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網>>歷史上的今天>> 1995年>> 9月26日

日本大和銀行因管理混亂流失11億美元

1995年9月26日

1995年3月7日英國巴林銀行破產。無獨有偶,9月26日,日本大和銀行宣布因紐約分行雇員帳外買賣美國債券,使該行的11億美元付諸東流。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巴林事件的日本版,它又再次警示人們:加強金融監督機制是何等重要。
9月26日,總部設在大阪的日本大和銀行行長藤田彬宣布,由於駐紐約分行雇員井口俊英從1984年開始在帳外買賣美國債券,使該行蒙受了1100億日元(約合11億美元)的巨額損失。長期以來,日本經濟界和國際金融界由於巨額壞帳問題,已經對日本金融系統的穩定性頗有疑慮。這個訊息傳開後,人們的心裡又罩上了一 層陰影。現年44歲的井口俊英曾就讀於美國密蘇里州立大學。1976年,他通過考試進入大和銀行紐約分行。8年後,分行開始派他專門從事美國債券的買賣業務。但是由於他看錯了行情,一出手就虧了20萬美元。他一不報告上司,二不在帳面上反映這個損失,只是想將來撈回來就是了。他動用客戶儲存的債券進行投機,但結果總是虧多盈少。他像一個輸紅了眼的賭徒,終於陷進了從事債券交易最忌諱的“高買低賣”的泥沼中。就這樣,他在從1984年開始的11年中,進行了3萬多次帳外交易,平均每天損失 40萬美元。為了隱瞞損失,他竟然偽造帳目。這年7月,在大和銀行紐約分行的帳本上,債券保有額為 46億美元,但實際上只有 35億。令人吃驚的是,在長達11年的時間裡,此事竟無人察覺。美國《新聞周刊》稱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直至這年7月 13日,井口寫信給大和銀行行長藤田彬,才使此事真相大白。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井口在信中稱他坦白此事是由於“折騰了11年,太累了”。
大和銀行創於1918年,現有資金量24.3萬億日元,位居日本商業銀行的第 13位。論歷史可謂悠久,論實力可謂雄厚,論經驗也可謂豐富。但這次事件中暴露出的問題,與其歷史、實力和經驗都是不相稱的。根據一般的金融常識,業務和管理應由兩人分做,以便相互監督。但是,井口一人不但從事債券的買賣,同時兼任債券的管理。也就是說,債券買賣的記錄和銀行債券餘額的記錄都在他一人手中,這就給他欺上瞞下、投機交易、偽造帳目開了方便之門。造成這種非常識性管理的原因,是因為紐約分行的行長對井口的盲目寵信。日本企業的駐外機構一般不大信任外籍雇員,於是,為數不多的日本雇員就成了依靠對象。自井口到紐約分行工作以來,分行長換了7任,平均每3年一換。這種客觀情況,也使分行長格外倚重井口這樣的“老資格”。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井口在今年1月,還以“能力強,工作成績突出”而被提拔為副分行長級幹部了。日本大藏省和大和銀行都對紐約分行的工作進行過檢查。在美國從事債券交易都有證券公司開具的交易確認書。同時,又有保管證券的美國銀行托拉斯開具的交易銀行債券餘額證明書。對此,大藏省和大和銀行的檢查人員從未檢查、核對過。如果核對債券餘額,那么,井口的行為就會立即暴露。在歐美,銀行職員一年中一般都有一次兩周左右的長假。這也是一種防範措施。因為假期中必然會有其他人暫時代理。如果有問題,兩周時間足以暴露,大和銀行紐約分行也有這個規定。但是該行的人回憶說,井口從未休過長假。因此,他又躲過了一 次暴露的機會。
事發後,美國聯邦調查局已於上月26日以偽造文書和進行不正當交易罪,逮捕了井口俊英。同一天,大和銀行決定銀行的負責人和有關人員10月份減薪 10—30%,並交回年中獎金。10月2日,美國宣布暫停大和銀行紐約分行買賣美國債券。10月4日,大和銀行行長藤田彬引咎辭職。然而,事情並未到此結束。
目前,美國正在對大和銀行紐約分行巨額損失案進行全面調查,日本大藏省和日本銀行也派員進駐了大和銀行總部。為了安定人心,日本已採取了一些“亡羊補牢”的措施。例如,大和銀行決定設立專職的海外分行檢查組,加強對海外分行的業務檢查和監督,同時決定取消海外分行行長的用人決定權。大藏省也決定把現行的每 5年對日本銀行的主要海外分行的檢查縮短為2至3年一次。
進入90年代後,日本已有4家金融機構和兩家石油公司接連因金融交易而受損,損失總額達5030億日元。這種情況已嚴重影響了日本金融機構在世界上的聲譽。

9月26日發生的事情: