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網>>歷史上的今天>> 1997年>> 3月2日

鄧小平骨灰撒入大海

1997年3月2日

1997年3月2日鄧小平骨灰撒入大海_歷史上的今天

鄧小平的子女捧著鄧小平的畫像、骨灰和花圈緩步走出懷仁堂

1997年3月2日上午。
  銀色的專機,離開西郊機場,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緩緩地繞飛一周,然後穿過雲層,飛向祖國的遼闊大海……
  機艙內安放著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衷心愛戴的鄧小平同志的骨灰。
  一面鮮紅的中國共產黨黨旗覆蓋在骨灰盒上。
  這是黨和人民給予一位93歲的老共產黨員的最高榮譽。
  捐獻角膜、解剖遺體,不留骨灰、撒入大海———這是把畢生毫無保留地獻給祖國和人民的鄧小平同志的遺願,也是他留給黨和人民的一份珍貴遺產,表現了一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的高尚情懷。
  今天,胡錦濤等中央領導同志和鄧小平同志的夫人卓琳等親屬一起,以最樸素、最莊嚴的方式完成鄧小平同志生前的這一囑託。
  穿雲破霧,專機向大海上空飛去,飛向這位一生波瀾壯闊的偉人最迷戀的地方。
  也許是蒼天為之動容,當專機飛臨大海時,天空出現一道絢麗的彩虹。
  11時25分,專機飛至1800米高空。強忍著悲痛,81歲的卓琳眼含熱淚,用顫巍巍的雙手捧起鄧小平同志的骨灰久久不忍鬆開。她一遍又一遍地呼喚著小平同志的名字,許久才將骨灰和五彩繽紛的花瓣緩緩撒向大海。
  骨灰撒大海,鮮花送偉人。
  1939年8月,在延安陝北公學學習的卓琳與鄧小平相識相愛並結為革命伴侶。那年,鄧小平35歲,卓琳23歲。兩人共同走過了58年的人生歷程。如今,面對自己深愛的丈夫的骨灰,她怎能不肝腸寸斷,悲痛欲絕。
  這是一個令人心碎的時刻。
  懷著無比悲痛的心情,胡錦濤同志緩緩地將骨灰和花瓣撒入大海。
  隨後,鄧小平同志的子女鄧林、鄧朴方、鄧楠、鄧榕、鄧質方和孫輩眠子、萌子、羊羊、小弟,悲痛地跪在機艙里,撒放骨灰與花瓣,完成他們敬愛的父親、爺爺的遺願。鄧榕哽咽道:“爸爸,您回歸大海,回歸大自然,您的遺願得到了實現,您安息吧!”
  跟隨鄧小平同志多年的衛士孫勇、張寶忠一身戎裝,忠實地守衛在他的骨灰盒前。
  淚水漣漣,哀思綿綿。
  第一次見到海洋,鄧小平還是一個16歲的少年。那是1920年,他遠渡重洋,到歐洲大陸勤工儉學,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在那些日子裡,美麗而苦難的祖國,時常越過海洋,沉入他的夢中……
  大海,是他革命生涯的起點。1922年,18歲的鄧小平在法國參加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從此,他走上無產階級職業革命家的道路。
  大海,磨鍊了他堅強的意志。從百色起義到浴血太行,從挺進中原到決戰淮海,從橫渡長江到揮師西南,他出生入死,南征北戰,為共和國的創建立下了不朽功勳。
  大海,堅定了他革命的信念。早在莫斯科學習時,他就“打定主意”:“更堅決地把我的身子交給我們的黨,交給本階級。”60多年後,他在退休之前,依然深情地說:我的生命是屬於黨、屬於國家的。退下來以後,我將繼續忠於黨和國家的事業。
  飛機盤旋,鮮花伴著骨灰,撒向無垠的大海;
  大海嗚咽,寒風卷著浪花,痛悼偉人的離去……
  鄧小平一生迷戀大海,與波峰浪谷有著不解之緣。一下海,他就舒展雙臂,游向深處。無論海多深,風多急,浪多大,他都劈波斬浪,勇往直前。
  大海的無垠,開闊了他博大的胸襟;
  浪濤的洶湧,塑造了他頑強的性格。
  潮漲潮落,大海沉浮,就像他人生的三落三起。半個多世紀的革命生涯中,雖歷經風險,但他始終百折不撓,總是能一次次在歷史的緊要關頭挽狂瀾於既倒,在滄海橫流中顯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大無畏的英雄本色。
  歷史不會忘記,1978年12月,第三次復出的鄧小平,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揭開一場新的偉大革命的序幕,開創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康莊大道———
  “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
