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 / 塞上聞笛

作者:高適 朝代:唐代

原文

胡人吹笛戍樓間,樓上蕭條海月閒。
借問落梅凡幾曲,從風一夜滿關山。

詩詞問答

問:《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 / 塞上聞笛》的作者是誰?答:高適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高適的名句有哪些?答:高適名句大全

書法欣賞

高適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 / 塞上聞笛書法作品欣賞
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 / 塞上聞笛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胡人吹起羌笛響在戍樓之間,戍樓之上景象蕭條月光幽閒。
借問悠悠的落梅樂曲有幾首?長風萬里吹拂一夜灑滿關山。

注釋
王七:指詩人王之渙。玉門關:地名,在今甘肅敦煌西,即小方盤城。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漢時為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
胡人:中國古代對北方邊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稱呼。戍樓:邊防駐軍的瞭望樓。
蕭條:寂寞冷落;凋零。海:一作“明”。閒:這裡有清幽之意。
借問:猶詢問。落梅:指笛曲《梅花落》,屬於漢樂府橫吹曲,善述離情。凡幾:總計多少。
從風:隨風。關山:這裡泛指關隘山嶺。

詩文賞析

高適的詩有一種蒼勁之感,充滿了邊塞情懷。這與他在邊關生活過,心中充滿保家衛國的思緒有關。但這首詩展示了他的另一種風格,與其他寫邊塞生活的詩不太相同。

汪中《述學·內篇》說詩文里數目字有“實數”和“虛數”之分,近世學者進而談到詩中顏色字亦有“實色”與“虛色”之分。高適在這首詩中寫景就有“虛景”與“實景”之分,他用明快、秀麗的基調,豐富奇妙的想像,實現了詩、畫、音樂的完美結合,描繪了一幅優美動人的塞外春光圖,使這首邊塞詩有著幾分田園詩的風味。

此詩寫塞上聞笛而生鄉關之思,但首先卻展現出月光下的廣袤胡天,然後再在明月與戍樓之間托出羌笛之聲,在荒漠塞外與故鄉春色的鮮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縷縷鄉思。但這鄉思卻略無哀怨,而是隨著一夜風吹滲滿整個關山,以可見的壯偉景觀的實態體現出巨大的內在顯現力與藝術包容力。

全詩開篇就呈現出一作邊塞題材詩歌中少有的平和氛圍,這主要是通過前兩句的實景描寫表現的。在笛聲和月色中,邊塞一片祥和,瀰漫著一種柔和明朗的氛圍。下面兩句寫的是虛景。在這裡,詩人寫到了”落梅“,即古代笛子曲《梅花落》。在茫茫的寧靜夜色中,《梅花落》曲子借著風傳滿關山,構成一種深遠的意境。

這首七言絕句,前兩句實寫,後兩句虛寫,寫法獨特,文字優美,意蘊無窮。虛實相生,搭配和諧,共同營構出一種美妙闊遠的意境。詩中的思鄉之情含蓄雋永,委婉深沉,令人咀嚼不盡。在諸多的唐代邊塞詩歌中,此詩獨樹一幟,堪稱佳作。

標籤:邊塞音樂

詩詞推薦

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 / 塞上聞笛原文_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 / 塞上聞笛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