

    溫庭筠唐代〕鳳凰相對盤金縷,牡丹一夜經微雨。明鏡照新妝,鬢經雙臉長。畫樓相望久,欄外垂絲柳。音信不歸來,社前雙燕
    望驛台 三月三十日原文_望驛台 三月三十日的賞析_古詩文
  • 夜遊宮·葉下斜陽照水

    周邦彥宋代〕葉下斜陽照水。卷輕浪、沈沈千里。橋上酸風射眸子。立多時,看黃昏,燈火市。古屋寒窗底。聽幾片、井桐飛墜
    望驛台 三月三十日原文_望驛台 三月三十日的賞析_古詩文
  • 釣雪亭

    姜夔宋代〕闌乾風冷雪漫漫,惆悵無人把釣竿。時有官船橋畔過,白鷗飛去落前灘。
    望驛台 三月三十日原文_望驛台 三月三十日的賞析_古詩文
  • 蝶戀花·暖雨晴風初破凍

    李清照宋代〕暖雨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
    望驛台 三月三十日原文_望驛台 三月三十日的賞析_古詩文
  • 寄歐陽詹

    太原妓唐代〕自從別後減容光,半是思郎半恨郎。欲識舊來雲髻樣,為奴開取縷金箱。
    望驛台 三月三十日原文_望驛台 三月三十日的賞析_古詩文
  • 送韋司馬別

    何遜南北朝〕送別臨曲渚,征人慕前侶。離言雖欲繁,離思終無緒。憫憫分手畢,蕭蕭行帆舉。舉帆越中流,望別上高樓。予起
  • 解連環·秋情

    吳文英宋代〕暮檐涼薄。疑清風動竹,故人來邈。漸夜久、閒引流螢,弄微照素懷,暗呈纖白。夢遠雙成,鳳笙杳、玉繩西落。
  • 撼庭秋·別來音信千里

    晏殊宋代〕別來音信千里。悵此情難寄。碧紗秋月,梧桐夜雨,幾回無寐。樓高目斷,天遙雲黯,只堪憔悴。念蘭堂紅燭,心
    望驛台 三月三十日原文_望驛台 三月三十日的賞析_古詩文
  • 減字木蘭花·花叢冷眼

    納蘭性德清代〕花叢冷眼,自惜尋春來較晚。知道今生,知道今生那見卿。天然絕代,不信相思渾不解。若解相思,定與韓憑共一
    望驛台 三月三十日原文_望驛台 三月三十日的賞析_古詩文
  • 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

    賀鑄宋代〕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壠兩依依。空床
    望驛台 三月三十日原文_望驛台 三月三十日的賞析_古詩文
  • 浣溪沙

    納蘭性德清代〕欲寄愁心朔雁邊,西風濁酒慘離顏。黃花時節碧雲天。古戍烽煙迷斥堠,夕陽村落解鞍韉。不知征戰幾人還。
  • 鵲橋仙·乞巧樓空

    納蘭性德清代〕乞巧樓空,影娥池冷,佳節只供愁嘆。丁寧休曝舊羅衣,憶素手、為予縫綻。蓮粉飄紅,菱絲翳碧,仰見明星空爛
  • 雄雉

    佚名先秦〕雄雉于飛,泄泄其羽。我之懷矣,自詒伊阻。雄雉于飛,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實勞我心。瞻彼日月,悠悠我思。
望驛台 三月三十日原文_望驛台 三月三十日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