  在他倡導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指引下,改革大潮洶湧澎湃。從農村到城市,從沿海到內地,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改革,以神奇般的魔力,使古老的中華大地煥發出勃勃生機。正如一首歌頌小平同志的詩所寫:“於是才有了鳳陽花鼓,敲響農民走向市場的節拍;才有了深圳神話,十年完成一個世紀的跨越……”
  1992年春天,鄧小平再次來到海邊,像一位舵手,又一次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指明了航程。
  ———改革開放膽子要更大一點,思想更解放一點,步子更快一點。
  ———判斷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歸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標準。
  ———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
  被稱為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總設計師的鄧小平,以他大海般的氣魄,又一次在中國大地掀起改革開放的巨瀾。
  飛機盤旋,鮮花伴著骨灰,撒向無垠的大海;
  大海嗚咽,寒風卷著浪花,痛悼偉人的離去……
  歷史不會忘記,1979年大年初一,鄧小平最後一次越洋過海訪問美國。這次出國距他少年時飄洋過海勤工儉學,整整59年。
  風風雨雨,滄海桑田。飽經憂患的中華民族經歷了太多的磨礪,太多的坎坷,太多的苦難。閉關自守,必然帶來停滯、貧窮、愚昧和落後。
  ———任何國家要發達起來,閉關自守都不可能。
  ———太平洋再也不應該是隔開我們的障礙,而應該是聯繫我們的紐帶。
  鄧小平以巨人之手,將封閉的國門打開。
  位於南海邊上的深圳、珠海,是中國對外開放的第一道風景線。1979年4月,他提出了興辦經濟特區的大膽構想,鼓勵創業者“殺出一條血路來”。國門打開了!沿海、沿江、沿邊,全方位開放的大格局已經形成,古老的中國終於向世界敞開了博大的胸懷。
  飛機盤旋,鮮花伴著骨灰,撒向無垠的大海;
  大海嗚咽,寒風卷著浪花,痛悼偉人的離去……
  海天相接,碧波相連。
  小平同志心繫各族人民,心繫港澳台同胞,心繫海外僑胞……
  也許,奔騰不息的浪花會把他的骨灰送向祖國的萬裏海疆。小平回眸應笑慰。他開創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處處氣象萬千,後繼有人,大有希望。
  也許,奔騰不息的浪花會把他的骨灰送向香港、澳門。小平回眸應笑慰。他提出的“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即將成為現實。香港回歸即在眼前,澳門回歸指日可待。
  也許,奔騰不息的浪花會把他的骨灰送向台灣。小平回眸應笑慰。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他也是海峽兩岸中國人的共同心愿,骨肉同胞終有一天會團圓。
  也許,奔騰不息的浪花會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小平回眸應笑慰。海外僑胞為祖國在改革開放中騰飛而驕傲;各國政要和人民盛讚小平:“二十世紀罕見的傑出人物”、“本世紀公認的世界級領袖”、“鄧小平的影響逾時代超國界”……鄧小平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全世界。
  骨灰撒大海,鮮花送偉人。
  11時50分,專機盤旋著向大海告別。
  透過舷窗望去,水天一色,波翻浪涌。從那永不停息的濤聲中,人們仿佛又聽到了震撼過無數人心靈的聲音:
  “我榮幸地以中華民族一員的資格,而成為世界公民。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民的事業是永恆的。
  如同一朵浪花,他從故鄉的山溪流入嘉陵江、長江,然後穿雲霧,過三峽,奔騰而下,經過九曲十八折,最終匯入浩瀚的大海……漫長的征程,昭示著一個樸素的真理:敢向時代潮頭立,滄海一粟也永恆。
  鄧———小———平
  ———一個銘刻在億萬人民心中不朽的名字,他在大海中得到永生!

3月2日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